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043.关于加速建设苏州北站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民革苏州市委员会
建 议 号:
043

标    题:

关于加速建设苏州北站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建议

建议内容:

 

高铁以高载客量、高准点率、高通达率,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强化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带动区域要素流动的重要引擎。位于相城区的苏州北站是京沪高铁在苏州的主要站点,已建成和规划中的多条铁路在此交汇,是苏州的重要门户枢纽。按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发展指向,苏州北站正瞄准建设国家级高铁枢纽目标,推动规划总图深化研究,使之成为苏州提升城市能级,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增强毗邻区域协同联动“同城效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举措。

一、现状:

苏州北站20117月投入使用,设计客流规模为5千人/日。投运8年多来,运量已远超极限,目前日均客流超过3.56万人,高峰达到7万人,是设计规模的14倍。从站台规模看,北站站台为26线,站房面积7846平方米,不及南京南站1528线、28万平方米规模的零头。候车厅面积2000平方米,比无锡东站5600平方米的候车厅小了一半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节假日等中高峰时段,必须依靠广场上搭建临时帐篷才能解决问题。同时,跨区快速通道不足、轨道线网密度覆盖偏低、配套公共交通出行设施布局运力不足、换乘衔接流线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停车供给不平衡、智慧交通基础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远远无法与高铁枢纽定位相匹配,与苏州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地位极不相称,已严重影响苏州城市形象,影响旅客的出行品质。

二、问题:

1、站房扩建争议较大。北站3500平方米的站房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其中候车厅面积将增加2200平方米左右。扩容后候车面积增加到4200平方米左右,仍小于无锡东站,扩建工程显然不能满足国家级枢纽需求。扩建站房能否与枢纽建设有效对接,将来是进行二次改扩建还是拆除重建,存在较大争议。

2、协调推进比较缓慢。建设高铁枢纽对上涉及国铁集团、上海铁路局、京沪高铁公司、省铁路办等,对内涉及发改、交通、资规等多部门,对下涉及相城区等高铁站点沿线各板块,牵涉多方利益,统筹难度大,协调推进缓慢。

3、施工时序十分复杂。通苏嘉甬即将开工,而苏锡常、如苏湖城际线位尚在比选阶段,途经北站的线路不确定因素太多,施工时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了科学安排轨道、站房改造等实施进度计划。

4、资金投入压力巨大。据测算,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铁路方面仅承担较少部分资金,大量资金需地方政府投入或引进社会资本。

三、建议:

1、定位枢纽、适当超前。

一是立足枢纽定位不动摇。明确将苏州北站打造成“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线路安排、场站建设等都必须与这一定位相匹配。有关方面对北站承接上海虹桥流量、建成国家级综合枢纽表态支持,北站枢纽建设应考虑承接上海虹桥站的部分功能,同步规划设置北站动车所。二是场站规模要适当超前。建议北站枢纽站台规模超过1020线,站房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接近或超过南京南站。不仅要摆脱候车体验差、出行品质低的现状,还要充分考虑未来交通格局的形成,及早从建设方案、技术条件、安全保证、营运保障、成本造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适当超前,不留遗憾。

2、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一是建议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建立北站规划建设指挥部,确保项目高效运行。二是强力统筹推进。大市范围内已建和拟建的铁路站点不少,各板块均十分重视线位走向的争取。北站枢纽建设事关我市交通能级,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落子,要以谋全局的魄力对苏州北站进行线位资源重点倾斜,举全市之力打造高铁枢纽。

3、大胆决策、高效对接。

一是尽快对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决定。比如:苏锡常及如苏湖城际线位走向、规模布局;动车所选址、功能设置;高铁枢纽地下空间设计、轨道交通连接;站房拆改方案、综合运营等。二是加速就关键问题与铁路部门对接。与国铁集团对接枢纽建设关键事项,对城际铁路共建共享问题进行高位协调;密切联系省铁路办,加快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进,争取同步开展通苏嘉甬高铁与北站枢纽建设,并进行同步运营管理。

4、攻坚克难、强化保障。

一是多渠道融资。建议组建北站枢纽建设投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承担建设开发运营主体和项目法人的职能,有力推进枢纽建设相关事宜。通过上级财政共同分担、发行专项债券、合规融资、吸引民间资本等渠道,解决好资金问题。二是解决用地指标。如同步建设动车所,需大量土地。建议加大对北站枢纽建设项目中新增的用地指标、空间指标的争取力度,积极核减基本农田指标,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

鉴于目前时间节点前移、形势复杂多变、涉及面广量大,恳请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战略思维、高效的战略实施,推动苏州北站高铁枢纽早建成、早见效,使之成为苏州“开放再出发”的高铁“风火轮”。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会 办 相城区政府;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财政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5-28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对市政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43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苏州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建设苏州北站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苏州抢抓历史性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格局,瞄准“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目标,以通苏嘉甬铁路与苏锡常、如苏湖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抓住苏州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铁路网枢纽重大机遇,对苏州北站进行一体化综合协调规划研究。目前,研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依托京沪高铁和通苏嘉甬铁路、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将苏州北站打造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模式无缝换乘。 1.关于“定位枢纽、适当超前”的建议。根据部署,我市正在开展《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苏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35)》和《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和四网融合规划》的编制,其中明确提出构建“丰”字形高速铁路通道,并建设高速铁路站8座的目标。其中,苏州北站为高铁主枢纽,苏州站为城际主枢纽,张家港站、苏州南站为高铁辅枢纽。同时,鉴于上海虹桥枢纽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在规划中沪宁、沪杭通道仍将有多条线路接入上海虹桥枢纽,虹桥枢纽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必然需要依赖临近枢纽疏解部分虹桥站功能。目前,沪杭方向将利用松江南站疏解部分虹桥站功能,但京沪通道缺乏有效的分流枢纽。根据规划,苏州北站将建设为轨道上的枢纽,成为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相互衔接,多层次轨道线网高度融合的地区。届时,苏州高铁北站多向通达性高,动车所设置运力明显提升,枢纽功能显现,可依托通苏嘉甬铁路承担虹桥部分过境中转客流,提升苏州面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实现沪苏共赢。 2.关于“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的建议。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建了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指挥部将全面领导苏州北站建设,制定方针政策,研究并决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高铁北站及交通枢纽建设,明确高铁、城际铁路、轨交等建设项目工作界面及协调机制。同时,加快项目公司组建,以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运营的理念来规划好建设好北站枢纽。 3.关于“大胆决策、高效对接”的建议。目前,上海虹桥枢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核心龙头,运输能力紧张,已接近其设计极限,国铁集团支持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站共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我市正全力推进如苏湖城际、苏锡常城际引入苏州北站,并在苏州北站建设塘河动车所,新增京沪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如苏湖城际、苏锡常城际始发终到功能,同时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支持动车所上盖综合开发。 4.关于“攻坚克难、强化保障”的建议。一是资金问题。高铁北站综合枢纽项目已列入《2020年市级城建交通维护建设暨水利水务建设资金计划》储备项目库,正在进行规划研究。为解决好资金问题,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拟设立资金组,专门负责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的资金筹措、拨付等工作。二是用地指标问题。对于列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计划的各类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等工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按照“应保尽保、主动服务、精简流程、精准保障”的工作原则,分级分类进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同时,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拟设立规划设计组,负责研究及报批相关规划,对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智慧场站的布局进行统筹谋划,充分利用铁路红线及控制范围内地块进行综合开发,融合商业综合体、商务办公、高档酒店等城市功能,实现站城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做好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各项工作,力争将苏州北站打造成为市域枢纽门户新样板。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5月20日 联系人姓名:朱锦荣 联 系 电话:6522327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相城区政府、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财政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