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关于在贵州省铜仁市建立生态养猪场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陶海斌; | 建 议 号: | 424 |
标 题: | 关于在贵州省铜仁市建立生态养猪场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菜篮子保障是市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新建一批生猪生产基地,是市政府的实事工程,菜篮子中的猪肉问题是热点问题,提供多元的猪肉产品,满足高品质猪肉消费亦是人民关注的话题。 建议如下:选择优良的猪种。优良品质的猪肉生产,猪的品种是基础,例如我市的苏太猪,江苏的淮猪,浙江的两头乌等。良好的生态环境,猪群的合理饲养方法是关键,猪的饲养环境尤为重要。我市对口支援贵州省,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高山地区,在此建设生态猪养殖生产基地,通过半放养的方式饲养,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猪肉产品供应苏州市场,同时与菜篮子工程相结合,有利于铜仁人民的收入增长,有利于铜仁经济的持续发展。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18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苏市农复〔2020〕31号 签发:黄志强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424号提案的答复 陶海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贵州省铜仁市建立生态养猪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恢复生猪生产工作,采取行政推动、财政扶持、部门保障等政策措施,提高生猪生产能力,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在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建立域外(省内)建设生猪直供基地、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域外(省内)签订保供协议等方式来提高猪肉市场保供能力。我市与贵州铜仁市历来是扶贫对接城市,近年来苏铜两地在猪肉上都积极开展合作工作,探索合作模式。 一是优质生猪互养合作。2018年以来,常熟市持续与铜仁市思南县开展生猪扶贫对接工作,常熟市将国家级保护品种二花脸猪200头运到铜仁市,并分散到农户中进行饲养。常熟市农业农村局派驻2名兽医赴思南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上门服务和帮助农户生猪饲养。每年12月,二花脸猪育肥后,再运输回常熟市进行屠宰加工,猪肉定点销售到常熟市固定客户。 二是对接消费扶贫工作。2019年,市政府组织市发改委和农业农村局到铜仁市,对接猪肉消费扶贫工作,明确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行,互利共赢”原则,因地制宜,建立生猪保供合作机制,要将生猪保供作为消费扶贫重要内容,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要长远结合、统筹考量,形成多方共赢新局面。苏州市和铜仁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发文,公布两地生猪规模养殖企业、生猪屠宰企业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搭建两地生猪产业合作桥梁。 三是签订猪肉供应协议。今年3月,太仓市和铜仁市玉屏县政府间签订了生猪保供战略合作协议。玉屏县每年为太仓市提供6万头生猪活体储备,太仓市补助玉屏县生猪调节金100元/头,并予以运输补助(标准为活猪150元/头,猪肉产品10吨以上车650元/吨、10吨及以下车750元/吨)。 近期,我市将与铜仁市政府签订2年的生猪供应框架协议,每年落实10万头生猪供应量。接下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将进一步落实措施,积极与铜仁市开展多种模式的生猪产业合作,积极将贵州优质农产品运回苏州市场,回馈苏州老百姓。 一是探索合作生产互赢模式。在合作双赢基础上,鼓励本地国有工商资本或民营企业赴铜仁市新建生猪生产基地,或采取收购现有养殖企业股权等方式,与铜仁市建立生猪产业合作多元化合作模式。下半年,我市将组织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企业赴铜仁市,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展洽谈,商谈合作模式。 二是建立猪肉产品合作通道。打通猪肉产品合作通道,将铜仁市优质猪肉产品运回苏州,建立地域品牌销售门店、线上平台销售等多渠道销售模式,打通猪肉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三是扩大猪肉产业扶贫力度。在太仓市与玉屏县生猪产业合作基础上,大力推动昆山市、工业园区等地与铜仁市对接扶贫县生猪产业扶贫工作,落实生猪产业合作措施,签订订单式合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两地猪肉产销合作。 您提出的“关于在贵州省铜仁市建立生态养猪场的建议”,把握时代脉搏,符合当前“三农”重点工作,对策建议针对性强,具有一定操作性。在此,对您在建议中体现出来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多渠道推进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提高我市生猪自给水平。 再次感谢您的真知灼见。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姓名:朱凌云 联 系 电话:68567691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