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19.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加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孙凌;
建 议 号:
319

标    题:

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加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健康长三角,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苏州作为长江三角区域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距离引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中心——上海最近的城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苏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苏州市大力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各个儿科专业都取得了迅猛发展,不少儿科学科的技术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总体而言,还有一些困难制约了儿科专科的高质量发展。
        一、儿科分级诊疗体系不健全
        2018年我市常住人口中0-14岁儿童为111.74万人,儿科年门诊量约560万,但目前全市仅有1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1家二级儿童专科医院,全市儿科执业(含助理)医师仅有1320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医生普遍缺乏,儿科床位数共3334张,仅占全市总床位数的4.84%,且苏州市区约半数
二、三级综合医院未设置儿科床位。由于基层儿科诊疗服务机构的缺失,大量的多发病、常见病患儿占据了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许多专科性疾病患儿反而不能及时得到专业的救治。
        二、儿科高精尖领域发展受限
        苏大附属儿童医院是江苏省历史最悠久、苏南地区专业技术能力最强的儿童医院,90%以上的专科为江苏省重点专科。由于常年超负荷运行,儿科不同专业的医生疲于每天普通门诊、急诊的轮转和加班加点,没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钻研专科技术。
        而据统计,2019年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参保患儿中,省内其他12个地级市在该院异地医保直接结报的共有5020人次,江苏省外的有881人次,而苏州市4个县级市仅451人次(不包括少部分非联网结报人数)。许多可以在苏州得到救治的专科性疾病患儿转到上海诊治,部分医疗资源(包括一些相对少见的专科疾病诊疗)被上海部分儿童医院垄断,一定程度制约了苏州儿科专业向高精尖领域发展。
        三、市民健康素养亟待提高
        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领域,由于家长健康知识的匮乏,不理性或片面的就医观念,以及舆论正面宣传和引导的不足等因素,儿科“小病大医院就诊”的现象愈演愈烈,2019年苏大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日平均数高达7382人次,年门急诊量约占全市的50%,一些患儿家长甚至不管病情轻重直接到上海顶级儿科医院就诊。这些现象既加剧了群众的“看病难”,又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萎缩,技术滑坡。
        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进一步强调了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促改革,提出建立起层次分明的诊疗体系,不同水准的医生在体系中各司其职,量力而行,科学引导病人就医,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学科发展。为促进苏州市儿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市儿科建设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列,我建议:
        一、加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对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走进居民小区,通过开设讲座、发放宣传单或在住宅小区门口放置宣传易拉宝等形式,进行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宣教。与疾控部门密切联系,在儿童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相应疾病(如流感、水痘、腮腺炎、轮状病毒等)的预防措施宣教。帮助辖区内儿童预防疾病,减轻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引导理性就医。 
        二、加快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建设
        苏大附属儿童医院已举办五届儿科进修学院,这些受训人员是基层儿科医生的主力军。建议依托这些基层医生进一步加快基层儿科的建设,明确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儿科,开设儿科常规门诊,有条件的应该设置儿科住院床位,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缓解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让三级医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专科疾病的研究。
        三、建立儿科双向转诊制度
        儿科是个特殊的医疗领域,完全实现“基层首诊”还需要很长时间,可以先把重点放在“双向转诊”。建议加快建立健全的苏州市各级医院的儿科转诊网络和体系,真正实现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帮扶和资源共享,让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享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和就近就医。
        四、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医保制度在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参保儿童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实行不同的医保支付标准,及合理的异地就医转诊制度,减少苏州市有完全技术条件诊治的患儿向异地转诊的情况,“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促进苏州市儿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合理运用和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会 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28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孙凌委员: 您好,您在苏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加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苏州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据统计我市2019年总门急诊量为100854705人次,儿科门急诊量8413745人次,其中苏大附儿院就诊人次为2691168人次,占全市儿科就诊量的31.99%。我市注册的医师39281人中执业范围是儿科的医师1401人(占3.57%),其中苏大附儿院424人。我市开通儿童诊疗的医疗机构224个,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4个(占28.57%)。 目前,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共有7个统筹区,参保人数和统筹区数量全省最多,不同统筹区的基本政策、公共服务均差异巨大,信息系统也不能互联共通,仍需办理备案手续。 针对我市儿童医疗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现状,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儿童就医体验,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提升我市儿科诊疗质量,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一卡通办。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市民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最快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市医疗保障局以大市异地就医平台为基础,建设苏州市医疗保障“一卡通”项目,实现各统筹区和苏州市区参保人员在政策待遇、业务流程、经办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接轨,经过前期调研和准备,我市2019年12月起实现各统筹区和苏州市区参保人员在政策待遇、业务流程、经办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接轨,就医购药实现医保互联互通,可在双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直接刷卡结算,享受同城待遇,让不同统筹区的参保人平等享受苏州城区优质医疗资源。 通过完善规则、统一标准、优化流程、升级系统,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医保就医备案零手续、结算一单式、机构两覆盖(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目录三统一(药品、诊疗项目、材料目录)。目前市医疗保障局已下发苏州市医疗保障一卡通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大市范围内定点机构资质互认。根据方案要求,我市正积极部署、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及信息系统改造工作,力争在2020年底实现持卡就医便捷化、医保服务均等化、公共管理精准化,全面做到“一卡通全市、服务零距离”。 二是持续强化社区宣教工作。儿童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宣教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儿童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我委将本项工作纳入“基公考核”。为进一步做好儿童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健康宣传模式,下一步我委将依托新媒体,开发适合年轻父母的宣传模式,并加大儿童常见传染病动漫版宣传片的开发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宣传模式,提升宣传效果。 三是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做好我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委2019年12月印发《进一步推进苏州市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制定了我市医联体建设规划,并对医联体服务体系作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并依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力量,加强儿科专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间联系,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促进我市儿科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专科的建设情况是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委将根据“三级医院增长50%、三甲医院新增10家”的目标要求,利用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提升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动力,在创建三级三甲医院的同时,提升我市儿科服务能力。将儿科建设作为苏州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委将积极支持指导医院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重点专科,促进我市儿科发展。为发展我市专科力量,提升临床诊疗水平,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专科能力提升,经不完全统计近3年(2017-2019年)对专科建设经费支持近11000万元。 五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政策保障。针对儿科医务人员风险高、责任大、工作负荷重等特点,我委在指导开设儿科的医院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充分考虑儿科医务人员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绩效分配水平,确保儿科医务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同年资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同时呼吁全社会对儿科医生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是加快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建设。将医院儿科建设情况纳入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一,督促医院完善儿科建设,医院儿科建设难主要原因为儿科医生短缺,为缓解我市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儿科医师培养,提高我市儿科的诊疗水平,2017年我委成立了苏州市儿科进修学院,依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对全科和内科主治医师以及高年资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分解苏大附儿院及三级综合医院儿科的就诊压力,目前该项目仍在实施中,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我市儿童就诊困难的局面会将根本上得到改善。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并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