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周春立; | 建 议 号: | 194 |
标 题: | 关于推广科学健身指导门诊,让“运动”在苏州真正变成“良药”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推广科学健身指导门诊,让“运动”在苏州真正变成“良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接着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苏州作为率先进入小康的富裕城市,大众健身已经成为新时尚,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 一、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井喷式增长。由于缺乏运动常识和科学指导,文献报道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是12%,上百万的运动损伤人群在消耗着有限的医疗资源。我们不能在下游死等,而应该主动预防,把"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健康观念转变。 二、慢性病和老龄化病人的科学健身需求旺盛。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肌少症等这些慢性生活方式病呈增长趋势,市民健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虽然认识到运动的益处,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没有在健身中获益,有的甚至使病情加重。 三、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微弱的有效供给形成巨大矛盾。科学健身指导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具有医学和运动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种体医融合的人才目前是缺乏的,急需要大量培养。“医学健身”的概念在咱们国内方兴未艾,但在国外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美国,目前医学健身中心80%以上的到访者是由医生转介而来的。而在国内,具有运动处方系统知识、能够开具医学运动处方的医生寥寥无几。 四、政府缺乏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补偿机制。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制约医学健身发展的一个现实的困境是,国内的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工作普遍处在超负荷状态,如果增加运动处方等工作,医生要经历培训、资格认证等多个环节,让这个群体不堪重负。而如何给予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合理的激励,也是亟待破解的问题。目前,除了少部分地区和个别医疗机构的“体适能测试”和“运动处方”列入了收费项目,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运动处方的合法收费项目,即使医生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也会面临“师出无名”的尴尬。目前,苏州市立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已经在国内三级医院率先推出“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的医疗服务,医学运动处方让来诊大众得益良多,得到社会媒体的普遍好评,但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提供的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公益项目,在小范围、短时间是可以的,但要持续大量提供是不可能的。运动医学解决的终极问题就是让人们持续保持健康的运动能力,这需要大量辛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每一张运动处方的背后都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在支撑,就像一款新药推向市场前要经过多次临床试验一样,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认为某项运动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病人获益时,才能应用到实践中来。医学运动处方的开展,不仅在于更高质量的服务病人,服务伤者,而且有利于大众培养主动健康的正确习惯,避免乱吃药、乱检查、乱治疗的就医心态,其潜在的、长远的影响更能够节约大量医保基金,有利于推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引导医院从以"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移,也是病人、医院、社会多方共赢的举措。运动是良医,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运动之前都会面临这样一串问号——如到底应该进行什么运动?每次多长时间?多大强度?多少频次?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停止或者调整?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这或许并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没有科学的运动指导,将很容易面临风险。而运动处方恰恰就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体质和疾病情况,制定精准的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处方是由专业的医师和运动指导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对其运动的频次、强度、时间、方式、运动量、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指导,以帮助病人通过运动锻炼改善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 “运动处方”正是体医融合的一座桥梁,将医疗机构与康复健身机构,医生与康复健身指导人员连接在一起。 因此强烈呼吁: 一、尽快解决医学运动处方收费和医保付费问题,积极推进三级医院开设科学健身指导门诊。责成医保局等部门。 二、积极推进医学运动处方师培训。通过编写教材、举办培训,以骨科医生、康复医生、内分泌医生、心血管医生、全科医生等为对象,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健康。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苏州市体育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周立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广健身指导门诊,让运动在苏州真正变成良药”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医学运动处方收费和医保付费问题 1.重要意义:建立科学健身指导门诊,设立运动处方,通过帮助病人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掌握正确的锻炼观念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医体融合,让运动锻炼在慢性病防治及健康促进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和节约医保资金。 2.管理权限 根据《江苏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办法》(苏价规〔2018〕2号)规定,各地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向设区市卫健委、医保局申报,由两部门分别对立项准入、价格水平及收费项目等级提出建议,由设区市卫健委统一汇总后报省卫健委审批,并抄送省医保局。 3.下一步打算 2019年7月我委会同市医保局向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申报了“运动处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但未获批准。今年,我们将继续向省局申报新增设立运动处方收费,并建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二、关于推进医学运动处方师培训问题 1.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与市体育局选派了两批十余人参加省组织的运动处方师培训。今年将继续按照省统一安排进行推荐培训,加强运动处方师人才培养。 2.以运动健康为导向,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开展“五进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网络)等系列活动,提高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今后还将在试点“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争创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3.在医院内推广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相关工作,提供运动医学专业知识。积极推进“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建设,构建运动促进健康理念,通过运动健康评估,实施运动干预方案,增强市民体质,增进市民健康。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5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