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93.关于落实财政供给赋能社区医疗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周春立;
建 议 号:
193

标    题:

关于落实财政供给赋能社区医疗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国家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的医疗现状,积极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但就医问题并未得到明显缓解,群众仍旧“向上集中”,就医格局仍存在“顶层拥挤、基层闲置 ”的情况。目前,基层社区医疗面临的现状是:医疗机构缺人才、缺设备、缺运营;医生缺收入、缺成长、缺技能;患者缺信任、缺意识、缺尊重。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痛点多,问题存续时间长,社区卫生运行体系亟待财政等各部门合力扶持完善。

建 议: 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着力解决基层社区医疗面临的困境。其中关键点为:保证政府各项财政支持落实到位(基本补助必须到位),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头经费的拨付,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等。落实政府财政支持供给,赋能基层社区医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和群众获得感。

内 容:

1、各项收入来源情况。

主要为财政投入和业务收入两项。其中,财政投入包括:(1)政府购买基本卫生服务的费用,苏州目前的标准为80/人,根据社区服务人口数量经考核后发放。(2)工作人员的人头经费,苏州大市范围内昆山市、太仓市、工业园区、相城区和高新区都有相关费用拨付,而姑苏区目前仍没有兑现该项费用的拨付。(3)条线项目性收入,包括妇幼、疾控和卫监等,根据参与项目和完成情况发放相关费用。(4)基础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申请的相关费用,经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后落实相关费用。业务收入包括:(1)开展医疗服务的相关收入,检验检查收入、治疗收入、体检收入和诊疗收入等。(2)社保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老年人免费体检,相关费用由社保或卫生行政部门提供。

2、亟需财政支持到位。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是各级政府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社区医疗机构应成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但由于基层社区的医务人员待遇普遍不高,医疗机构的人才缺乏、设备落后,医生的动力不足、技能不足,许多社区医疗机构业务单一、技术水平偏低,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和高级人才,工作人员数量少、能力较弱,导致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够,无法吸引居民首选到基层接受医疗服务。建议政府各项财政支持和激励机制落实到位,姑苏区尽快兑现拨付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人头经费,确保政策支出落到实处,逐渐转变群众观念,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新医改政策实行以来,将社区医疗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的建设扶持力度也逐步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不论是首诊制还是转诊制的探索,都必须有必要的财政扶持作后盾,并通过政策引导,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长足性发展提速提效、增能赋能。

  

承办单位:
主 办 姑苏区政府
会 办 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17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周春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财政供给赋能社区医疗”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社区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们高度重视,领导亲自组织会办,并安排人员立即进行调研。   健康无小事,关口需前移。2019年姑苏区深化综合医改,新建、改扩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4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社区健康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健康守门人作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安心防病治病。 一、硬件设施改善,搭建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 2019年,全区共新建、改扩建了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着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一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基层起着日渐重要的作用。社区医疗机构的长效发展,同样需要相关财政扶持作后盾,并通过政策引导,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长足性发展提速提效、增能赋能。目前政府各项财政支持逐步落实到位,其中就包括基础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费用的审批及落实,从而进一步完善基层基本公共功能配置,全面提升基层的标准化建设水平,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 2017年我区开始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工资比照事业人员绩效工资进行了套改,对五险一金也进行了基数、比例的同步调整,当年人员待遇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2020年度,基本公卫经费从原人均80元增加至人均85元,上述经费各机构也将其主要用于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收入,2019年仅绩效考核奖金方面就较原基数提高了37.50%,人员待遇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全科医生扩容,提供水平稳定的健康守护 姑苏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全区超过一半的卫生诊疗量。截至2019年,全区注册全科医生243人,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数达到2.5名。除了承担常规基本医疗工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承担着健康档案、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妇健康管理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对工作量较大,人员工作负荷重,人员数量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限制,二是人才培养后的流失。经过积极争取,目前已逐步落实政府财政支持供给,逐步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的拨付,同时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 加强激励,提高全科骨干医师含金量。目前,姑苏区社区卫生机构事业编制主要用来招聘全科医生等重点岗位,今年为下属机构13名全科医生解决编制,新招聘在编全科医生3名。在高级岗位聘用、优秀基层卫生骨干遴选以及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全科医师倾斜,今年7名全科医生聘到高级岗位、占本年度聘用高级岗位的70%,30名全科医生被遴选为2018年度省、区级优秀基层卫生骨干、占总数的70%。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总结上年对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对《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方案(试行)》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原来只考核基本公卫的基础上,将医疗工作也纳入考核系统,按照“数量质量并重、服务质量优先”的原则,落实两级考核、双重考核,拉大考核差距,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三、专业水平提升、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如今,居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在建设硬件设施、增加人员总量的同时,还需建设一支高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重要基点。目前机构从多方面灵活引进人才,特别是医技等紧缺人才,在人才培养中更注意专业化发展和梯队建设,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要,培养了一些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人才来吸引居民首诊,从而满足居民多样性、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需求。 从当前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与人员构成看,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确实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服务水平。但是,在期待政策性投入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变被动的“等、靠、要”为主动的变观念,想办法,创新路。 一是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深入社区甚至家庭开展调查,了解群众需要,同时结合健康教育,慢病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对群众提出的健康问题给予合理的、易懂的解答,以加强互动沟通,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建立健全各医联体单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席会议机制,在各项医疗帮扶基础上,推出合作成果,帮扶社区继续推进基层特色科室建设,2019年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科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第四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同时,姑苏区娄江、白莲、南环和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糖尿病科、骨质疏松科和妇科等5个苏州市级特色科室。 二是积极探索,培育特色品牌服务。卫生服务中心要善于挖潜,从自身特长谋特色;从群众需要出发,从现实所需育特色。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自身贴近社区、贴近居民的有利条件,成立诸如“高血压保健俱乐部”之类的团队组织,为群众搭建一个健康教育平台,开展专题讲座,提供咨询服务,让群众广泛参与,以特色服务赢得百姓信赖。 目前我区已搭建药联体8家。社区药学人员在药联体专家指导下开展药学咨询、药学门诊、用药指导等。到2019年底,共开展居家用药指导28次,用药咨询231场次,服务居民近2000人,面向市民专业讲座14次,469人参加。面向社区医师药师用药专题培训15次。 三是做好诊后服务,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了赢得百姓口碑,谋求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后续服务的跟进,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如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开展了跟踪性的全程服务;对出院患者,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具体的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并将随访内容都记录在健康档案中。这样做能有效维护和深化良好的医患关系,能让病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广告代言人”,从而扩大服务中心的影响。 针对“531”倍增计划、专科医联体等的用药需求,开展用药目录调整。对长期零采购且临床无需求的品规进行了清理;新增63个药品品规,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病用药根据临床诊疗药物新需求和百姓用药习惯适当增补品规;新增一些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用药、医联体合作项目用药,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助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建设发展,满足社区基本用药,更加便民惠民。 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的基本原则,对标南京,找差距、寻突破、求发展、抓落实,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深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稳扎稳打中又敢于突破,努力完善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养老中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中医护理门诊;在医联体医院的扶持下,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力争利用2-3年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个延伸护理服务项目。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社区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6日 联 系 人:任恒荣 联系电话:68727803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