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陈丰; | 建 议 号: | 255 |
标 题: | 关于继续筹建“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就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等作出部署。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此带来疾病谱的重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和退行性疾病成为主要医疗负担,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叠加期,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体育健身需求意识日益高涨。从2000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及数据库,以获取我国国民体质状况的宝贵数据,并拟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每五年为一周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长期以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在体医深度融合和2019年市政协专委会课题提案“打造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环境下,筹建“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更进一步、更广泛和贴切的服务广大市民群众“迫在眉睫”。 “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服务范畴; 1. 国民体质监测; 通过对人们进行体质测定,评价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然后根据体质测试成绩经过科学、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信息,开出运动处方,督促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指导人们科学选择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体育运动,从而不断增强国民体质。 2. 苏州市“运动康复中心” 伴随苏州运动人数井喷式增长,运动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锻炼和健身不当造成的运动损伤比较普遍,据统计在各大医院骨科门诊求医的四肢疾病患者中约7成为运动不当造成。同时,运动损伤患者多为各种肌肉肌腱损伤,目前国内各医院骨科还没有针对肌肉肌腱损伤的科室,导致“隐痛”伤患者不得不放弃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甚至导致正常生活功能缺陷。在西方,针对肢体各种类别损伤而言,首先考虑的是“保守治疗”,采用对于受损部位肌肉的精准康复治疗,达到最大可能性避免手术的再次伤害。如不可避免的手术治疗,其完整的治疗过程应该是;一半由骨伤科所涉及的骨与关节手术治疗,另一半则是专业的术后肢体康复治疗和功能性恢复的完整体系治疗,以达到治愈伤者伤痛,恢复机能,回归社会的目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体育部门率先运用国际上领先的“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框架下的运动康复手段,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达到治愈和肢体功能重建的目的。 3.“运动云医院”APP实体线下基地 2016年10月28日,市卫健委、体育局和苏大体育学院共同推出了以“倡导合理运动、关注运动损伤、专业康复医疗”为宗旨的全国首家“运动云医院”互联网平台。运动云医院的推出,是卫生和体育在落实“体医融合”下互联网+领域协调合作、共济民生的有益探索,以弥补目前健康服务中“体不懂医、医不懂体”的缺陷。 “运动云医院”主要以App的形式在手机端为广大民众服务。已经注册专家二百多余人,主要来自苏州市属和江苏省各大医院的骨伤科专家,及体育部门和苏大从事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专家。“运动云医院”App包含云荟萃、云知识、云康复、云医疗等板块,汇聚了运动康复和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及室内、室外运动的实用指导,并有专家在线答疑等。 “运动云医院”运营三年多以来,作为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科学运动为主题的多功能网络平台,能够在打造“健康中国,健康苏州”中发挥巨大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体医融合”的模式探索,通过共建平台、联合苏州全方位医院资源,合力推动体育和医学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同时; “运动云医院”网络平台也将被打造成为“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的智能化网络预约和管理平台,更好的接轨即将到来的5G时代。 通过筹建“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加强体医融合推动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法、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结合,帮助到更多的市民更加健康地从事运动锻炼,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具体举措。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拟请: (一) 体育局全面整合人力资源,组建一支技术过硬、全岗全职的团队, 更专业的为老百姓服务。 (二) 苏州市政府编办深度调研,给与建设“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人员编制的高度支持。 (三) 市财政局对建设“苏州市共公体育服务中心”财政上的大力支持。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体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4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苏体办〔2020〕19号 签发:周志芳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55号提案的答复 陈丰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您提出的《关于继续筹建“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综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促进健康关口前移,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理念。整合卫生、体育、高校等资源,组建专家团队200多人,通过“运动云医院”为市民提供专业化的运动损伤诊疗。开展科学健身专家团队基层服务活动,全年定点、定时免费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能,整合资源,推动体医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公共体育服务新亮点,我局2017年就开始筹划在原体育招待所改建“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2018年1月,报请市编办同意,将原苏州市市民健身中心副牌“苏州市社会体育服务中心”更名为“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承担为全民健身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职能。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研讨,并与市卫健委沟通与协商,我局初步确定了该项目实施方案。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定位为我市面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窗口,兼具体质健康评价、国民体质监测、运动损伤诊疗、科学健身理念传播、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服务等多种功能,为市民提供便捷化、一站式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其内设运动康复中心、“运动云医院”线下基地等,为市民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康复诊疗、青少年骨发育评估、慢病评估、运动功能评估、运动风险评估等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及专家团队拟依托于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以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给与解决,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物业服务等工作由市民健身中心统筹负责。目前已完成内部改造和装修,预计20220年底向市民开放。 以上是对您建议的答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此页无正文。) 苏州市体育局 2020年6月22日 联系人姓名:汪丽 联系电话:65232830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编办、市财政局 苏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0年6月26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