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董兴法; | 建 议 号: | 129 |
标 题: | 关于在姑苏区异地重建梓义小学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姑苏区调研时指出,要切实扛起“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的时代责任,在优化公共服务中提升“核”的民生温度。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崇文重教风尚发源于姑苏区,“文教之核”更是发端于一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当前,姑苏区正在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新建学校。在新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兴建“实验”、“新城”为名称的现代新校,更要传承担当姑苏“文教之核”重要使命的百年老校。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姑苏文教精神挖掘和姑苏教育内核再塑,加大力度保护百年老校,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为它们注入新的办学动力,让它们在新时代持续弘扬姑苏教育精神、为姑苏人民服务。特别要避免人为的割裂传统和现代,大规模的新建学校过程中一定不能只建千篇一律的现代新校,一定不能缺席了历久弥新的“硬核老校”。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到本世纪初的20年间,因老城区(原金阊、平江、沧浪)的城建调整发展,一些学校异地重建,也有很多历史老校名校因此停办。坐落在观前街玄妙观东脚门的梓义小学成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110年以上历史,是明代蒯祥之后又一位香山帮建筑的泰斗级宗师姚祖承创办,1999年因为观前街小商品市场建设被整体拆除,梓义小学因此停办,至今未恢复办学。 特建议在姑苏区新建学校规划中选择一处地块异地重建梓义小学,必要性如下: 第一,梓义小学曾经扎根苏州最繁华最核心的地理位置,是姑苏文教“核心中的核心”,历史上对在全市教育发展发挥过极其漫长而深远的独特引领作用。梓义小学长达一百多年坐落在观前街玄妙观,这是苏州城的最中心,也是苏州的文教窗口、近现代教育的启蒙基地。梓义小学之于苏州,相当于前门小学、东交民巷小学之于北京,淮海中路小学之于上海。近现代以来,梓义小学借助区位优势,成为了姑苏区小学校教育人才交流、教育研究往来、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中心节点、重要孵化中心,在它的办学辐射下,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校名校。 第二,梓义小学校风正气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地厚重乡土精神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蕴含着古韵今风、继往开来的厚重精神力量。梓义小学取名自梓树和义学之意,梓树既为清白之树,又为工匠之树,寓意毕业学生一生清白且专注匠心之意,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备时代精神。香山帮建筑泰斗级宗师姚祖承创立梓义小学之初,致力于培养“工匠秀才”,招收的孩童不收取任何学费,毅然扛起了苏州当时新兴前沿产业人才培养的大旗,展现了深沉的家乡情怀、进取精神和博大胸襟。改革开放之后,梓义小学校训为“爱国、勤奋、守纪、进取”,是为数不多的将“爱国”放在校训首位的小学校,深刻践行了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时代要求,将爱党爱国与优秀传统相融合,坚定方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第三,梓义小学与多所小学名校有深度协同办学关联,发展出近现代姑苏集团化办学雏形,对其办学模式的再挖掘有利于总结梳理集团化办学的姑苏经验。在历史上,观前商圈周边的姑苏区小学集群一直保持着抱团发展、互补共进的优良传统,梓义小学与马医科小学、干将小学、善耕小学等在办学管理、师资流动、课程共享、教研协同等方面有着长期合作关联,这种既互为独立,又相互带动的松散型合作办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都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筑就了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梓义小学办学再崛起,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善耕小学办学大发展。马医科小学、干将小学由于采用地名做校名,异地重建存在名称不匹配,而梓义小学、善耕小学均采用了办学初心做校名,应双双异地重建、缺一不可,重筑姑苏核心圈层名校“双子星座”,共同走向姑苏集团办学新时代。 第四,梓义小学办学初心坚韧,始终坚持培养国家民族发展急需的“工匠秀才”,再造梓义小学可重塑苏州高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启蒙培养。苏州香山帮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了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同类最高水平,其代表人物蒯祥,设计了北京天安门城楼,代表人物姚祖承设计了怡园的藕香榭、光福香雪海的梅花亭、灵岩山寺的大雄宝殿、木渎严家花园。香山帮创建的梓义小学,招收香山帮建筑工匠子女与全社会有志于该行业的孩童,是当时全国第一所培育出类拔萃香山帮技师、发展高素质“木工秀才”的学校,属于近代国内顶级的“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梓义小学的办学形象历来高度贴合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要,精准化培养姑苏比较优势行业、国家自主可控产业和全球视野的“中国制造”高端应用型人才,育人方向高度符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时代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典范学校。重建梓义小学,就是重筑高端制造方向的孩童启蒙学校,结合科技教育、STEM课程、物联网教育技术,可进一步重构从小学向初中、高中、职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能极大地传承和再现姑苏教育培养时代急需人才、走在时代前沿的担当和辉煌。 第五,梓义小学办学一个世纪以来桃李满天下,在苏州人民心中具有极高的口碑,所有老苏州人对姑苏观前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梓义小学的独家记忆。梓义小学毕业生众多,从工作分布上看,遍布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苏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和各行各业,从地理分布上看,遍布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知名校友回母校常常寻访不遇。众多梓义校友对母校怀揣拳拳感恩之心和热切的办学期许,愿意从各个角度支持办学。梓义小学异地重建、办学发展将迅速获得的全社会共同支持,是“实验”“新城”为名称的全新学校不可比拟的。在苏州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中,以梓义小学为代表的百年老校不但为城市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蕴藉着深厚吴地文化,这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源、文化财富,更是丰厚的教育遗产、教育家底。姑苏教育要“争第一”首先不能丢弃自己历史上的第一,要“创唯一”就需要先留住具有唯一性的家底根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再创一个姑苏教育多点开花、激情澎湃的火红年代。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姑苏区政府 | |
会 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04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董兴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姑苏区易地重建梓义小学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3年以来,姑苏区启动了一系列以“百年钩沉,继往开来”为主旨的,促进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协同共进的路线措施,不断聚焦学校文化建设,探索百年名校集团化办学之路;助推成立“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呼吁促进百年老校文化自觉。 姑苏区百年老校异地重建已有类似情况,善耕实小、山塘中心、虎丘实验、勤惜实小、带城实小等进行了异地重建。异地重建后的百年老校无一例外更加珍视历史,在文脉绵延的土地奏响新时代的教育乐章。 梓义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充满苏式气息的学校,在历任教师的悉心教导下,梓义小学可谓“桃李遍天下,栋梁树九州”。根据您的建议,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将认真调研论证梓义小学物质、文化等各层面的传承和发扬,在规划新建学校布局定位时,将其纳入姑苏区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相信梓义小学“爱国、勤奋、守纪、进取” 的校训,也将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迎来新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姑苏区区属百年老校有17所,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不少老校长期以来文化绵延、声誉日隆,但也存在部分老校保护需要加以关注的情况。为此,苏州市教育局正在研制《苏州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保护规划》,切实做好百年老校传承工作,引领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我区成立了教育专家咨询委会,延请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问诊把脉,一校一策,精准发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通过集团化办学等形式,促进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协同共进;依托政府实事项目“寻姑苏符号 品最美经典 享苏式童年”项目,进一步梳理百年老校现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使百年老校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独特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中,探索保留部分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教育思想价值的小学业态,以活化古城历史文化生态价值。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在我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进程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姑苏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多姑苏智慧和姑苏方案。 联 系 人:葛晓峰 联系电话:68728213 13962112671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 2020年6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