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69.关于推进苏州全域旅游外向型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周黎敏;
建 议 号:
169

标    题:

关于推进苏州全域旅游外向型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厚、区位优势明显,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外向型发展,对于深化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城市转型,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苏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放再出发”的战略构架,致力打造连接全球、融通全球、覆盖全球、影响全球的开放枢纽门户,谋划“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蓝图的最亮丽名片。

现阶段,苏州市入境旅游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入境旅游发展比起国内其他入境游客认知度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以及对标全球入境游客年接待人数千万级以上的城市,仍有不小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向型统筹发展机制有待再加强。旅游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尚显不足,大力度推动本市入境旅游高品质发展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需再发力。二是外向型营销系统建设有待再完善。营销方面投入不少,但是成效不是太大。近年入境旅游发展数据(年接待量、人均逗留时间、人均花费等)表现与我市所拥有的优质入境旅游资源、所处的经济发展地位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还不相称,尚有提升发展空间。三是入境客源市场有待再挖掘。入境客源市场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苏州市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为1,827753人次(同比增长4.10%);2017年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为1,756,298人次(同比增长8.89%)。接待外国游客数量省内排名第一位,但横向比较全球入境游发达城市,仍有挖掘的潜力。四是外向型接待能级有待再提升。国际性旅游应拥有满足国际游客消费的环境,我市在旅游活动、公共服务、人文环境、人才配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接待能级,实现城市旅游功能的国际化接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调研,提出推进苏州全域旅游外向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描绘新蓝图,谋划“高点”发展。自古谋一域者需谋全局,谋一时者需谋万世。建议在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及外向型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入境旅游推进大会,成立市委市政府入境旅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相关工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指导和协调入境旅游发展、重大政策制定、入境旅游中长期行动计划编制、入境旅游接待能级优化等重点工作。找准定位与把握方向、统筹推广苏州入境旅游IP,推动入境旅游与特色潜力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旅游产品、营销、功能、服务、管理、环境国际化,为苏州市全域旅游外向型发展掌舵领航。

二、加快改革创新,推进对外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苏州市积极推进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国际著名旅游休闲城市相比,还有不少提升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不断提升旅游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是开发多元化的国际旅游产品。应以“人间天堂,东方水城”为主题,将传统以园林等观赏为重点的旅游线路与苏州浓厚的人文历史、传统手工艺及大运河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多层次地开发文化苏州、休闲苏州、生态苏州等国际化旅游产品,培育面向入境市场的旅游吸引物体系。二是加强旅游服务贸易载体建设。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超过四分之一的旅游产品订购通过互联网进行,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整合、渗透、快捷自由”的特点,积极培育、做强同程等一批本地知名旅游电子商务载体,打造“一站式”采购服务和“按需定制”的个性化旅游服务贸易平台,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三是借力自贸区优势助推对外旅游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和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是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自贸区发展提供的制度创新机遇,促进全市旅游业的改革开放,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应借助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加快金融服务开放、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等优势,加快旅游投资管理领域、旅游贸易便利化领域、旅游金融领域、旅游服务业开放领域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设对外旅游贸易发展试点,打开苏州对外旅游服务贸易新局面。

三、优化营销系统,实行“多维”策略。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一是向上对接拓渠道。在加大“走出去”营销力度方面,推动文化广电旅游局、商务局、外办等部门打通向上对接渠道,借助文化旅游部、商务部、外交部的境外机构及其优质资源,积极参与相关会议与活动,从政府层面,切实加强国际公关宣传推介,提高苏州“世界能见度”。二是区域联动引市场。加快推进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在旅游产业共推、形象培育、市场共建、监管联动、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接轨入境游客感知度高、入境客源丰富的上海,充分放大其重大活动溢出效应,在入境游市场拓展与客源引进方面加强同上海的营销合作,最大程度促成区域资源差异化合作互补,推进“沪苏同城化”进程,联手加快高品质入境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整合资源打品牌。整合旅游、宣传、文体、商务、教育、侨台、外事等部门外宣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对外宣传推广机制,把旅游宣传与对外交往、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结合起来统筹宣介。加大营销市场政策扶持与经费投入,探索城市形象推广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国际形象营销。四是宣传分析生合力。构建覆盖宽渠道、全媒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再度全面扩大与重点海外市场的主力旅行商、国际著名旅游营销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入境旅游合作框架网络;充分利用已有平台资源,同时广泛拓展与中外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公众传播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苏州国际化形象;同时,配合采用第三方数据分析手段,直接获取境外游客的精准需求,“点穴式”营销、强宣传链的同时,不忘“交互式”数据反馈分析,补调研链齿口。

四、强化市场推广,盘活“优质”资源。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加强国际客源市场研究,锁定优先客源市场、核心境外客源市场、“一带一路”新兴客源市场做重点突破。针对苏州市入境旅游市场定位的优先客源市场(工作和生活在长三角地区的外籍人士),丰富度假型、娱乐型、商务型产品体系,重点推进夜间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培育工作。针对核心境外客源市场,借助国际行业组织、驻外办事机构、海外推广机构、境外友好城市、和国际旅游企业集团,精准定位、差异化策划举办系列旅游推广活动,进一步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文化名片”,新增若干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友好城市,发挥苏州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民族管弦乐团和昆剧院等的文化桥梁功能,深化文化旅游交流互鉴与务实合作,精准对外宣传造势。同时,瞄准“一带一路”新兴客源市场,发挥与东亚、东南亚、中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将吴文化中丝绸、苏绣文化基因充分放大表达,为苏州旅游带来丝路之风。

五、提升接待能级,强化“精准”服务。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一是活动筹办承接配套。全面落实“开发再出发”大会精神,努力通过国际性“大事件”提升城市“大影响”。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国际组织、来苏设立分支机构,举办更多国家级会展活动、国际性高端赛事及交流活动,以此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对国际客源市场产生持续性吸引力。二是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完善从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至苏州的旅游专线车和城市旅游观光车等。设立完善多语言电子信息服务设施、旅游服务点标识系统,及全域中外文道路、交通工具标识指示系统。在苏州旅游总入口工程中,探索加入英、日、韩语索引板块,并尝试推出覆盖面广、使用便捷高效的SuzhouPass(苏州入境旅游一卡通)。大力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全面提升市内星级酒店的对外服务能力,加快旅游软硬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对接。三是城市人文环境配套。引导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居民素质,强化开放理念,熟悉国际规范与规则。探索实施全市外语水平提升工程,尤其是政府对外服务窗口和社会服务机构,保障外语沟通服务功能。四是国际性旅游人才配套。健全入境旅游人才培养制度,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与高校探索人才战略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培养通晓国际事务、精通营销业务、外语水平高的知识型与应用型兼并的旅游国际营销经理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国际化旅游营销精英队伍。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会 办 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外事办公室;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姑苏区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30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见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