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09.关于以智能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张雪珍;
建 议 号:
409

标    题:

关于以智能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建议

建议内容:

 

背景情况: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新一代“大智移云”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国家治理和企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要实现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离不开“智能城市”的建设。

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中智能应用的主要问题:

  1、部门里建立了工作数据库,但信息数据库不完善,部门之间共享率低,信息孤岛严重。比如:地下管线数据库,测绘院里建立的地形图测绘库、水电煤气四大行业建立的信息库,这些库的信息都部完整,互相之间又缺乏共享。

  2、政府审批和服务推行网上办事,“一网统办”已成工作目标,但城市管理中的最关键的“物联网”系统并未引起重视和建立。“物联网”不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我市“智能城市”的标准体系没有形成,难以引领和规范市场上多元多样的物联网部件、感应器件的生产和应用。目前市场上智能城市中的传感设备多样化,如何高效、便捷地连接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如何把不同种类的传感数据更有效融合并计算更准确数据,使得底层采集的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尤为重要,影响到了“智能城市”建设得真正效能正常发挥。

建议:

  1、建立并逐步完善“智能城市”标准体系。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智能管理标准,通过专业化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分析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特点,建立健全各行业、各领域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标准精准实施。

  2、加快推进我市基础设施感应监控系统。如建立桥隧智能监控、地铁智能监控、地下空间智能监控、防台防汛智能监控、智慧公共照明管理等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等

  3、建立统一的物联网资源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物联网中间件来支持云计算模式,实现全面虚拟化,达到物联网信息融合,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会 办 苏州市轨道交通公司;姑苏区政府;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5-22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文件 苏城议案复〔2020〕39号 签发:赵金龙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409号提案的答复 张雪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智能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来年,我市始终坚持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指示精神,直面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和瓶颈,向科技要生产力,向数据要成效,把“绣花”的精细化思维贯穿到城市管理各方面,聚焦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把“大数据”作为城市管理智慧化的必由之路,把技术集成与创新作为智能化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城管”为龙头,建设了一系列信息化专业项目。 一、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方面。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指引下,我局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据融合,逐步将原本独立的各业务条线、各市区板块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汇聚,围绕“一库、一网、一平台、多应用”的总体架构,重点实施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期完成智慧城管大数据基础框架建设,初步确立数据标准,完成市局数字城管、环卫、执法等数据资源的整合汇聚。二期完成6个市辖区业务系统数据的标准化接入和整合共享,并试点了全市10个板块数字城管工单的深度整合工作。三期完成四个县市业务系统数据的标准化接入和整合共享,实现“1+10”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数据全覆盖。汇聚基础数据超1.5亿条、业务数据近1.1亿条、物联网动态监测数据近3百万条,总数据量超过2.7亿条。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已先后为市大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政法委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市公安局城市大脑平台等共享数字城管工单、公共自行车、停车、环卫等数据。 二、行政服务和网上办事方面 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已在江苏政务服务苏州市平台开设“一网通办”专栏,梳理了“通办事项”、“不见面审批”等事项清单,开设了便民服务快捷办理窗口,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目前我局已率先将城市管理相关的公厕查询、停车场查询、公共自行车查询等便民服务功能接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 近年来,我局打造了“苏州微城管”统一公众服务平台,整合了“城事大家管”问题上报、公共自行车扫码租车、“帮停车”、“找公厕”、智慧环卫、智慧渣土、垃圾分类等18大类、52小项公共服务功能,并提供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多种使用途径,为公众提供归口化、统一化、一体化的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累计为市民提供服务超2100万次,用户数4.2万人。2019年,“苏州微城管”受理市民上报城市管理问题149717件,日均受理超过416件,问题办结率超99.49%,回访用户137188人次,回访满意率超99.7%。 三、物联网感知应用方面 借助GIS地理信息手段,动态发布人员点位、执法车辆、作业车辆、城市部件、数字城管问题分布、环卫垃圾收处分布等,涵盖监督员3900名、巡查员3300名、执法车辆320辆、相关作业车辆1280辆。统一发布城市部件数据超400万个,包含公用设施300万个、交通设施19万、市容环境设施12万个、园林绿化69万个。通过构建城市管理统一空间数据库,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时空一体”模式的城管大数据,实现信息上图,数据一图展示。 苏州智慧照明建设,自2012年启动,在路灯、控制箱等照明设施的数据收集,搭建设施数据库、建设GIS数字地图平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8年在健身步道沿线建设了28杆智慧灯杆;2019年对控制箱的通讯方式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4G);2020年计划初步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控制平台、部分路灯实现单灯控制功能。后续将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提供支持。 苏州智慧环卫系统,以基础地理信息(GIS)平台为基础,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为核心,提供全面、完整、及时的垃圾处理动态数据传输和监测,实现规范化、精确化、精细化、共享化的管理。通过GIS、PDA终端、实时视频等物联网信息手段可以对各类环卫车辆、垃圾处置终端、公共卫生间、转运站等环卫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管考核,为我市各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卫生相关作业单位、环境卫生终端处置单位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公众提供环卫设施信息查询等功能,有效保证环卫各项监管工作开展的快速性、反馈的时效性及统计的准确性。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建好、用好大数据。将大数据作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关键技术抓手,持续在城市管理大数据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发展城市管理“大平台”。树立 “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理念,统一标准、统一体系、统一思路,逐步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构建苏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新体系。 3.坚持创新驱动。引入、研究和集成大数据技术、GIS地理空间感知分析技术、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视频和图像等资源的感知、分析和利用。 4.持续做好公共服务。做大做强“苏州微城管”,擦亮城管为民服务品牌,让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带来的便利,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让“城事大家管,全民共管”深入人心。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0年5月18日 联系人姓名:任红娟 联 系 电话:69330997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姑苏区政府,苏州市轨道交通公司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