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朱惠芳;杨建良; | 建 议 号: | 167 |
标 题: | 关于推动婴幼儿家庭教育发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后最初几年是其语言、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其情绪、社会交往、自我管理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时期。科学的早期教养,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早期经验,改善其成长环境,为儿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学校教育主要从3周岁以后的幼儿园教育开始,但在这之前,儿童已经在知识和能力上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家庭对儿童的早期发展的影响上。目前,我国新生儿家庭教育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80后、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的父母。这些年轻的父母成长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时期,他们是每个家庭唯一的“继承人”,受到了来自父母、甚至是祖父母的全心呵护,也养成了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但正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宠爱,让他们普遍缺乏独立意识、责任意识,过分依赖长辈,尤其把生育和培养后代的事情,当作上一辈给自己的任务,“只管生不管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2.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主要还是以家庭散养为主,但我国的家庭教育长期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明确的教养目标,使得家长在教养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标。 为此,我的建议: 1.支持和鼓励新生儿父母参与家庭保育培训,加强年轻父母的责任意识。根据《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七条:“自2016年1月1日起,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也就是说,在我市女方生产有128天产假,而男方也有15天护理假。但根据实际调查数据,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80、90后年轻人,由于缺乏养护经验,他们更多的是将幼儿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保姆(月嫂)去照顾,缺乏对幼儿的陪伴和直接教养。 因此,是否可以在女方产假和男方护理假期间,由社保部门负责,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集中1~3天对新生儿爸妈开展新生儿家庭养护培训工作。请专家讲解婴幼儿健康、营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婴幼儿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知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升年轻父母的责任意识。新生儿父母产假(陪产假)结束时,凭培训合格证,到单位销假并领取生育津贴。 2.家庭教育培训常规化,提升家庭教育品质。0~3岁尤其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期,这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他们开始学会认识周围的人和物体,学习走路,简单的语言表达等,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根据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在这一时期面临着信赖危机和自主危机,若儿童在1岁左右得到适当照顾,如来自父母温暖、关心和爱,必要的生理和感情需要的满足,则儿童形成信赖感;否则出现信赖危机,产生不信任和焦虑感,影响其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因此,来自家庭尤其是父母的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在各区、街道、社区建立常规家庭教育培训方案,对千千万万的家庭、父母开展培训。每月开讲,让准父母打卡参加,让新生父母有地方可咨询、可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模式,改变教育依赖学校,健康依赖医院的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家好了,国必然就好了;家旺了,国必然旺了;家强了,国也必然强了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妇女联合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8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朱惠芳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67号提案《关于推动婴幼儿家庭教育发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我委会市妇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关系到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突出生命早期1000天理念,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既是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扎实举措,也对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一、已开展工作 (一)积极宣传《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儿童优先”原则,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家长的科学家教理念和水平,为儿童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去年6月《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后,市妇联牵头,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组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家长进一步明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和直接责任人,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责任,为家庭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持续开展“科学家教进万家”系列活动。 一是连续多年举办市级科学家教大讲堂。围绕“新时代的幸福家庭教育之道”、“亲子沟通的智慧与技巧”、“做温暖有力的父母”等专题,聘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学者,为全市城乡社区家长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讲授科学家教知识。 二是组织科学家教进社区活动。依托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团队”,组织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学者老师赴基层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巡讲,内容涉及身心健康、亲子沟通、隔代教育、习惯养成、学业指导、学段衔接、人际交往、生涯规划、文明礼仪、综合教育等多个方面。 三是开展相约健康系列讲座。我委与苏州图书馆长期合作,通过健康教育讲师团、青年讲师团进社区,疾控官网平台的菜单式点学服务,可根据家庭需求预约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等方面的专家讲课。 (三)常态化开展婴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工作。 我市依托市家教会、网校总校和各分校专家志愿者队伍,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各类婴幼儿家教服务咨询工作。通过开设讲座、接听热线电话、接待面询家长、答复短信咨询、发送家庭教育指导信息、举办广场(现场)咨询和家长沙龙、发放《苏州家庭教育》杂志等方式,扩大受益婴幼儿家长范围。 (四)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 我委坚持科学性、公平性、公益性的原则,侧重婴幼儿健康管理,重点指导家长及带养人员学习理念、知识和技能。目前所有助产机构均设立孕妇学校,组织准父母参加,涉及孕期、产后、母婴保健与科学育儿等相关课程。通过产后入户访视等途径赠送《苏州市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手册》。开设科学育儿类电视栏目《育乐园》,依托社会组织开设“社区优育课堂”,通过婴幼儿常见病预防、婴幼儿营养促进、婴幼儿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引导父母提高家庭育儿水平。 二、下一步打算 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1月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0〕1号)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为家庭提供公益性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我委也正积极推动将“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列入我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引导婴幼儿父母树立家庭主责的理念。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市将继续深化开展“科学家教进万家”系列活动,依托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开展“苏州家长成长计划”课程培训,将婴幼儿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知识融入培训课程。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帮助其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更注重提升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 (二)不断完善社区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支持体系。 通过加强多方合作,努力形成政府、家庭、社会多方合力,推动婴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立足社区、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支持“六个一”体系,即: ①一个开展社区家庭教育的工作平台、服务平台和家庭教育知识传播平台;②一支热心服务、扎根服务社区家庭教育的高质量指导员队伍;③一套以0-3岁家庭为主、婚前孕前家庭为补充的社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④一批以社区家长学校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工作阵地;⑤一套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标准流程和服务机制;⑥一个进行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和运用的研究平台。 (三)不断加大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的深度和广度。 成立市科学育儿专家库,融入科学育儿先进理念,研究制定家庭科学育儿指导课程和方案,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发展。改版升级公益性科学育儿类宣传节目,以更符合年轻父母品味的短视频等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给婴幼儿家庭。在提供专题讲座、父母培训、亲子游戏、入户指导等服务时,引入“互联网+”等形式,为广大婴幼儿家庭提供免费指导服务。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婴幼儿家庭教育发展工作的关心,并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1日 (联系人:彭笑菊,联系电话:65225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