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35.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龚震;
建 议 号:
135

标    题:

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

建议内容:

 

轨交站点人流量大,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流动人群认识苏州、感受苏州的重要节点。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轨交建设在满足人们便捷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重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要。相比博物馆、艺术馆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轨交公共空间更具包容度和自由延续性,也有着更广的受众覆盖面。如何更好地利用苏州轨交公共空间,从整体上提升其视觉审美,将其打造成苏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发挥其独特功能,展现其城市形象之窗的综合价值,亟需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推动。
  在这方面,苏州已经有类似的成功案例。苏州澄阳湖的高速服务区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红拍照圣地,它凭借独特的外观,良好的服务和各种新式元素的搭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这些游客并不是把这当做高速服务区,而是完全当做旅游景点,甚至有人专门开车付高速过路费过去拍照打卡。相比较而言,目前苏州部分轨交站点公共空间呈现出千篇一律的视觉感受,功能效用突出,缺乏艺术美感,缺少人文精神的弘扬传承,与苏州四个名城的城市定位存在差距。既不能显示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也不能展现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的活力,既没有凸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的实力,也没有体现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的创造力,其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苏州特有的人文精神的传达体现。轨交公共空间的建设重心放在了工程的规模建设和功能设计,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公共空间视觉作品的设计往往是反映时代背景的人文记忆符号,呈现的文化内容和艺术品质往往也是传承后世的可阅读的历史痕迹。
  二是缺少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公共环境视觉美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本身建筑物的空间之美、室内园林景观之美和现代数码媒体大屏幕提供的交通服务内容视频画面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壁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的陈设,而不仅仅是法治教育和各种宣传性的大字标语,甚至是一些低俗的少儿不宜(但少儿乘坐轨交却不可避免)的广告。
  三是忽视对优秀空间设计理念的借鉴。国外一些城市的轨交空间文化艺术作品在丰润城市底色上,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许多轨交站点的环境设计都十分出色,有些壁画艺术作品炫目精彩,不仅体现当地民众的审美意识和文明程度,更成为旅游的地标打卡地。厦门大学芙蓉隧道的涂鸦吸引着无数文艺青年及游客前往观光。
  城市轨交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最贴近老百姓的艺术殿堂和文化宫,也是最佳的文化宣传和引导阵地,要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重要载体。
  为此,建议:
  1.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城市动感。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脉绵延,姑苏文化是华夏文明在江南水乡孕育的独秀一枝,她筛滤了华夏文化阳刚、粗犷的因子,较多地继承、弘扬了阴柔细腻的一面。姑苏文化体现在宛转清丽、悠扬舒缓的昆曲、苏剧、评弹旋律中,体现在古拙清新、淡雅秀丽的吴门画派作品里,整个古城的园林建筑、丝绸刺绣、民俗民风等方方面面构成了姑苏的文化积淀,轨交公共空间需要通过适当的题材分类,在东方传统意境和现代姑苏繁华之间找到审美的语境进行艺术表达。
  2.突出关键节点,深挖空间资源。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反映出较大的文化内涵,必须充分挖掘可使用空间,如墙面、地面、顶面、立柱等,同时设置专门的公共空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在每条线路上挑选12座车站(如:换乘枢纽、人流集散地和具有特殊地域人文意义的站点)作为重点来精细化打造公共空间,以点带面提升地区形象。
  3.融汇艺术元素,选准艺术表达。艺术元素暂且归纳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或建筑;民间传说和本土各类艺术内容;当代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非遗成果、历史文物和特产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有绘画壁画、浮雕、玻璃灯光壁画、马赛克镶嵌画、文物复制装置艺术品、音乐和小型文化演出等。
  4.制定分期规划,实施专业创作。建立高水准的专家委员会和策划创作团队共同制定相关规划,邀请专业的创意机构和院校,以及艺术家为创作主体,具体实施可邀请国内外较知名的集创作制作为一体的公共艺术团队,确保轨交公共空间文化艺术作品的质量。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轨道交通公司
会 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4-29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20)苏轨集字第75号 签发:姚振康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35号提案的答复 龚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新线的相继开通,苏州轨道交通已进入到成网运营时代。自规划建设轨交1号线以来,苏州轨道交通就对地铁公共文化十分重视。一方面注重车站内外整体环境的营造,通过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结合线路及站点周边特点,提炼文化符号、阐释苏州精神、彰显地域特色,赋予车站以个性表达;另一方面强化总体策划,在每条线路中选取沿线重要节点车站设置公共艺术展示空间,通过车站内墙顶柱、富余空间等深挖空间资源、拓展文化载体,并且创造性的践行“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与市文联合作成立轨道交通环境艺术专家委员会,邀请高水平的艺术团体,以博雅审美、吴门底蕴和现代情怀相融的理念进行创作,使得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文化内涵、视觉形象、材料工艺等多种手法进行“风雅颂、赋比兴”各具特色的表达。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中有部分入选了省级展览,其中,苏州火车站的公共艺术作品更是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除了对车站环境的打造,苏州轨交还利用轨道车站公共空间,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展示活动,积极践行城市窗口单位责任,为传承吴地文化、展示城市文明贡献轨道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2014年,轨交文联举办“铸道情怀”主题书法展,集团书法爱好者职工挥毫拨墨、妙笔生花,优秀作品在1号线广济南路站相继展出;2017年下半年,“文明有我 苏州更美”地铁文明出行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全市征集优秀书画作品,多位苏州本地书画家、书画爱好者踊跃参与,100多幅作品在苏州湾东站、广济南路站、乐桥站、石路站等车站进行了集中展示;2018年,《飞驰的风景 凝固的乐章——苏州轨道交通公共艺术集萃》正式出版发行。《集萃》全面记录了苏州轨道交通1、2、4号线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设计说明和材料工艺,总结梳理了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金木水火土、刻蚀镂塑绘”的视觉触觉表达下,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特质和充盈的现代都市风韵,用现代设计的笔触画苏州符号、品苏州文化、讲苏州故事。 城市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车站文化培育依旧在路上。针对您关于利用轨交公共空间丰润苏州文化底色的建议,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研究、提升,一方面在后续线路中继续拓展车站公共艺术品创作空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扩大参与范围、提升设计水准;另一方面组织参建单位进一步调研借鉴国内外优秀空间设计案例,力争将苏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改革建设发展的成果更好的融入轨交车站公共空间,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公共文艺作品浸润人心,办公共文化活动温暖民心。 衷心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4日 联系人姓名:陆玮 联 系 电话:0512-6989913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