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唐燚; | 建 议 号: | 212 |
标 题: | 关于大力推进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是新型的城市固废综合治理模式,采取多产业并举、优化能量流物质流效率、立体利用土地功能等举措修正传统垃圾填埋场和静脉产业园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深化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对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垃圾填埋场和静脉产业园的瓶颈 (一)传统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是垃圾处置的传统方法,垃圾填埋占地多、恢复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矛盾。以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营为例: 1.垃圾填埋占地较多和苏州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垃圾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于1992年建成,占地382.5亩,设计库容470万方,填埋时间15年,但实际只使用了12年就已经填满。之后向上扩容至黄海标高120米,增大库容800万方,延长使用寿命15年。2016年,七子山填埋场再次临近填满。 2.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过快增长和处理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历年的垃圾数量增长速度惊人,2018年6350吨/天,预计2019年垃圾数量将超过6500吨/天。而七子山填埋场预计2019年所有库容将消耗殆尽,垃圾处理任务将交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后,残渣进行填埋。 3.传统填埋技术存在的致命缺陷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填埋技术是将垃圾压实后进行覆膜,一层层不断堆积,每层都有渗滤液收集系统和沼气收集系统。收集的沼气用火炬进行燃烧,渗滤液采用专门的处理设施处理到综合排放三级标准后排入管网。在垃圾填埋后15年内,每年都有大量的渗滤液和沼气排放。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设计每天最大垃圾填埋量为2000吨,但早在2013年,日填埋量就已经超过2000吨,2019年最大日填埋量为3600吨。由此产生了大量渗滤液,导致现有500吨/天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无法满足处理需求。另外,用于隔断的PTFE膜,也会随着时间逐渐老化而破损,或者被老鼠等动物破坏,导致渗滤液渗入土壤,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的风险。 (二)静脉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提出了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发展思路,试图将各种废弃物进行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并最大程度的去回收废弃物中有价值的物资。但目前静脉产业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盈利能力不足,需要政府补贴。多数静脉产业园产业单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收入有限,无法覆盖固废处置费用,需要依靠当地财政给予各种补贴,如垃圾处置补贴、污泥处置补贴、废旧物资拆解补贴、餐厨处理补贴等。 2.物质链和物质平衡不能完全闭合。静脉产业园以固废处置为核心,一般包括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废旧电器、市政和工业污泥、餐厨垃圾、城市粪便等处置设施。通过分类、拆解工艺将可回收物回收后,其余部分主要依靠焚烧工艺处置。但焚烧残留物仍需处置,如焚烧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需要外运至有资质的危废企业处理,炉渣需要进行填埋等。此外,在资源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危险废弃物,也需要外运处理,这都造成静脉产业园的物质链无法完全闭环。 3.能量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静脉产业园进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需要输入用水、电、蒸汽、油、煤、天然气等等各种能源,能量上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4.经营范围较为单一。静脉产业园主要是处理各种废弃物,是以各种处理技术单元为基础的生产型园区,其它附属功能较弱,也没有和其它产业进行融合。 二、发展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思路与建议鉴于目前静脉产业园和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若干局限,建议通过改造升级原有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以促进多产业融合,增强原有设施盈利能力,推动环保示范教育工作,从而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推动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填埋场土地,建设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处理原有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垃圾,修复填埋场土地,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对土地资源非常缺乏的城市来说,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构建循环经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规划时,应当本着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闭环通道,同时引入生态农业、高端环保制造、现代物流等各类相关产业,把废弃物变成再生产品,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环保技术水平。目前环保产业中仍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和方向,如危废中的氢氟酸处理、废旧机油的再生、工业污泥的资源化处置等。可以在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中引入研发机制,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验证,促进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实现现有环保技术和环保装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强化管理监管能力,切实有效防止废弃物再污染。通过建设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使各类废弃物集中处理,在固定范围内对空气、土壤、水质等进行监测监控。设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掌握产业园运行情况,便于政府对各种废弃物处置实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指导和管理。 (五)通过宣传展示,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公共认同度。将园区内的各种废弃物的处置过程、处置方法和资源化模式,通过示范展示模型、语音讲解、可视化模拟等手段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的认知和参与度。 (六)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内引入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等产业,为公众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和休假去处,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1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唐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是苏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您在建议中针对性提出要加强推进环保生态产业、垃圾填埋以及静脉产业园的建议,再一次强调指出了我市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近年来,苏州市各地各部门在加大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您的提案,现将相关工作成效和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 已有的一些工作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苏州市加强科学规划引导,将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立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体系重要环节。我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建立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打造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等示范试点。全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再次着重提出,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高标准处置垃圾方式为目标,建立“源头削减、分类收集、综合处理、资源利用”的现代化垃圾收运与处理处置系统,力争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最大化。 近几年来,苏州市努力构建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国家、省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分别争取获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餐厨试点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大宗固体废弃物等4个国家级试点,以及14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示范试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全力建设静脉产业园,加强固体废物处置,推进生态环境水平提高。七子山静脉产业园是全国第一个集中处理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的现代化环保产业园,作为苏州市区重点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餐厨垃圾等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园区,“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园区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理、市政污水厂污泥焚烧处理、环保技术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固体废弃物预处理中心等一批项目,实现各项目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耦合和资源循环利用。目前,产业园区已成为苏州市域范围内综合处置城市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的环保产业示范、产业技术研发、环保宣教基地,较好的起到了静脉产业园试点示范作用。产业园项目以其花园式的生态环保设计理念,多次推选列入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成就图片展,充分展示了苏州市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 三是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大宗固废利用试点,打造一批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苏州市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市矿产、工业固废、污泥处置、园林废弃物、社会再生资源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监督”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静脉产业,合理规划、优化布局、示范先行,以光大环保、沙钢集团、工业园区中法环境、盛虹集团等为典范,打造了一批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强的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全市已建垃圾焚烧处理设施7个,处理能力1.03万吨/日,规划在建和拟建6个,新增建设规模2.3万吨/日,满足了未来处置能力需求。四市六区均建有厨余(含餐厨)处置设施,已建规模1500吨/日,拟建2300吨/日,合计3830吨/日。市区在建筑垃圾100万吨/年项目基础上,新建投运15万吨/日,4个县(市)、区也加快建设40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分类设施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项目同步加快推进。 为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落实好长江大保护战略,2019年,张家港争取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试点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大宗固废最大化资源利用和全量化安全处置,努力建成探索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协同利用的先进技术、模式,形成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的废弃物处理机制和成熟商业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建设综合环保生态产业园,构建特色静脉产业体系。 我市正大力开展涉及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环境提升工程,以提标改造工程带动生活固废处置产业提档升级,并加速推动涉及生活垃圾处置的静脉科技产业园、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下一步,苏州市将根据相关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项目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提高资源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全面提档升级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作。同时,加快张家港静脉科技产业园项目,太仓、昆山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完善以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中心的静脉产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使之成为各地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提出的生活垃圾、废旧资源、污泥处置、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利用等项目支持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围绕节能环保、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探索绿色技术创新与政策管理创新协同发力,实现绿色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2020年底前,探索建立差别化收费、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三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处置管理水平。苏州市环卫主管部门不断探索生活垃圾终端运营监管方式,始终坚持“服务监管,环保为先”的监管理念,基本形成以驻厂监管为基础、以信息化监管为补充、以第三方检测、监管为支撑、以公众监督为导向的“多位一体”的苏州生活固废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处置管理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全面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处置监管体系。通过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终端行业监管,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处置监管体系,强化市级固废监管部门对各地区督查、指导、培训,加强焚烧厂污染源在线监控、电子督办等工作,加强填埋场整治及生态修复、填埋气资源化力度,强化环境督察整改力度,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循环发展理念宣传教育。苏州市十分重视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工作,“十三五”期间,七子山光大静脉产业园成功争取获批列入省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公司投资建成总面积为12.3万平方米循环经济教育展示场所,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声光电、多媒体、趣味性问答等形式增加公众对垃圾焚烧电厂认知和了解,以不同形式组织、接待公众参观,2019年累计接待300余批1.25万余人次,深受广大市民和学生的欢迎。荣获过江苏省“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切实达到教育带头示范效果。下一步,我市将引导全社会树立集约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营造循环发展的舆论氛围,促进树立绿色低碳消费观。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普及绿色生活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推广示范经验,提高民众对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的认知和参与度。 五是加强生态修复建设,打造多功能新型生态环保公园。您在建议中提到要在环保产业园区引入生态绿色的内容,十分契合我市对此项目的建设理念。目前,我们将对七子山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填埋库区进行场地生态修复、景观绿化分期实施。在尊重场地历史、实现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宕口、填埋场进行生态培育,保障生态安全、地质安全,建设友好开放的公共空间,设置休闲惠民的福利设施,以生态修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坚持生态旅游发展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科普、运动等多种具有活力的景观空间,力争将七子山地区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环保宣教示范基地、生态和环保的示范区和样板区。此外,七子山生态修复项目在填埋场全部封场后将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分近期、中期、远期建设,完成后将实现集生态观光、绿色环保、科教展示、山地运动于一体功能的生态环保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