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28.关于让苏州美食为苏州代言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龚震;
建 议 号:
128

标    题:

关于让苏州美食为苏州代言的建议

建议内容:

故乡虽好不归去,客里西风两鬓秋。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美食是城市营销的最佳搭档。在影视节目、网络视频、微信推送中,隐藏在城市寻常巷陌中的美食比传统的旅游项目更容易爆红。当年的《小小得月楼》既传播了苏州菜,也宣传了苏州城,至今,得月楼仍是外地游客到苏州旅游品尝苏式菜的首选之一。而在年轻一代说走就走的旅行中,许多时候目的地选择的第一原因是美食,第二原因才是顺便看下美景。《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苏州的枫镇大肉面、木渎乌米饭、吴江腌桂花、苏式糕点,《风味人间》捧红了苏州的秃黄油拌面。饮食传播最能勾起到此一游的冲动。吃货就是力量,吃货们能够瞬间带火一道美食,城市当然要蹭上这个热点。

在美食营销城市的探索上,成都、重庆与西安是绝对的网红,成都的锦里、玉林街,重庆的好吃街、回龙湾都是吃货们的天堂;而《白鹿原》里的油泼面,抖音上的永兴坊摔碗酒,还有老金家蛋菜夹馍、毛笔酥,把千年古都西安生生变成了后起美食之城。不少外地游客千里迢迢奔赴西安,就是为了打卡这些网红美食。

民间有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菜的谚语。苏州是座美食云集的城市,苏州人的一年四季都是伴着各种美食度过的,佳品尽为吴地有,一年四季卖时新。西晋时期,因为想念家乡莼羹鲈鱼的美味,张翰从洛阳辞官归里;隋炀帝称苏州厨师烹制的鲈鱼是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也;清代康熙、乾隆也都喜欢苏州菜肴。苏州有美食传统,但要让美食融入旅游文化这篇大文章里,我们现在要向西安、成都、重庆学习,让美食为城市代言。

为此,建议:

1.开辟新媒体美食专栏(频道)。苏州园林、水乡古镇早已声名远播,但也早已习以为常,城市营销要有新的兴奋点,宣传方面要把传统菜肴水八仙、苏式糕点苏式面排在小桥流水、园林雨巷前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打卡苏州,年轻人不是不关心历史,但他们更热爱美食。

2.重拍经典喜剧片《小小得月楼》。重新编剧,以苏式美食为主角,人物故事为配角,全方位植入遍布苏州全城的民间美食,苏州旅游留不住过夜客,苏州夜经济不温不火,关键都是缺少舌尖上的诱惑,留住胃就能留住人,苏州旅游必须借助美食给外地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3.创作宣传苏州美食的文艺作品。苏州评弹曲高和寡、苏州滑稽戏藏在深闺,都要让它们与美食联姻,创作新的剧目作品,介绍苏式美食,把它们作为苏州旅游嵌入式的必选项目。

4.促进苏州美食走出去。以美食为基础,着力打造饮食品牌文化、进行品牌建设,举办苏州美食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成立苏州市饮食文化推广研究院,推陈出新,不断改良创新苏式美食,创新网络推广方式,使之更适应年轻人和外国人的饮食偏好,产品更加标准化、更方便打包外带。据说,圣诞节吃中餐已经成为一部分美国人的传统。这一习俗起源于犹太人,现在被越来越多不信基督教的美国人接受。有20多岁的美国年轻人说,这习俗流传了太久,至少从他出生起便是如此;还有人认为,一点不觉得中餐是异域风情,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5.编制苏州美食地图。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在各种旅游攻略网站上,最受欢迎的游记一直是逛吃逛吃型,早期的《嘿!小面》至今仍是外地游客在重庆探访地道美食的指南针。有关部门要把藏在苏州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地道风味、特色美食编绘在一张地图上,让游客可以通过导航轻松地寻找到一家家美食店,吃饱喝足的游客自然会留在苏州,第二天继续品尝苏式糕点苏式面。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商务局
会 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外事办公室;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5-21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