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53.关于加强苏州市学校直饮水管理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毛昌宁;
建 议 号:
453

标    题:

关于加强苏州市学校直饮水管理的建议

建议内容: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是生命之源,学校饮水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状态。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之活动多,运动量大,对水分的需求也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8)》建议少年儿童的每天饮水量为1200毫升,平均每天饮水次数不少于6次。青少年饮食安全,直接关系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校园饮水安全是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有报道称学生因饮用不合格的水而引起学生患有细菌性痢疾、肠炎、血管病、结石病等疾病。苏州市每天大约2万多名师生饮用直饮水。校园直饮水的卫生已成为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直饮水的定义
    直饮水是指利用直饮水制水设备将市政自来水通过预处理、杀菌消毒、反渗透等技术方法处理后,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可以直接进行饮用的水。市校园直饮水制水设备主要分为管道直饮水机和现制现售饮水机。“直饮水制水设备”即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凡在饮用水生产和供应过程中与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化学处理剂、水质处理器、饮水消毒设备等均称为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简称“涉水产品”。直饮水设备生产销售要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二、苏州市校园直饮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苏州市有10多家校园师生饮用直饮水。相较于传统的锅炉开水和桶装水,直饮水具更便宜、更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1.学校直饮水标准缺失。我国尚未出台学校直饮水设施卫生监督的规范性文件,2006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及现行的《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 18205-2012)只对学校饮用水做出规定,没有针对直饮水做出明确要求,监管部门缺少监督依据,水质检测部门难以准确判定水质质量,而学校直饮水作为一种新兴的供水方式应用在我市很多的学校中。因此,直饮水标准的缺失为直饮水的卫生安全埋下隐患。
     2.直饮水设备采购与维护过程待明确规范。目前,直饮水设备厂家资质的采购判断标准、设备运营维护的具体方案和水质检验的责任认定等方面尚缺乏明确的规范。在直饮水设备运营维护方面,大多数中小学校由于缺乏明确的校园直饮水设备维护规范,设备维护的时间不明确,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设备维护措施,设备中的滤芯和滤膜得不到及时清洗、消毒,未按照实际处理水量的寿命及时更换滤芯,缺乏有效的设备维护人员考核等,直饮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
     3.直饮水水质缺乏实时监测机制。为了避免孩子们“喝冷水”,学校将直饮水的水温设定在30-40℃,但该水温的水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菌的二次感染。此外,突发性水质污染、滤芯寿命到期未更换等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校园直饮水水质变差。因此,校园直饮水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存在十分必要,仅根据目前所采用的定期检验方式无法杜绝水质安全隐患。
      4.现有的直饮水设备,由于缺少自动杀菌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后续改造需要学校再次申请相关经费,在经济上大大增加了学校的负担;而直饮水设备厂家众多,标准各异,后续管理要求高,所以很多学校即便发现在直饮水的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因整改方案复杂专业,导致校长们无从着手。
     5.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调查可知,许多学校直饮水机从厂家或销售商的管理到学校监督等环节存在漏洞,学校的卫生管理制度、直饮水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水质检测制度等尚未健全。校方对直饮水系统缺乏认识,无法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和基本的运行维护,只能委托设备商。而多数设备商无专业的卫生管理人员,无水质检测能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6.直饮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目前直饮水行业门槛低,有的代理商只能安装,没有管理维护的能力,无法保障给用户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三、建议
    在发达国家,学校已普遍安装公共直饮水设施,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小学启动了青少年健康直饮水工程,学校安装直饮水是发展趋势。为了强化中小学校园直饮水的监管,护航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建议:加强校园直饮水的标准规范制定,加强直饮水水质监督监测,引入智能监控手段,建立校园饮水信用机制,护航中小学生饮水健康。
     1.出台校园直饮水标准规范。建议相关部门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基础上,深入调查校园直饮水运行模式与直饮水设备领域现状,尽快制定和出台中小学校直饮水设备的技术要求及配置标准,进一步统一设备维护制度和装备规范,使中小学校的直饮水项目的推进与改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或技术规程,建立技术法规体系。直饮水的卫生状况虽然优于自来水,但仍存在二次污染的危险,国家应尽早出台直饮水卫生规范和标准,统一使用标准,建立直饮水设备技术标准,规范直饮水设备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管理,保证水质卫生安全,同时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加强对学校直饮水的监督检测工作。
      2.引入智能监控技术。为有效解决直饮水水质安全监管,建议引入智能直饮水监控模块,打造智慧监管平台:由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牵头,搭建校园直饮水智慧管理平台,将全市中小学校的直饮水系统纳入平台监管。设备监管方面,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的直饮水设备加装水量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日常清洁巡查打卡器等设备,并应用物联网系统,对直饮水实时净水量、水质和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所有数据上传平台,结合实际情况设立预警机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明确各方监管责任,将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和直饮水设备厂商等相关方的责任人信息,以及维护过程中涉及相关资质与许可证书纳入平台管理。根据平台的实时监测情况,将设备维护需求、应急处置方案等具体责任以短信通知、邮件预警等方式落实到相关方的每一位责任人。
      3.直饮水监管信息透明化。建议将校园直饮水智慧监管平台的数据透明化、公开化。一方面,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平台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并上链,保证主体责任人、直饮水水质、厂家设备、维护过程、资质证书等各类信息不可篡改,并可由教育、卫生、学校、设备厂家等各方进行实时查询。另一方面,建议将平台的相关数据整合后通过手机应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向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公开,让家长实时掌握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由此建立起校园饮用水的可信溯源机制,提升公众对校园直饮水的信任度。
     4.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符合健康标准的直饮水设备的覆盖率,加大直饮水设备的检测力度,检测不合格的,强制统一加装自动杀菌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等,确保直饮水机随时随地检测均能达到国家健康饮水标准。
     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明确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对学校直饮水的检查监督工作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供水企业资质、水质检验和生产设备管材的卫生批件、滤芯更换情况及消毒情况的监督;二是加强对学校卫生岗位制度、制水间及其周围卫生监督、加强水质监督检测、加强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及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检查与监督。
     6.加强学校责任意识,将学校直饮水卫生工作落实到位,排除安全隐患,给学生创造良好饮水环境。学校应建立健全卫生岗位责任制,选择使用优质的直饮水设备,及时向采购商索取直饮水设备相关的卫生许可批件等相关证件,采取严格索证准入,签订采购合同和售后服务合同,加强对直饮水设备的维护,定期督促设备单位对饮水机进行消毒清洁和更换滤芯,做好更换记录,同时对直饮水设备安装场地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管理,设置专用卫生洁具及消毒设施,并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并加强直饮水水质检测。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教育局
会 办 苏州市水务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11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