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陶海斌; | 建 议 号: | 059 |
标 题: | 关于绘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全国发展大局和区域合作全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苏州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发扬敢闯敢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再立新功!为此,我们特提出编辑、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的建议,以便为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特别是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编辑、绘制地图手册的具体要求是: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背景,按照国际化大都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突出苏州高质量综合发展这个目标和特色,围绕“四区一中心”,即国家战略实施示范区、自主可控制造体系先行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集聚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样板区以及协同上海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并做到四个结合,即图文结合、详略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地图手册具体设立六个专题,根据这六个专题绘好六张图。 一、行政区域图册专题。绘制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合行政区划图;苏州市行政区划图(长三角行政区划图为背景,苏州市行政区划较为详实);苏州市与上海市接壤交界县市行政区划图(苏州大市行政区划为背景,上海市行政区划为背景,接壤交界县市行政区划相对比较详实);苏州市与浙江省接壤交界县市行政区划图(苏州大市行政区划为背景,浙江省行政区划为背景,接壤交界县市行政区划相对比较详实)。 二、交通分布图册专题。绘制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图(包括:陆路:高铁、高速、公交、地铁;水路:港口、航道;航空:机场、航线);苏州市综合交通分布图;苏州港(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长江沿带三大港区分布图;苏州工业园区内河港(吴淞江)区图;大运河苏州段沿河古镇及港口分布图;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铁路货站连接“一带一路”示意图;苏州市大型湖泊与通江达海内河航道分布图(包括吴淞江、浏河塘、杨林塘、七浦塘、白茆塘与南北向的古运河),协同上海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三、经济开发区建设图册专题。绘制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布图;苏州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布图(包括国际合作与台资合作开发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苏州投资办企业分布示意图。 四、经济实力与经济竞争力及创新力排名分布示意图册专题。绘制包括:苏州是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分布图为背景);苏州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七(世界排名第二十七——用文字标志);苏州的创新力在全国三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三,地级市中排名第一;苏州在全国移民城市中排名第二;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四县市均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全国千强镇前百名中苏州占十九个,包括:名列第一的昆山市玉山镇、第三的张家港市杨舍镇、第五的张家港市金港镇、第十的吴江区盛泽镇、第十一的吴江区同里镇、第十二的昆山市花桥镇、第十三的吴江区松陵镇、第二十三的张家港市锦丰镇、第二十八的昆山市周市镇、第三十名的吴江区黎里镇、第三十七名的昆山市张浦镇、第四十八名的昆山市巴城镇、第五十七名的吴中区木渎镇、第七十二名的昆山市陆家镇、第八十二名的相城区黄埭镇、第九十一名的吴中区甪直镇、第九十二名的张家港市塘桥镇、第九十七名的太仓市城厢镇。 五、苏州市高等院校与重点科研机构分布示意图册专题。绘制包括:苏州市高等院校分布示意图;苏州市重点科研机构分布示意图。 六、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与名镇分布图册专题(包括省级、国家级)。绘制包括: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分布图;苏州市重点旅游景区分布图;苏州市湿地公园分布图(其中国家级六个)。在绘制六张图时,用文字阐述苏州正不断迈进“运河时代”、“太湖时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江大海”时代。 同时,建议在编辑、绘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调整、充实与完善以后,可出版发行新的《苏州地图册》,以供苏州市民及旅游者使用。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教育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9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陶海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绘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苏州在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机遇。我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认真履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一起,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全力助推苏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编辑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对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阶段借鉴我市今年1月上线的“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模式,建议先探索专项热力图的形式,不断积累完善基础数据,逐步分阶段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各专题经济社会地图。 1. 行政区域图册专题。目前我市资源规划局已有《苏州城市地图集》(2016年)内的旅游休闲专题图、开发区建设专题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分布图、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13个、省级5个、市级3个)分布图,以及地图底图等,这些都是编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苏州市综合发展)地图手册》的重要基础。接下来,会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沟通协作,做好接壤区域的衔接互联。 2. 交通分布图册专题。目前,市交通局等部门聚焦设施互联互通,围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区域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机场规划、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等具体任务,加快构建分级分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完善网络,提升枢纽,加快推进苏州北站、苏州南站、张家港及太仓站等综合枢纽建设,加快苏州运输机场规划,将苏州建设成长三角畅通便捷新枢纽。在互联互通基础上,逐步择机探索交通分布图册专题绘制工作。 3. 经济开发区建设图册专题。按照“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的思路,市商务局牵头编制和发布了“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以服务全面投资信息空间布局为宗旨,以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为主线,全面、生动推介苏州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切实帮助和服务全球资本进一步了解苏州、投资苏州、落户苏州。热力图聚焦投资环节提供有效指引,包括了投资考察线路图,平台载体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投资合作机会图等内容。绘制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布图;苏州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布图;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苏州投资办企业分布示意图等,对我市开发区和招商引资工作将起到很好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4. 经济实力与经济竞争力及创新排名分布示意图。2020年,全国GDP排名苏州位列第6位,在今年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中国经济强市苏州位列第一,苏州的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在全球均属于领先水平。苏州的四个县均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苏州地理区位独特、产业基础扎实、创新需求旺盛,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均名列前茅。但是面对疫情防控、外部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压力,通过绘制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及创新排名分布示意图,通过对标找差,实现争先进位,再攀新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5. 苏州市高等院校与重点科研机构分布示意图册专题。苏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特别注重发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据教育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24.9万人,形成了省属、市属、市(区)属高校的完备层次,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等类型多样的局面,更是构建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苏州国际教育园的高校集聚地,基本形成了与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得到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在苏26所高校中,分布在全市十个市、区中,各板块都有了本科高等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市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快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进而在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作用。据科技局统计,截止目前,我市已与20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建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1500多个,实施产学研项目超1万项,其中大院名校在苏设立的独立法人机构已达126家。各市(区)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引进共建了一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载体、重点科研机构院所等。在这些基础上,逐步探索绘制苏州市高等院校与重点科研机构分布示意图册。 6.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名镇分布图册专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的机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 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项目是目前我市牵头的长三角洲文化类项目。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已牵头开展了江南水乡古镇深度规划设计试点工作,完成了前期筹备,预计在7月会推出“文化遗产热力图”,涵盖包括江南水乡古镇在内的众多遗产点位。 下一步,在探索编制各专项热力图的基础上,通过一整套热力图,逐步形成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介服务平台。 感谢您对长三角一体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意见,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