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吴永发;
|
建 议 号:
|
180
|
标 题: |
关于规划建造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史前文化遗址众多,内涵丰富,价值极高。其中,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草鞋山遗址,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地层堆积最为丰富(共有10层)而且时间跨度最为完整(纵贯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序列完整)。因此,有必要规划建造“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填补苏州在史前文化博物馆领域的空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兄弟城市比肩同行,大大提升苏州的文化软实力。 必要性加快规划并建设“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必要性如下: 一、传承脉络清晰,遗址众多 苏州,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每一文化阶段都有相应的代表性遗址,如马家浜文化有草鞋山、绰墩山等遗址,且遗址数量众多,仅良渚文化遗址有50-60处。 二、文化遗址内涵丰富 苏州遗址内涵极其丰富,涵盖了生活、生产、丧葬等各个方面,如种植水稻、制作陶器、雕琢玉器、养殖动物、纺织布匹等。 三、出土文物独特,具有标杆意义 有许多“首次”、“之最”,如草鞋山遗址出土的5块残布片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赵陵山遗址中的人殉墓葬属于良渚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重要性:加快规划并建设“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苏州草鞋山和绰墩遗址水稻田灌溉系统,为我国稻作农业和栽培稻的起源提供了实物依据;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的最早的纺织品实物,揭示了我国纺织业的源头……这都为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做出了应有贡献。 当然,作为早期良渚文化中心的苏州,还有许多谜团要破解,包括要弄清大型聚落位置、聚落失落的原因、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的关系、良渚文化何以突然消失等,围绕这些未解之谜的探索无疑将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 二、有利于填补苏州史前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苏州遗址文化规格如此之高,出土文物如此之丰富,文化序列传承又如此之有序,各类遗址又如此之多的史前文化,如果能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妥善保护、传承和弘扬,一定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大大提升苏州的文化软实力。 目前,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新苏州人,对苏州史前文化都了解甚微,更不要说追根溯源了,建造史前文化博物馆将很好地填补这一缺失,有利于实现新时代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行性 加快规划并建设“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曾有规划建造草鞋山遗址公园的动议和基础 前些年,苏州工业园区曾有建造草鞋山遗址公园的动议和初步设计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有实施成果。因此,立足于苏州史前文化遗产,在草鞋山遗址基础上建造专门的博物馆,是对前些年相关工作的延续与提升。 2019年是作为中新两国经济合作典范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积累了跨国经济合作开发的“园区经验”。2020年,园区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高”字诀,“争第一、创唯一”,正在为“园区经验”赋予全新时代内涵。与位于高新区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相对应,正处于全新历史性关口的“洋苏州”园区在发掘、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共识,具备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的良好基础。 二、周边城市如上海、杭州均有史前文化博物馆 上海市青浦区有崧泽文化遗址博物馆,建造得既有规模,又很专业、时尚;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更是把其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值得深入学习。 三、长三角一体化将有助于博物馆的建造 2019年11月,作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明确落地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和上海市青浦区,随着新型科创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的加速实现,一体化已经从“规划蓝图期”走向了“全面施工期”。而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是苏州发展新型文旅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奋起直追浙江、上海等兄弟城市先进典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实现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会 办 | 工业园区管委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10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2020)苏文办字第76号 签发:韩卫兵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80号提案的答复 吴永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规划建造苏州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真研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苏州草鞋山遗址自1956年被发现、1957年正式命名后,先后经过数次考古发掘,发现了该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包含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以及新时期时代稻作农业水田遗存,被中国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草鞋山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太湖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对江南地区等级社会的起源与文化过渡阶段的历史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依据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推进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工作。2013年,草鞋山遗址被正式列为国保单位,我局积极推进草鞋山文化遗址公园项目;2017年10月25-27日,我局支持召开“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意义及当代社会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草鞋山遗址研究成果;2019年4月,组织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召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要求加快推进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8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专程调研草鞋山遗址保护工作,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 截至目前,草鞋山遗址保护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是健全保护设施,保障遗址安全。围绕草鞋山遗址42万平方米的范围,建立了围网、大门及监控设施,聘请专业安保人员驻守,施行24小时巡视,确保遗址安全。二是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由于遗址保护利用及博物馆建设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聘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院士担任项目的首席考古专家,为后续的草鞋山文化公园规划、遗址展示及发掘研究予以专业指导。三是开展考古勘探,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委托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草鞋山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勘探,摸清地下遗迹分布情况,为后续规划设计、发掘研究与展示提供依据,目前勘探工作已接近尾声。四是列入国家项目,进行重点保障。草鞋山遗址博物馆及文化公园被列入大运河文化带重点建设项目;同时,遗址的考古工作正在争取列入“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文明模式”专项课题中的子课题,为发掘和传承中华文明提供重要保障。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草鞋山遗址从“遗址”到“遗址博物馆及文化公园”的转变,正是对习总书记号召的积极响应。草鞋山博物馆及文化公园的建成,将在当今社会起到重要的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作用。2020年,我局将继续在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指导文化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完成全面考古勘探。经过前期勘探,现已了解遗址大部分地区地下遗迹埋藏情况。预期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勘探工作,并出具完整的勘探报告,进行专家论证,为博物馆及文化公园科学规划提供考古依据。 二、启动夷陵山本体保护工程。完成夷陵山本体勘察,出具保护工程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同时,结合本体保护工程争取进行考古发掘。 三、启动概念方案设计招标。拟于今年年中在全面考古勘探提供的考古依据的基础上,制定全球概念方案设计招标方案,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启动招标工作。拟于“十四五” 期间完成整个建筑设计工作。 四、召开长三角古代文明论坛。拟于今年11月在园区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古代文明论坛,主题拟为“从崧泽到良渚——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探讨崧泽到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探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的过程。 五、搭建官方宣传平台。将历年来考古挖掘积累的材料及最新进展进行宣传展示,积极发声,回应社会各界对草鞋山遗址保护工作的关注。 感谢您对苏州文旅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 6月2日 联系人姓名:李婷 联系 电 话: 6982312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