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民革苏州市委员会 | 建 议 号: | 042 |
标 题: | 关于积极推动我市中小学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我国开始普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近年来把国学经典引入了中小学教育课堂。让学生背国学经典,实施国学经典育人工程,用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丰富学生感知,指导学生言行,让国学经典滋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学国学经典来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同时,由于初高中升学考试中语文分数占比很高,而语文学科需要长时间大体量的文学积累,不少学生和家长直到初三才意识到课纲外文学(比如国学)的重要性往往为时已晚,因此从小进行国学教育也有利于提升我市整体语文学科水平的进步。 我市也正在积极探索国学文化教学,我们调研的高新区秦馀小学和高新区敬恩小学配备了专业教师、先后开设了国学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有不少学校都开办了国学文化教育兴趣班,也准备打造一些具有国学文化特色的学校。在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言行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不仅积累了知识,启蒙了阅读,也受到了启发教育,提升了品德,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但由于国学文化教学专业性强,教育资源相对缺少,在开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推广范围不广,支持力度较小。我市传统国学文化在各中小学推广的力度和范围还不够。很多学校对国学文化教学投入经费有限,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课程,大多流于形式,固定的活动和培训时间以及活动场地略显不足,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还有待完善,缺少相关部门联动支持。 2、国学教材不多,优质师资稀缺。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国学文化教材,内容流于浅层次,难以深入学习和体会到国学文化的精髓。有些学校有校本教材,但缺乏更专业的指导,科学性、时代性不足。很多教师即使是语文教师,但国学文化的专业储备不够,能够潜心钻研国学文化教学的也比较少,同时他们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精力有限。导致有些学校即使想开展国学课堂和外聘国学教师,也囿于国学师资匮乏,难以实施。 3、教学方面单调,学习体系不全。涉及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对国学教学形式还停留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以识记为主,形式单调,学生对于国学精髓的深度理解和设立的评价体系略显不足。国学文化开展相对孤立,脱离生活实际,同国家课程教育和现实社会的学习体系还未有效建立。 中小学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担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重大使命。最近大市范围以及各区成立了多所教育集团示范校,为我市今后提升教学质量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市普及国学文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为此,我们建议: 1、积极创办国学文化特色教学学校。一是要从目前已经开始国学文化教学的学校着手,扩大教学面,争取更多的班级,更多的学生参与。二是对创办国学教学的学校进行资金扶持,拨出专门经费进行国学文化教学。三是积极奖励国学文化特色教学学校和老师,提高学校开展国学文化教学积极性。 2、建立完善国学文化老师队伍。一是培养专职国学教师队伍。从目前的教师队伍中挖掘国学教学人才,培养人才。二是引进国学教学人才。全国招聘一些专业的、高层次的国学文化教学人才。三是与大专院校合作,聘请大学专业老师到我市中小学校进行国学文化讲座或开展教学活动。 3、选择经典读本。在选择国学文化经典读本时,既要培养学生诵读国学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初中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论语》。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有益于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4、丰富教育形式。对中小学开展国学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国学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国学文化精髓。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国学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有效果。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国学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但国学文化教育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应避免过多的形式化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潜心下来,快乐诵读,并有所收获。同时,要融合其他课程,让国学文化和国家课程完美结合,比如语文、政治、历史、思品等国家规定的课程融会贯通,提升知识深度,让学生既能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也能够在思想品行方面得到自我认知和提升。课后要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要完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通过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鼓励教师参与到国学文化建设中。 5、融入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国学文化必然会出现一些生僻词语,如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建议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丰富国学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国学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国学文化学习氛围,如利用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开辟国学文化学习专栏,介绍国学文化内容、学习国学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安排固定时间和场所针对国学文化进行教育宣传。与街道社区挂钩,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义务国学教学和文化教育活动中。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08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详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