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44.关于苏州文艺在“开放再出发”进程中如何调整文艺创新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陈危冰;
建 议 号:
344

标    题:

关于苏州文艺在“开放再出发”进程中如何调整文艺创新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建议内容:

 

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利用挖掘的文化资源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也是不多见的。经过新中国建设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不懈努力,苏州的文化事业在多领域发展中突飞猛进,在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振兴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方面成效显著,令人瞩目。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正在苏州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苏州经济科技发展到今天,综合实力稳步增强,跃居全国重要城市第五位。如何使苏州的文化软实力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这是苏州市各级领导和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们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岁末年初苏州召开的“开放再出发”三千人动员大会到打造“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奋斗目标,苏州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我认为,苏州目前城市建设规划中必须增加和调整具有超容量、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工业园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十年前似乎感觉规模很大,然而放在当下文化发展的形势下,开放再出发的苏州可能更需要更大容量的文化设施。苏州处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居住人口突破1600万,各类国际性展会和文化交流大会在苏频繁召开已成常态,旅游流量不断刷新,更重要的是为提升苏州城市的综合实力要更多地挖掘和利用苏州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整合那些单打独处的小型文化活动。

我在去年的政协提案中提出,苏州必须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节,建议把“金鸡湖双年展”升格为“苏州双年展”。要成立懂苏州、了解苏州过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策划专家委员会,策划要有长远规划,从苏州的文化和环境实际出发,关注世界文化艺术前沿,坚持中国特色、苏州特色,可以更多的与世界各主要艺术展会、艺术节交流、互动,让更多的艺术团体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内外展示。利用苏州建造百家博物馆的规划行动,政府加大补贴和投入、扶持,让这些文化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合适的公共空间,设置苏州文化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纪念塔,形成静态的文化艺术标本,为苏州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综合所述,主要是:

一、硬件上,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和调整苏州大市范围,特别是中心城区大型文化艺术设施和相配套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各专业场馆,真真切切的为苏州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活动设置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节、双年展、戏剧节、音乐节、文化活动日。参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模式,可以设立专门的艺术基金,专门的活动策划委员会,吸收跨地域、跨界的专家、学者参与。

三、充分利用姑苏历史文化保护区资源和新开发建设完成的公共空间,静态设置名人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营造文化艺术氛围。

四、利用苏州现有艺术教育资源与国家、省市一起合力设置和建设苏州艺术大学,以苏州书画、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江南音乐、昆曲、评弹、动漫、艺术设计等艺术资源为依托,为传承和培养苏州乃至全国高等艺术人才,让苏州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比翼双飞五、凭借“开放再出发”的东风,让苏州文艺发展的规模和思路再作调整。在具体操作和运用上摒弃习惯性思维。

苏州是世界的苏州,苏州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更具有苏州特征和时代特征。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一世纪的苏州文化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会 办 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29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2020)苏文办字第85号        签发:韩卫兵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344号提案的答复 陈危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苏州文艺在‘开放再出发’进程中如何调整文艺创新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努力挖掘苏州特色文脉资源,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艺事业创新发展。 一、文化设施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苏州第二图书馆于2019年12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为适应全媒体时代,苏州第二图书馆致力打造国内首个大型智能化书库,高端信息服务新平台和温馨舒适的“市民书房”;二是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于今年5月1日正式运营,该项目总投资5.56亿元,总建筑面积8.07万平方米,它以文化服务、公益普惠为目标,集聚职工服务、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和配套服务五大功能,立足建设“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生活智慧化”的智慧“互联网+公共文体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市文联近年来积极组织各类展览、展演和其他文艺活动进入苏州美术馆、公共文化中心等场馆,充实各类公共文化艺术设施的活动,并不断呼吁推进泰伯庙、吴门书道馆二期建设,筹划兴建苏州现当代书画名家收藏馆;四是我市已启动吴江区苏州湾大剧院,相城区苏州国际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和苏州大剧院的筹备工作,这些新型场馆的最终投入使用,将有力促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 二、品牌活动不断做优 2019年8月底至9月底,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在苏州举办。首届艺术节积极践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理念,我市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的精彩亮相,有力呼应了新时代对文化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对苏州擎起“江南”文化大旗,树立江南文化和运河文化品牌,体现苏州在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上的“苏州担当”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还将举办第二届。今年下半年,我局将组织开展第三届苏州市“文华奖”评选和艺术展演季活动。苏州市“文华奖”评选和艺术展演季活动是在全省率先创办衔接文旅部、省文旅厅“文华奖”的全市专业艺术奖,是增强我市艺术创作活力,促进我市专业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有力抓手。2021年,我市还将举办第八届中国昆剧节和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将集中展示近年来以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昆剧和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文艺爱好者对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和关注度。 三、保障措施不断完善 2018年底,我市出台了《苏州市促进市属文艺院团发展行动计划》(简称“311计划”),目的是加大政策、资金保障力度,激发文艺院团发展活力,为苏州高质量文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计划中提出:健全文艺精品创作展演资助体系,集中统筹市各相关部门同类财政性扶持资金,设立“苏州艺术基金”,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文学、影视(动漫)、广播剧、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文艺评论等领域的创作生产、展演展示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优秀作品配套奖励项目,着力加强对市属文艺院团和重点文化艺术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权威、公正、高效的文艺精品孵化器。目前,市委宣传部依照《苏州艺术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已开展2020年苏州艺术基金项目扶持申报工作,相关工作将根据我市实际不断调整完善。 下一步,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发展理念,立足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目标定位,在更高坐标中谋划我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我市优质文旅资源,完善总体规划,抓好传承创新,优化人才建设,凝心聚力推动“思想再解放、目标再攀高、开放再出发”,推进新时代我市文艺事业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年6月24日 联系人姓名:包袁海 联系 电 话: 69823037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文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