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44.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吴江镇区公共设施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曹国荣;
建 议 号:
244

标    题:

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吴江镇区公共设施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在区域间、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苏州迎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营经济持续壮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别是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方面,投入多、质量高、变化大。

但我们经过调研也发现,处于长三角一体化C位中C位的吴江,区域内一体化水平明显偏弱,特别是各镇区公共设施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相对而言,北片太湖新城得益于长期资金投入,优势明显,南端盛泽近几年公共服务推进迅速,东大门汾湖地理位置优越,在被列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后未来可期。但西南部震泽七都桃源等镇区,基础设施明显落后,特别是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当地居民享受不到便捷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已经事实上成为影响当地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不少企业家反映,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非常看重生活圈的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套水平,人才难引进、留住难,已经成为阻碍当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痛点。

我们认为,长三角要一体化,处于核心区域的吴江应该率先实现一体化,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同层次均衡,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增进当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前提条件。在调研时发现,吴江在撤市设区后,经历“五年五不变”和两年过渡期后,由于财政结算体制的变化,自身可用财力捉襟见肘,再加上政府性债务的刚性压缩,依靠自身力量,已难以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大跨度提升。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于吴江来说是面临着百年未遇的巨大机遇,为更好地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实现质的提升,体现C 位地区价值,亟需在短时间内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巨大改进,以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吴江。因此,研究透、利用好这次国家为一体化专门出台的政策,尽快拿出“苏州方案”,真正把吴江纳入为苏州市的一个区,帮助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吴江在“青吴嘉”示范区中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拓宽苏州的发展空间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今后苏州在全国的首位度!

鉴于撤市设区后吴江和市区间区域共建机制尚不健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还不平衡,尽快出台措施加强政策协同,共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该区全体人民,是我市应有之举。201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纲要》的出台和相关目标的明确,是对于苏州和吴江都是百年未有的大机遇,我们应该紧紧依托这一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动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率先推动在吴江区域内与市区实现公共设施一体化,完善功能配置,全力打造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20191025日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根据《方案》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 空间格局的要求,到2025 年,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行,先行启动区要在多方面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挥作用。我们建议,以《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为指引,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西南部选择合适的区域,加强空间规划衔接,“组团式”统筹布局苏州的“西南中心”,全力推进西南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可能辐射西部各镇区,使城镇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区内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根据《方案》中“……探索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水平统一衔接和可持续,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的精神,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力中安排一定量予以倾斜,以此撬动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跨区域财政结转机制,学习上海市对青浦转移支付的做法,加大对吴江区的财力支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和上海的支持。另外,利用好《方案》中“中央财政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两省一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一体化示范区倾斜。”的政策支持,在地方债务全面紧缩的大环境下,抢抓国家战略重大机遇所赋予的特殊政策,积极拓展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提升打造苏州西南片区的中心区域的“加速度”。

二是均衡公共服务供给。在全市层面统筹考虑,分层次、中心式地建设基础设施基础上,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协作联动,逐步提升我市西南片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方面,完善教育集团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延长交流时间,鼓励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发展,协同扩大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吴江西南部镇区学校的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区内深化推动市区医生护士的交流互动,区外主动争取上海优质卫生资源的支持,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在文体旅方面,利用好西南片镇区的地域资源,推动体育文化等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共筑文化发展高地的合力,共同打造吴江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优化项目空间布局。随着沪苏湖高铁的稳步推进,苏震桃高速规划建设,西南片区的居住容量和产业空间将被有效打开,综合利用好各方资源,在西南片区选择好中心区域,加快布局一些合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打造苏州的“西南中心”并能有效将功能辐射至各镇区。另外根据各镇特色,精准引入一些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质项目,一方面能提前打造好未来长三角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经济的空间,提前强化好承接上海杭州等地的溢出效应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居民尽早享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人才的落户,增强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体化,最终要落实到让“长三角人”共享一体化美好生活上。通过基础设施的短板补长,把吴江西南镇区的规划、项目“融”进全市、“融”进长三角,合力共建和优化西南镇区就业创业和生活环境,早谋篇早布局早投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才能抢得发展先机;通过加快促进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合理化配置,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苏州方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成为苏州的居民,让示范区建设成为苏州未来的增长极,推动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会 办 吴江区政府;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29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曹国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吴江镇区公共设施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苏州在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机遇。我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认真履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一起,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全力助推苏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吴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更高站位积极融入示范区发展,以更高质量探索推进示范区建设,以更实举措推广复制示范区经验,凝心聚力共同谋划好示范区发展,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中作出更大的“苏州贡献”。 一、实施的举措和取得成效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省《实施方案》、市《行动计划》以及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相关文件精神,以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研究编制《吴江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特别提出,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轨道交通体系,提升区域公路通达能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推进能源设施共享。要推动文明城市新高地建设工程,建设体育、文化发展的新高地,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长三角近郊旅游休闲首选地,提升江南水乡品牌价值。要推进民生幸福美好生活建设工程,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高品质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区域养老协作、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2020年开始,财政部门将一体化示范区吴江片区作为与各区并列的板块,开展地方政府债券需求申报、额度下达等有关工作,对于一体化示范区吴江片区符合申报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新增政府债券需求予以优先支持。加大金融集聚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资本在示范区内依法设立银行和各类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在示范区发展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推行绿色保险,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绿色债券贴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保费补贴和绿色企业上市奖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绿色发展产业基金。 (二)均衡公共服务供给 1.推动交通设施互联。铁路方面,目前沪苏湖铁路已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工可报告已上报国铁集团,正在进行各项工可前置工作研究。苏州南站枢纽正在进行站房初步设计,并同步进行周边配套设计。苏湖城际铁路正进行方案研究。省际“断头路”方面,X352沪莘线(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计划9月底建成通车。启动X352沪莘线(康力大道东延两侧)绿化景观工程招标,保证10月份出形象。推进周湖公路接青浦区金商公路,浦港路东延接青浦区、南延接嘉善县,泽浔路、华天路接南浔区等项目方案研究;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公交客运方面:继续加强与青浦、嘉兴、湖州等周边区域及乌镇、西塘等旅游节点的公交对接,实现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目前已累计开通了8条跨省公交线路和2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对接上海3条、对接浙江7条。新开通汾湖交管所至上海大观园(7307路)、平望新城社区至王江泾镇公交枢纽站(755路),更好地满足“青吴嘉”三地居民旅游观光、通勤探亲、购物就医等出行需求。省际收费站方面,今年1月1日起,吴江区境内318国道芦墟收费站、苏州市吴江区黎里收费站、苏州市吴江区盛泽收费站、苏州市吴江区八都收费站全面停止收费。港航方面,打通航道“瓶颈”,健全水上运输网络。陆续推进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和乍嘉苏等航道的整治工程。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功能结构调整,完善和优化港口布局。重点加强对京杭运河、太浦河沿线码头的整治,并启动公共作业区前期工作。 2.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主动争取上海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支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吴江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联网全覆盖,260家定点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实现异地就医转诊备案“不见面”办理,建立上海-吴江-嘉善120一体化调度体系,开展跨区域多点执业备案;与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达成初步战略合作意向;与上海瑞金医院乳腺病中心、上海肿瘤医院等6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治疗专家团队,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信息一体化,完成上海-吴江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搭建并试运行。与上海香山中医院联动建立1家居家养老机构。深化公共卫生协作,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家庭医生联盟。 3.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青吴嘉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幼、小、初、高、职五个学段各一所学校进行了结对签约。组建“长三角高中名校发展联盟”,建设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江苏研究中心。推进苏州中学苏州湾校区、苏大未来校区、北大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苏州华瑞双语学校等教育项目建设。 (三)优化吴江空间布局 配合示范区发展总体方案、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编制吴江产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目前已形成中期成果。《吴江区产业发展规划》中考虑吴江未来空间布局为:串起一条“C形”智造走廊,建设一条沿湖现代服务发展带,升级两大产业组团,做强三大服务经济中枢。要坚持提升公共服务的联通质效。一是优化加密交通网络,强化内协外联枢纽地位。努力把沪苏湖、通苏嘉甬高铁“十”字共站的苏州南站项目作为具有显示度、可见可示范的重大项目加以支持推进。二是充分利用上海的国际化影响力,吸引国内、国际先进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落地,优化教育等公共资源布局。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引领未来的云端城市。突出智慧未来导向,深化“城市大脑”交通、平安、城管、经济、健康、环保、旅游等典型行业应用场景,推进示范区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以及城市服务基础平台建设,优化基础公共服务布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重点项目落实为抓手,放大显示度。按照“通过项目化带动一体化,借助一体化推动项目突破,把一体化优势转化成项目优势”的要求,推进落实吴江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0年工作要点。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重点围绕半导体、智能装备等关键产业,加大旗舰型、地标型项目招引力度,千方百计为优质重大项目落户创造条件。密切跟进一体化示范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和财政专项债券工作动态,争取资金早日落实到位。 二是以系统改革集成为关键,释放新红利。加大对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及江浙沪等地的改革创新实施意见和试验政策文件研究,落实落细《吴江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围绕高标准保障一体化资源要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出若干政策意见。 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培育新动能。重点推动通苏嘉甬、沪苏湖两条高铁及苏州南站综合枢纽建设,力促轨道交通在先行启动区互联互通,推进汾湖高铁科创新城成为示范区的重要门户。加快推进常嘉高速省际衔接,加快康力大道接上海东航路,浦港路东延接上海、南延接嘉善等省界断头路建设,实施605省道同里至黎里段改扩建工程和环元荡贯通工程。在先行启动区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应用超前布局、集约化建设、协同发展,加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与综合应用。 以上是对您提案的答复,十分感谢对苏州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您以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