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周勤; | 建 议 号: | 213 |
标 题: | 关于协调解决苏州市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就近入学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和直接推动者。目前苏州有两岸婚姻家庭2600多个,为更好维护两岸婚姻家庭群体权益、促进两岸婚姻家庭领域交流、凝聚祖国和平统一力量,2019年3月,苏州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成立(以下简称市两岸婚姻协会),也成为江苏省首家致力于服务两岸婚姻家庭群体的协会,得到了在苏两岸婚姻家庭的积极响应。 苏州作为中国大陆台商台胞的重要聚集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台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26条”,切实优化投资环境,着力解决台胞子女入学这一后顾之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在苏台胞的欢迎和肯定。随着两岸婚姻的增多,台胞子女在当地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的人数也逐年显著增加。他们的子女大部分处于将读或已读幼儿园、小学阶段,对子女能够入读大陆的公立学校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希望可以同样享受大陆高质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是在贯彻执行“一视同仁、就近入学、适当照顾”政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各区对就近入学政策解读和落实的实施要求不尽相同,例如,吴江区出台了《“55352”工程人才、港澳台胞、军转干部、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和区外投资企业管理干部随迁子女入学(园)实施意见(试行)》,较好地解决了台胞子女入学问题。但苏州工业园区入学要求提供9年一学位的房东签字同意书,致使有些台胞子女入学无门。 2.市两岸婚姻协会在协调两岸婚姻子女入学的实际操作中遇到部分区域联络不到对口的工作人员,求助无门。 3.部分学校对台胞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贯彻落实积极性不高,例如学校会以名额已满等理由婉拒台胞子女的转学插班申请。 4.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目前几乎所有的公立幼儿园都不接收无苏州户籍的台胞子女。 无论何种情况,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无法入学,作为父母,都是十分焦急、焦虑的,而对于两岸婚姻家庭,这种两难处境更让他们感到无助。因此,为了解决两岸婚姻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苏发展,建议如下: 1.建议苏州教育主管部门整合各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统一的台胞子女入学、入园政策,并根据各区不同情况加以详细解读,例如是否涉及学位使用的问题等。 2.建议各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对应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对于遇到入学、入园困难的两岸婚姻子女,由市两岸婚姻协会统一登记、审核后报教育部门协调处理。 3.建议对符合条件的台胞,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落实子女就近入学、入园的申请。 4.建议对于已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子女,视同苏州市民,享有同等入学、入园待遇,真正体现居住证政策惠台的优势。 5.建议对在苏就读的两岸婚姻家庭子女落实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的奖、助学金待遇。如南京市出台的《惠中“四宜”措施》,在“宜学”方面就提到“在南京大中小学就读的台籍学生也能享受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的奖、助学金待遇等”。 两岸婚姻家庭群体已成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阻挡的重要力量。做好两岸婚姻家庭服务工作,有助于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作用。两岸婚姻家庭是一个特殊群体,每年的适龄学童人数不多,若教育部门能予协调解决,将会产生很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 “两岸一家亲”,苏州是广大台商台胞的第二故乡,他们为两岸共同的稳定、繁荣、发展而拼搏努力,希望惠台的入学、入园政策贯彻执行得更有力度,也更有温度!让苏州成为台商“宜居、宜学”的首选之地,让广大在苏台胞真切感受到祖国大陆的关怀和温暖,和祖国一起腾飞,共创美好生活!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30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详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