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民盟苏州市委员会 | 建 议 号: | 040 |
标 题: | 关于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实施分级诊疗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看病难起到了缓解作用,尤其是对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康复治疗、疫苗接种体检服务承担了重要任务。但是这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扩大,在人员和设施的配备上跟不上社区市民需求,为此我们建议要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把基层卫生服务做好,让市民多一份健康关怀。 一、情况与问题 经对吴江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园区及高新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分析了服务量相对较多、较少、中等的三个类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执业医师每年服务量最多高达约20000人次,最少51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内)年度平均工资最低7.3万,最高19.5万,合同制(编外)员工收入更低。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对工作量较大,人员工作负荷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根据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44508元,显然我市(编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工资有的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1、医务人员少工作负荷大。基层卫生机构除了承担分级诊疗,更多的任务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随着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比如健康市民和健康城市 “531”行动倍增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二类疫苗接种等,都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但工作量大大增加,人员数量和质量却只降不增,现有医务人员不堪重负。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限制。二是人才培养后的流失,有些人将基层作为跳板,在取得一定工资经验或职称晋升到一定高度后另寻更高的工作平台。 2、人员结构设置不尽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医师配置人员数量少,也缺少专业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人才。人员编制的限制与实际的工作量、服务对象的变化不能相适应,有资质的工作人员相对偏少,间接造成基层服务质量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临床诊疗服务需要执业医师来完成,个别机构临床、公卫执业医师占机构总员工总数的比例低至22%,执业医师工作量相对偏大。 3、收入差距影响积极性。各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编内人员收入差距过大,公卫与临床收入差距明显,编外人员收入过低,同工不同酬,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卫生服务的质量。同时存在社区医务人员招工困难现象,许多人不愿到社区工作。 二、建议 1、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人是最主要的资源,没有合格的医师社区卫生服务就难以开展。要根据基础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编制,保障服务人员数量,提高工作质量。市编办和卫生部门要根据社区区域人口(包括外来人口)产生的服务量,及时调配医务人员数量,同时要把编外人员收入纳入同工同酬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与高校及相关部门确定招生计划,可实施人才定向培养,避免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市卫生行政部门定期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优质培训,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学习平台,提升业务水平,满足分级诊疗等技术需求。政府要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毕业生在职称、待遇、进修、子女就学、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聘任时,适当给予倾斜,用政策和机制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2、加强管理,明确机构执业医师配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居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过硬的同时,还需要有广泛的社会管理经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各年度的工作要求明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医师配比,并定期开展检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加强临床、公卫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适应临床、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开放转岗渠道,制定严格规范的转岗制度,补充临床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3、 制定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医疗能为医院带来业务收入,公共卫生服务是既用钱又出力的工作,在收入分配时处于劣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关系到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希望政府不断提升收入较低地区的绩效工资水平,缩小地区收入差距,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特别是偏僻地区人员的流出,保证这些地区的基本卫生服务的开展。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8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民盟苏州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卫生的高质量发展工作,紧扣“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深化医改基本原则,着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情况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核心在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近几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增加总量、改善结构、提高能力”的目标,注重引进,强化培训,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全方位、多层面吸收和培训各类卫生人才充实基层卫生队伍。一是政策留人。市政府2016年下发《苏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苏府办【2016】7号文件)、2018年我市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18】291号文件)中都明确要求:按照待遇从优、绩效科学、合理流动的导向,创新基层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率先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开展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工作,引导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基层在岗人员培训,鼓励城市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就近就医、构建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人才保障。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轮转培训计划,基层卫生人才每五年必须到上级医院轮转培训一次,轮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凡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工作累计满1年、3年和5年时,经考核合格,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学专家调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满5年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奖励经费由当地财政安排。二是招聘引人。连续多年加大力度举行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招聘专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择优录用,切实为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新鲜“血液”。三是培养强人。依托全市15个国家级和省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招收应届或工作2-3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开展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实习(即“5+3”模式),为我市逐步建设起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现有全科医生4487人,每万人口拥有4.2名全科医生,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四是培训帮人。通过紧缺人才进修学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社区糖尿病首席医师培训项目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加强对基层全科医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基层全科医学人才。五是帮扶派人。积极推动医院与基层的医疗合作,鼓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按照政府主导、尊重历史、自愿组合、方便居民的原则,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的利益共同体,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双向转诊、专家支基、分工协作、急慢分治上明确相应职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管理、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投入的相关情况 一是从2017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用于开展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奖励及基层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各板块均按照属地原则予以配套资金。二是从2018年启动基层紧缺人才进修学院继续教育项目,设立全科、超声诊断、精神卫生、康复医学、吴门医派等进修学院,基层学员在完成理论、临床培训后返回基层工作岗位,提升基层医护能力。每完成一个基层人才培养,财政给予培训单位2万元的补助资金。三是自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下基层的医疗专家的经费补助,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名医工作室,促进名医下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实力。 三、基层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相关情况 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苏编办发〔2009〕7号)的要求,全市均已按要求完成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渠道均为全额拨款。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07个,核定编制9338名,实有在编人员7222人。 市政府办公室于 2018 年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精神,一是提高全科医生收入待遇,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水平的 80%左右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同时建立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完善全科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设立全科医生补贴,对基层骨干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探索职业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目前我委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积极贯彻《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将政府支持全科医生制度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绩效考核情况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我委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领导力度、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无论从政府重视、部门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都强化了领导,我委每年下发《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重视经费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下一步我委将紧紧围绕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加强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岗位吸引力,以市民健康为根本追求,以重大疾病防治为问题导向,为市民提供整合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加快建设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感谢您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3日 (联系人:王庆庆;联系电话:65232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