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65.关于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龚刚;
建 议 号:
365

标    题:

关于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且首次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实施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打造乡村振兴的苏州样板。通过持续不断的美丽乡村建设,苏州涌现出了一批如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张家港金港镇长江村、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等美丽乡村的典范。但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美丽乡村多少还是存在着千村一面,各个乡村的文化内涵、特色品质还没有充分挖掘的现象。为此建议在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一是加强村落文化的挖掘梳理工作,为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对全市村庄文化开展全面调查,全面掌握我市村落文化的整体面貌,了解乡村文化资源的总数、分布以及保存、利用情况,精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加强村落文化的挖掘和梳理工作,通过编纂村镇史志等方式对各种文化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抢救村落历史,将优秀的、符合时代发展主题的、价值品位高的传统文化资源梳理出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加以传承和利用,进一步挖掘、充实和展示水韵江南水乡特色,在加强传承保护展现东方水城的神韵风采。

二是重塑乡村文化价值理念,为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文化支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产业形态、生态环境、村俗乡风等工作外,更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优化,重点要做好保留自然村落水乡文化的传承保护。通过乡村文化调查和梳理,对那些能够真正体现乡村文化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资源充分加以传承和利用,既实现了保护的目的,又提高了乡村文化品位。同时强化对历史名人的美德懿行的挖掘和弘扬,用乡村先贤激发后人,加快树立良好村风民俗,结合时代精神,以新型乡村文化理念加快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智慧。

三是加快水乡文化村落保护,打造河畔上的文化新风貌。积极打造以大运河、太湖、阳澄湖为核心地段的乡村文化带建设,结合我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在沿岸自然村内选取数个文化内涵丰富、村落风貌较好、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独特乡村风俗的保留村落,重点打造成符合江南水乡韵味的美丽乡村样板工程,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市村镇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我市特有的大运河、太湖、阳澄湖自然村落文化带,让湖畔的历史文化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更大的魅力。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优势作用,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美丽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与智库、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朋友圈。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工作落实,推动苏州美丽乡村建设走在时代前列,成为苏州文化建设高质量的一张名片。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会 办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01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 (2020)苏文办字第72号        签发:韩卫兵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365号提案的答复 龚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又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对乡村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一、 以政策引领推动文化保护 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点,围绕乡村振兴,苏州市相关部门坚持政策引领,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关于加强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乡村建设构筑了历史文化保护线。在此基础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有大批乡村文物古建得到了修缮,一大批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与传承。同时,根据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部署,我市还印发了《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新一轮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关于促进苏州市乡村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重视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大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村落得于培育。目前我市已建有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共享农庄,2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14个村庄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 二、以文化挖掘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围绕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整合部门资源,在乡村旅游区、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以及共享农庄建设中形成合力,将文化内涵发掘纳入建设考核指标,突出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市文广旅局加强区级指导,要求对乡村非遗资源做详细的普查,充分发掘乡村非遗资源,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特别是濒危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关切力度,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区独有的文化、民俗、历史文化,积极探索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市农业农村局将历史文化积淀、传统村落、特色景观等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使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形成良性互动。市住建局制定《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倡导设计师“陪伴式”“全过程”服务,让乡土气息、文化特色真正融入村庄。2019年全市共有45个在建试点村庄开展了驻村服务,驻村设计师团队人员达190人,平均每个村庄配备4.2名驻村设计师,年度提供驻村服务39.4次、288小时。 三、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姑苏城外”乡村旅游品牌战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载体,通过文旅精品线路、文旅体验延伸乡村产业链,为乡村发展赋能。一是培育乡村文旅品牌。全市连续4年以“美丽农村+”为主线,打造以“美丽乡村健康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依托树山梨花节、北太湖文化旅游节、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太湖开捕等乡村节庆品牌,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可观收入。通过文化旅游推荐会、创意博览会、乡村精品线路推广等多种渠道,让有文化内涵和发展愿望的村落,借助于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二是丰富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充分挖掘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核,以非遗保护基地、传承人群、活动展示平台为重要载体,通过非遗课堂、非遗节庆、非遗制作体验、非遗进民宿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产品供给,以供给侧改革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支持乡村文创产业平台建设。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大时代背景下,鼓励区、镇政府、文创企业搭建集设计、展示销售、旅游体验一体的文创产业平台,吸引文创公司、手工艺人入驻,培育了村上湖舍、昆山祝家甸等一批乡村文创综合体,带动了周边相关休闲产业的品质升级,进而撬动了整个区域文旅资源的再发现、再整合,为提升乡村软实力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 2020年5月 28日 联系人姓名:梁赛红 联系 电 话: 69823058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