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严晓凤; | 建 议 号: | 266 |
标 题: | 关于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强调“要把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平时登记训练,需要时科学组织调度”。 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意见》,强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2020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安全发展和应急救援能力水平的关键之年。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12支,骨干力量约1000人。在新时代应急管理格局下,如何建好、用好社会救援力量,引导和激励他们有序、规范参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二、存在问题 社会救援力量具有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的优势,他们发展速度快、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松散。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社会救援力量往往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导致力量分散、协同不够;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人员不稳定,甚至一人参加多支队伍。 二是能力欠缺。社会救援力量专业救援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即便及时赶到了救援现场,在面对复杂的救援场面时也无计可施,影响救援效率,甚至不能保证自身安全。三是保障不足。社会救援力量的经费通常是自筹,参与救援往往缺乏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径,救援活动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三、具体建议 为了有效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建议在对苏州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科学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找准定位,聚焦水域救援、火灾救援、破拆等特色专长,有针对性地建设具有苏州特点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不断提升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救援力量依据章程开展工作,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平台,加强队伍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社会救援力量能力水平。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指导规范社会救援力量行为,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二是加强一体管理。根据我市灾害情况、应急力量部署要求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救援力量培育发展规划。将社会救援力量统一管理,纳入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协调机制,协调指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 三是加强支持保障。将社会救援力量提供的社会应急救援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建立社会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补助机制,对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发生的支出给予适当补偿。建立健全实施救援活动的保障机制,为救援队员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建议由市应急管理局办理)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 | |
会 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18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66号提案的答复 严晓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现结合全市社会救援力量情况介绍、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对您提出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全市社会救援力量情况介绍 社会救援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目前我市注册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共有13支,队员合计600余人(详见附件)。近些年来,全市社会救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在抗击201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全市10支社会救援队伍180余人在岗备勤,做好巡逻和应急救援准备,协助相关部门转移灾民500余人,排除道路积雪、低洼积水险情10余处。苏州蓝天救援队和吴江、吴中、姑苏区等地进行协商,就辖区内相关街道、社区和重要部位的常 规执勤、演练指导、定点值班和区段巡查等相关任务签订协议,按要求做好自然灾害应对处理措施。 (二)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期间,张家港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时间,“疫”不容辞奔赴执勤一线,在高峰卡口参与执勤,为港城人民守护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苏州绿舟应急救援队75名队员以及300多位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各项防控工作中,包括高速口测温检查、防疫消杀等,还有亲赴一线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太仓市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对17所学校开展预防性消毒,确保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苏州蓝天救援队充分发挥蓝天志愿者主力军作用,走进街道社区、各卡口防控点、机关、企事业单位、隔离区、敬老院、学校等地进行防疫消杀。截至目前,苏州蓝天救援队累计防疫消杀志愿服务时长16651小时,累计出动队员1940人次,累计出队消杀661场次。 (三)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苏州蓝天救援队作为全市第一个跨省、跨境民间救援力量,参与了2014海南文昌“威马逊”台风灾后救援、2014云南鲁甸地震救援、2014参与缅甸直升机失联搜救、2015尼泊尔地震救援、2015缅甸水灾救援、2016沪宁高速常州段重大交通事故救援、2016盐城阜宁风灾救援。成功完成何山公园溺水救援、园区阳澄湖溺水打捞、园区唯亭溺水打捞、园区胜浦溺水打捞、浒关大运河溺水打捞等多起社会救援,在全市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在2016年配合苏州市公安局处置溺水搜救10次。 (四)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应急宣教工作。2019年,我市承办了江苏省暨苏州市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兄弟单位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苏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苏州蓝天救援队、苏州绿舟应急队、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总队、苏州润徽公益互助中心总共60名同志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宣传周启动仪式。其中,苏州蓝天救援队、苏州绿舟应急队、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总队还承担了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展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不仅多次参与各种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还主动面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免费开展防溺水、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和应急救护培训活动60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2万人次。 二、积极扶持培育社会救援力量建设 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把推动、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壮大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一)调查摸底工作。2019年上半年,为全面梳理统计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情况,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力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重点对队伍基本信息、人员信息、救援能力类型、救援经费保障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制作全市社会救援队伍统计汇总表。 (二)调研座谈工作。2019年下半年,我市召开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座谈会,了解各社会应急救援队队伍状况、专业领域、实战案例等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了微信群和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各市、区相关单位就如何引导、支持、培育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等建言献策,并在会后积极帮助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三)资金支持工作。市民政局、应急管理局、人防办等每年向财政部门申请应急救援力量装备、物资等专项经费,持之以恒地扶持和培育社会救援队伍健康发展;市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签署合作协议,定向提供物资和装备,呼吁社会各界提供经费支持。 (四)场地保障工作。高度关注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注重为社会救援力量解决实际困难。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防办、市交通局会同姑苏区政府沟通协商,无偿为苏州蓝天救援队提供400多平米的办公场所,第一时间解决了志愿者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 (五)正面宣传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地铁公交电视、短视频、报纸和电视台“安全生产”专栏,对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强化媒体和舆论阵地正面宣传,凝聚社会安全发展共识。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许鹏从山东往武汉转运抗疫物资的志愿服务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后,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会同退役军人事务局、高新区管委会启动烈士申报程序;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明办联合启动“苏州时代新人”申报程序,市文明办同步向省美德基金会申请慰问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新时代应急管理格局下,如何建好、用好社会救援力量,引导和激励他们有序、规范参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下一阶段,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机制,积极扶持。待省里出台相关办法后,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苏州市鼓励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完善日常管理、应急调用、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扶持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把培育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完善政府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为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合理统筹,加强调研。深入基层,加强和当地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沟通,通过走访和座谈会的方式,及时对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全面掌握社会救援力量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辖区风险、应急力量部署要求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实际情况,统筹专业特长和区域等因素,科学制定培育发展规划,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特长优势,形成多方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三)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大力关注和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成长,积极为社会救援力量提供便利和服务,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救援力量依据章程开展工作,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平台,加强队伍间的交流、合作,提高自身能力水平。面向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实战技能训练,组织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加全国、省技能竞赛,争取获得名次。 (四)加大宣传,给予激励。广泛宣传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活动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理解、关注、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加大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防、抗、救灾及安全知识技能,增强社会人员参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兴趣,营造发展社会救援力量的良好氛围。鼓励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为社会救援志愿活动提供便利,对支持应急救援志愿活动的单位和组织进行通报表扬。开展我市最美应急志愿者评比活动,激励广大应急志愿者,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望批评指正。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6月15日 联系人姓名:岳 皓 联系人电话:66096021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