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关于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带动旅游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常勇; | 建 议 号: | 416 |
标 题: | 关于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带动旅游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与深化文旅融合的今天,应当注重苏州文化底蕴的发掘,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苏州文化,以文化带动苏州旅游业发展。 现状: 苏州有非常有特色的街区,如观前街、平江路、山塘街,但是很难吸引其他区的苏州人来此消费,多数是匆忙旅游的人群。 建议: 1: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定文化核心主题,进行文化核心主题划分。如苏州建筑文化,人文,园林,评弹,昆曲等,但又相互交融。既可以为孩子们作为了解苏州的教育示范点,同时使用当前流行的传播方式加大推广,又是让世界了解苏州的平台,做足一台“文化大戏”,把客源留下来,带活配套潜在经济。 2:地铁的通行给人们带来便利,可以利用地铁的便利出行,在地铁口附近打造具有姑苏特色的绿色出行的主题休闲场所,方便人们来此消费。(现在旅游,一般喜欢去本地人去玩的地方)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姑苏区政府 | |
会 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04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416号提案的答复 常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带动旅游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蓝绍敏书记关于“重中之重把‘姑苏八点半’作为牵动全市的一个抓手”的批示精神,围绕姑苏区夜间旅游品牌建设和产业布局,结合《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5)》,市、区两级大力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1.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全域旅游创建。一是结合编制姑苏“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做好古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研究,明确操作性目标任务和考核机制,确保顶层设计落地。二是结合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照验收标准,推进古城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全要素融合,力争通过验收。 2.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文旅资源联动。苏州市文广旅局对古城旅游重点片区进行七大主题的划分打造。拙政园园林窗口片区,以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为旅游硬核,突出官宦宅第园林主题,打造古城旅游窗口片区。苏式精致生活体验片区,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资源,结合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要载体,凸显“古城最后水巷记忆”的价值,打造成苏式精致生活体验区。观前街旅游购物街区,依托现有商贸业发展基础,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共生、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活动共存的观光旅游及购物体验区。城南文创旅游片区,苏州一府三县格局、江南行政中心的体现。结合现有衙署、教育类文物古迹和苏州市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文教设施,打造历史城区衙署书院文化集中展示区。怡园文雅创意片区,利用私家园林、文人故居和特色传统民居,植入创作、展览、交流、培训等相关功能,引导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为文人雅聚交流和公众文化熏陶提供空间与载体,提升整个街区文化氛围。非遗技艺展示片区,依托桃花坞大街、西北街沿线现状众多的文博场馆,联系东大街沿线博物馆资源,形成以文博展示为主要功能,集中展示苏州历史、文化、民俗、技艺、名人等资源的特色旅游片区。盘门及环城河水陆旅游区,以“水陆雄关”为主题打造盘门景区,打通盘门水陆连线,以节点带线沟通盘门古迹以及环城河水上游。 以古城园林名胜、非遗、老字号和夜演艺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带动促进山塘、平江历史街区和三大商圈旅游产业全要素发展,实现流量变现。通过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吴地端午等“姑苏三宝”,加上冬至大如年等一批吴地民俗节庆活动的还原和举办,在保持古城文化原真性的同时,彰显姑苏古城街区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根据古城旅游特色和游客出游特征,构建以轨道为主体的多元公交系统,引导古城旅游交通模式转变。古城内部重点提升古城轨道线网密度,塑造“轨道+步行”街区。强化古城内轨道站点的慢行接驳服务,设置P+R换乘枢纽,丰富站点旅游咨询、产品预定、文化休闲等功能,提高轨道进出旅游街区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3.加快项目推进,提升姑苏旅游品质。近年来,姑苏区围绕古城街区资源,开发了一批以精品住宿为代表的活化利用项目,打造了花间堂、山塘府邸、姑苏小院等精品住宿。整合苏州古城里碎片化、“散珠”式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古城微旅行线路,设置“姑苏区古城旅游信息点”。深入挖掘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注重创新和整合,建立旅游产品创新体系,逐步推出夜间游、水上游、研学游等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根据古城旅游特色和游客出游特征,推动构建以轨道为主体的多元公交系统,引导古城旅游交通模式转变,强化古城内轨道站点的慢行接驳服务,丰富站点旅游咨询、产品预订、文化休闲等功能,提高轨道进出旅游街区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4.加强宣传推广,注重推介形式创新。一是编制古城网红打卡旅游地图、旅游手册等,融合二维码、线上音频等技术,创新旅游宣传方式。二是征集旅游宣传语,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平台进行发布,打造姑苏旅游品牌。 5.完善产业政策,补足文旅发展短板。一是修订姑苏区旅游产业政策,突出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古城文旅资源整合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推出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新产业项目引进培育扶持计划,落地更多创新旅游产品、新产业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对苏州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旅游商品供给,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精品。 联 系 人:沈文虹 联系电话:68728115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 2020年6月3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