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龚震; | 建 议 号: | 135 |
标 题: | 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轨交站点人流量大,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流动人群认识苏州、感受苏州的重要节点。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轨交建设在满足人们便捷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重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要。相比博物馆、艺术馆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轨交公共空间更具包容度和自由延续性,也有着更广的受众覆盖面。如何更好地利用苏州轨交公共空间,从整体上提升其视觉审美,将其打造成苏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发挥其独特功能,展现其城市形象之窗的综合价值,亟需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推动。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轨道交通公司 | |
会 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4-29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20)苏轨集字第75号 签发:姚振康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35号提案的答复 龚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新线的相继开通,苏州轨道交通已进入到成网运营时代。自规划建设轨交1号线以来,苏州轨道交通就对地铁公共文化十分重视。一方面注重车站内外整体环境的营造,通过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结合线路及站点周边特点,提炼文化符号、阐释苏州精神、彰显地域特色,赋予车站以个性表达;另一方面强化总体策划,在每条线路中选取沿线重要节点车站设置公共艺术展示空间,通过车站内墙顶柱、富余空间等深挖空间资源、拓展文化载体,并且创造性的践行“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与市文联合作成立轨道交通环境艺术专家委员会,邀请高水平的艺术团体,以博雅审美、吴门底蕴和现代情怀相融的理念进行创作,使得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文化内涵、视觉形象、材料工艺等多种手法进行“风雅颂、赋比兴”各具特色的表达。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中有部分入选了省级展览,其中,苏州火车站的公共艺术作品更是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除了对车站环境的打造,苏州轨交还利用轨道车站公共空间,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展示活动,积极践行城市窗口单位责任,为传承吴地文化、展示城市文明贡献轨道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2014年,轨交文联举办“铸道情怀”主题书法展,集团书法爱好者职工挥毫拨墨、妙笔生花,优秀作品在1号线广济南路站相继展出;2017年下半年,“文明有我 苏州更美”地铁文明出行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全市征集优秀书画作品,多位苏州本地书画家、书画爱好者踊跃参与,100多幅作品在苏州湾东站、广济南路站、乐桥站、石路站等车站进行了集中展示;2018年,《飞驰的风景 凝固的乐章——苏州轨道交通公共艺术集萃》正式出版发行。《集萃》全面记录了苏州轨道交通1、2、4号线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设计说明和材料工艺,总结梳理了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金木水火土、刻蚀镂塑绘”的视觉触觉表达下,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特质和充盈的现代都市风韵,用现代设计的笔触画苏州符号、品苏州文化、讲苏州故事。 城市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车站文化培育依旧在路上。针对您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研究、提升,一方面在后续线路中继续拓展车站公共艺术品创作空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扩大参与范围、提升设计水准;另一方面组织参建单位进一步调研借鉴国内外优秀空间设计案例,力争将苏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改革建设发展的成果更好的融入轨交车站公共空间,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公共文艺作品浸润人心,办公共文化活动温暖民心。 衷心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4日 联系人姓名:陆玮 联 系 电话:0512-6989913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