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王蔚; | 建 议 号: | 388 |
标 题: | 关于打造苏州市千亿级集成电路先进产业集群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案由: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苏州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度高、人才集中的区域之一,依托市场、环境、资金等优势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以“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生态。目前,全市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企业约200家,且逐年稳步增长,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2019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有望实现销售收入490亿元,占全省23%,占全国6%。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1、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虽然苏州具有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相关企业集聚程度较高,但近年来我市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显著下降,集成电路产业仅定位为一般性的新兴产业,没有摆在突出的战略性位置,对集成电路产业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力度的工作举措,对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重点项目缺乏决心、魄力和干劲,对许多苏州既有的独特优势和资源缺乏持久维护、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 2、产业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支撑不足。集成电路产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技术、人才越来越向少数大企业集中,行业进入的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壁垒快速攀升。虽然苏州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措施,但与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力度偏弱,产业资金和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撑集成电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3、土地、环保等资源要素导向与支持不足。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往往投资大,且需要占用相应的资源要素,如土地、生产排放。而苏州隶属太湖流域,对于土地及环保资源的限制与要求高,从而导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一些项目、企业视同落后产业一刀切,未考虑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大、技术投入高、治理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特点,从而使得一些新建项目或老项目技改,均受到较大制约,或者推进的效率低下。 建议: 1、在产业政策上提升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定位,将集成电路行业纳入苏州市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和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范畴,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苏州市的集成电路先进产业发展基地或产业园区; 2、成立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基金,依托龙头企业,加大产业投入,支持推动集成电路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形成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 3、鼓励集成电路企业聚焦主业,创新做强,对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建设给予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企业扩大投资的重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给予相应的投资奖励支持; 4、鼓励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建立核心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企业全球化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给予补贴、专项奖励等鼓励性支持; 5、对集成电路企业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自身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相应落户、子女教育、个税奖励等方面的支持。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会 办 |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16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388号提案的答复 王蔚委员,您好: 首先感谢您一直关心苏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基于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苏州市千亿级集成电路先进产业集群的建议》,我们进行认真研究,并征求了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意见,现对您提出的建议回复如下: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依托市场、环境、资金等优势,苏州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明显,高新区、昆山等地区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从事集成电路及其相关企业约220家,逐年稳步增长,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2019全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5.94亿,同比增长10.3%。 苏州集成电路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苏州高新区以及张家港市、吴江区、相城区等地,其中苏州工业园区2005年5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近年来,苏州在稳固和扩大封装测试业领先优势、推进技术迭代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培育苏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和特色半导体产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升战略定位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并于2018年12月发布《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将“立足苏州产业特色,重点培育......集成电路、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市优先推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了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定位。 二、成立专项基金 2018年底,苏州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资金规模10亿元,主要代表苏州参与国家大基金,昆山和苏州园区在2017年和2019年也分别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助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投资高科技项目实现“购并、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鼓励设立市场化海外并购专项基金,支持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我市将依托龙头企业,加大产业投入,支持推动集成电路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形成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 三、鼓励创新做强 (一)项目创新奖励方面 2016年,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苏府〔2016〕29号),促进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苏州在《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中,逐步加大对集成电路专项的支持力度,鼓励集成电路的技术研发创新。 (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发布“苏州集成电路产业一本通”,支撑苏州各板块集成电路企业的招商工作,以全球视角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和优化。召开“苏州产业链全球合作线上线下同步对接活动”,针对疫情形势下全球产业链变化新形势,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深挖国际产业机遇,支持我市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筑起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打造苏州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三)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量质并举推进企业培育工作。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与辅导,深度挖掘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加大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推进力度。加快完善创新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一批具有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竞争优势突出、未来产值达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为苏州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四)土地资源要素方面 我市对于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历来能保尽保,特别是列入国家、省、市年度重点(重大)项目计划的科创载体项目。近期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苏资规发〔2020〕43号),明确按照“应保尽保、主动服务、精简流程、精准保障”的工作原则,分级分类进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对于集成电路先进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我市将会同属地政府根据项目具体建设需求逐年进行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另外,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国发〔2020〕4号),用地审批权限将有重大调整,我市将根据国家和省最新部署,做好涉土服务保障工作。 (五)环保资源要素方面 根据现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集成电路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业务审查工作。在新建或改扩建集成电路项目的环评审查过程中,我市将继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相关要求科学把关,同时继续提升服务意识,主动对接,及时了解项目基本信息,对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环评进展情况;同时做好排污总量指标区域统筹,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帮助建设单位了解和吃透项目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尽早发现项目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及时解决;指导、协调驻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总量指标跨区域调剂,落实项目总量指标需求,统筹解决排污总量指标问题,依法助推企业项目建设。 四、支撑全球化知识产权体系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企业知识产权登峰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苏府﹝2017﹞44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9)的通知》(苏府﹝2017﹞136号)精神,对企业全球化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给予补贴、专项奖励和鼓励性支持,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增强人才政策支持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在制定有关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上也有所侧重,集成电路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苏州市的新兴和先导产业,所涉及的有关专业也多年被列入“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一)人才引进方面 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集聚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实施万名高端人才集聚计划,三年内引进1万名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苏州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对年薪高于40万的,按个人薪酬的5%~2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三年内引进10个以上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人才(团队)。加大“海鸥计划”实施力度,单个项目(个人)补贴上限标准提高至100万元。 (二)人才落户方面 5月1日开始执行的《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苏府规字〔2020〕4号)于,对引进高端人才和自身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落户进一步放宽政策,最低要求是“具有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年龄不超过35岁,在苏稳定就业并在申报单位连续缴纳(不含补缴)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 (三)人才子女教育方面 根据我市2019年4月出台的《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办法(试行)》(苏教组〔2019〕4号),强化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力度,根据人才类型和实际情况,分别在市直属、各县级市、区学校中确定一定数量的优质学校作为定点学校,给予A、B、C、D四类高层次人才差异化的子女教育解决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由人才所属县级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根据规定和人才情况统筹安排在地段或辖区内公办学校就读。 2016年修订的《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苏委办发〔2016〕96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引进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且专业符合当年度《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的人才,其非苏州户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待遇。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集成电路发展的关注,诚恳希望您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5日 联系人:刘子印 联系电话:6861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