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许文农; | 建 议 号: | 278 |
标 题: | 关于加强古典园林保护的相关建议 | ||
建议内容: |
随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持续推进,近年来苏州在古城古建保护、文化推广、旅游市场整治、文旅品牌打造等方面用心着力、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在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各方关注。 以网师园为例,近期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一是维护修缮进程拖沓,质量堪忧。网师园的著名景点竹外一枝轩、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等先后进行修缮维护,维护工程断断续续、持续不断,如月到风来亭工期持续超过一个月,转角檐廊至今尚未完工,个别完工区域甚至已出现漏雨、墙面斑驳的情况,更难言凭栏听雨、粉墙黛瓦的风雅。修缮工作也未对外公告,购票入内参观游览的游客意见颇多。18年以来,园内彩霞池水质浑浊,多次进行治理,期间过程坎坷,抽水、撒土、下药(池内鱼虾蟹龟等均被药死)、放水、种草、放鱼……,近期才稍有好转,但持续效果还有待观察。园内部分绿化植物也相继出现了病态,紫玉兰花苞减少、梅树叶子枯卷、枫树叶子焦黄,精神颓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二是个别特展特立违和,不合时宜。近期园子引进了一些展览,如现代抽象雕塑、3D打印假山倒影、无水厕所,出发点很好、也很有新意。但是网师园本身精致小巧,空间不大,展品在园内摆放,影响了园子的观感与整体布局。从游客反馈来看,大家并不理解这些特展与园林文化的关系,质疑不断。 三是管理推广零星分散,未成体系。游客到园林活动相对单一,主要以游园为主,网师园夜花园、沧浪亭穿插昆曲等文化演艺,浸入式、体验式的活动并不多,游客在园内停留时间短暂,大多为走马观花。目前各个园林购票、信息发布的主要公众号仍然各自独立,虽然也有苏州旅游总入口的公众号,普及并不广泛。难有渠道获得园林游览的实时状况,对于园林景点周边的食、宿、游、购并无体系化的介绍攻略。 主要建议如下: (一)行动有效、维护有方,坚守园林保护质量。强化对园林管理质效的监管,一是加强园林管理人员的培训传导,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以游客体验为标准的用户思维,以园林保护质效为底线的底线思维;二是加强修缮维护工程的公告公示及回溯评价,对工程期限、质量标准、修缮范围、责任人在公众平台、景区门口等进行公告,绿化、水质等日常维护也需纳入信息库统一监管,一方面保证工程质效,对于出现拖延工期、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对责任单位予以惩戒、并纳入诚信评价体系,严重者不再纳入招标单位范畴,另一方面进行公告提示,有助于让游客提前获知、自由选择,以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二)范式设计、创新适宜,弘扬园林文化精髓。园林文化发展需要创新,但更要尊重文化。可合理利用园林的空置房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符合苏州文化特质的书、画、琴、茶、花、诗等展览、雅集、讲座、手作、写生等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浸入式活动,增加游客的深度体验与园林文化感知。对于与园林不相干的现代风格的展览建议可在美术馆、展览馆或者外部独立区域进行展览。 (三)深耕挖潜、信息共融,打造文旅价值网络。进一步加强文旅产品的打造,深度挖掘园林特色文化,如怡园古琴雅集,网师园与张大千、虎儿,沧浪亭与浮生六记,可园与图书馆……引入社会民间资源,试点设计开发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如书画、图书、书签等,打造体验式文旅活动,如昆曲古琴入门、园林写生、品茶赏花等。以点成线、连线为面,放慢游客行程、留住游人脚步,真正体验园林之美。利用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集成各个园林景点平台,对于周边特色食宿玩乐等配套服务相应介绍,精雕优选、互联互通,共同致力打造园林文旅精品。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 |
会 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5-14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7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许文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古典园林保护的相关建议》收悉, 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苏州素以“园林城市”闻名于世,苏州园林更是苏州城市旅游最亮丽、含金量最大的一块品牌。在打造园林品牌的同时,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和谐的地方。我局非常认同您的想法,您提出的建议也是我局的努力目标和方向。根据调研讨论,结合省住建厅部署要求,我局近年来在提升古典园林保护管理,挖掘园林特色文化,以及文旅产品的打造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期望为园林艺术传承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动力。 一、构建园林名录,规范建设项目,优化修复质量。一是根据苏州市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市政府“天堂苏州·百园之城”三年工作计划安排,我局积极完善园林名录保护体系, 目前已有108个苏州园林纳入《苏州园林名录》范围。同时,我局相继出台了《苏州园林管理规范》《苏州园林保护资金使用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系统化、专业化开展苏州园林整体保护;二是做好系统内部园林基础设施的日常监督和常规修缮工作,稳步提升园林基建项目管理水平。我局要求各类项目加强修缮维护工程的公告公示及回溯评价,并依据国土、规划、文物等部门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重点强调工程招投标、竣工验收、施工审计等关键管理节点,合法合规执行工程项目各项程序要求。三是依据《苏州园林名录》内容,优化园林保护修复质量。按照“全面保护、修复保护、遗址保护”三类模式,严格按照“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和“修旧如故”方式,对局系统内部园林采取全面保护工作。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苏州市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预选承包商管理办法》,力争优化招标要求,竞选相对优秀的施工队伍,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 “原材料、原工艺、原法式”等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施工水平。 二、挖掘园林精髓,提升特色活动,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充分挖掘苏州园林文化精髓。注重对恢复景点历史人文遗迹的研究和论证,将文化因素赋予到景点的建设和恢复之中,为还原各园林的风貌提供佐证,为园林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造血生津,让传统文化焕发永久的生命力。二是不断巩固提升传统园事花事活动,推出园林特色展会,不定期开展符合园林文化特质的雅集、茶道和研学活动,整合资源、做强园林特质文化。推陈出新园林会奖、文创产品、苏式园林生活等高端特色业态,以合理利用和园林经济反哺园林保护传承。以点成线、连线为面,放慢游客行程、留住游人脚步,真正体验园林之美。三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结合,集成各个园林景点平台,对周边特色食宿玩乐等配套服务相应介绍,共同致力打造园林文旅精品。以网师园为例,管理处不断提升古典夜园游赏品质,构建塑造了精品文化旅游“游园今梦”文化IP概念,并在苏州旅游总入口、苏州园林官微、苏州园林旅游官微、网师园官微及相关OTA、旅游社、周边酒店、企业等开展产品合作和渠道合作,实现了以散客、OTA等中高端游客为主的客源群体。景区官网上已有园林景点周边的食、宿、游简介,今后管理处将进一步加强与周围餐饮、住宿等单位的合作,并同步发布相关活动信息。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园林监测管理水平,加强古典园林规范化和科学化保护。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强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园林档案馆、苏州植物园等平台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各类专业机构的协作,深入开展园林文化传播和培训教学活动,为园林文化挖掘、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提升世界遗产园林的监测管理水平。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加强遗产园林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监测机制,强化制度管理,提升苏州园林群体的保护监管和监测数据分析水平。加强苏州古典园林预防性保护,持续开展植物病虫害和水质监测等工作,不断推进遗产园林监测规范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苏州作为“百园之城”,古典园林宅院合一,可赏、可游、可居,是美化和完善人居环境的一种创造。在今后的园林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将进一步提高施工整体管理水平,完善报建流程,控制施工工期,严把施工质量,同时强化项目公开透明化管理,增强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参与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民受益”的苏州园林群体保护管理模式,营造重视园林保护修缮和开放利用的社会氛围。通过不断放大和发展苏州古典园林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内涵丰富的文化特质,一定能使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苏州旅游精品以鲜明的个性和良好的声誉在海内外形成品牌影响力,同步推进园林事业稳步发展。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2020年5月11日 联系人姓名:吴友松 联系电话:65214999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