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黄志刚; | 建 议 号: | 223 |
标 题: | 关于把环境教育切实融入实施到基础教育各个环节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当历史迈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了变化,种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已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然而另一方面,虽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治理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仍然长远而艰巨。要想从根本上保护与改善环境,主要在于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如何将环境保护教育切实融入实施到民基础教育中,是关系着整个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问题,也是设计到我国未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否可以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问题。 一、 目前现状 目前,在基层教育中的环保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此现象,通过微信等平台,我们面向园区小学家长及学生,特别是一到三年级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主要问题体现为: (一) 面对社会大环境下的应试教育压力,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化。环境教育仍然以课堂授课模式为主,实践活动较少或途径单一以致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逾九成学生表明主要学习方式为老师授课且目前集中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里,相关内容比例不超过其25%。此外,有关环境保护知识来源的其他主要方式包括通过自主参加课余社会实践,社区社团活动,学校及社会相关比赛等等。根据问卷结果,在学校组织的以校或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比例甚至为零。 (二) 环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且无专职基层教师,大部分教授环境教育课程的老师本身缺乏专门的学科知识,无法保证环境教育的教学质量,且专业教材相对落后。很多学校因为缺乏对环境教育的认识高度导致相应器材设备困乏。在小学阶段,目前环境保护内容主要以课堂教育形式完成,主体教学团体为其他课程特别是语文老师。主要讲述内容局限于课本。直接导致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浅显空洞,且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曾在老师上课内容中听到过一些错误描述及表达。 (三) 环境教育仍然以知识教育为主,没有落实在学生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上,且很多学生及家长甚至认为学校一些要求及规定与环境保护教育理念相悖。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仅以几个挑选问题的调研结果为例: 1、 96%学生表态学校强制要求对书本及练习册包书皮且明确规定材质。92%为塑料书皮。根据调研结果,一个学生一学期各种大小书皮使用数量50%比例为6-10个,40%为10-15个。虽然有近三分之二调研结果为这些书皮会随课本保存或者在可接受范围内进行重复使用,但考虑到庞大的学生群体数量,只此一项即为一显著的塑料污染源。 2、 学校直接发放的各种作业练习本数量庞大,100%的学生表示每学期结束时,仍会有很多作业本练习本存在未使用情况,如果根据未使用的练习册纸张总量来统计,有80%的学生估量为三分之一。考虑到有40%的学生对作业或者练习本的处理方式为收存或者直接扔掉,这又构成了明显的纸张浪费现象。 3、 在垃圾分类已成为大势所趋的现状下,只有近一半学生表示在相关学习中老师曾经介绍了最新的垃圾分类种类,大部分课堂学习中相关内容仍局限于可回收及不可回收而已。而且100%学生表示教室内一直只有一个不分类垃圾桶。 当然,与此同时,在调查结果统计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了即使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环境教育已经对孩子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根据家长的回答,基本100%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后,会在家里对其他家庭成员讲述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考虑相关问题。比如有50%左右的学生在外扔垃圾会考虑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并扔至正确的垃圾桶,近75%学生会主动使用纸张正反面,有40%的学生对一些其他学校内学习到的知识在相关环境保护行为上身体力行甚至提醒家人。虽然有近九成家长认为环境保护在目前是基本常识,自己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和信息比较关心,但有三分之一左右家长承认自己曾多次被孩子提醒并受到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虽然普遍认知上家庭教育是从上而下的,我们也要看到从下而上的力量。 二、 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和现状,我们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切实以中小学生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逐步建立环保意识,勇于乐于进行环保实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家庭和社会。希望通过此方式,放眼于未来,达到环境保护意识的全民普及及逐步改善目前各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一) 大力积极开展以中小学为对象的环境教育。要加快相关教材教程建设,加强对相关师资力量的培养。认真将中小学学生认知学习水平作为基本,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大范围进行切实有效的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学习的有趣性和有效性,提高学习效果。确保培养一代真正具有环保意识的公民。 (二) 强化增加中小学学习内容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保证其普及性,系统性和趣味性。应该不断完善环境教育体系,科学规划,真正做到培养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且应该深入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相关环境保护企业,高校及科研团队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环境保护活动,综合利用社会力量,以完善或补充某些中小学教学设施的不足,而且可以做到各方面推进环境教育的多样性。 (三)注重基础教育各个环节中环保教育的渗透和实施。大至学校教学教材发放和管理,小至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都应该被重视。考虑到目前学校和老师对低幼阶段的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在校时间,更应该将有关环境教育的教学细节化,行为化,规范化,努力做到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可以通过学校的引导和管理而培养出良好的各种环境保护行为和习惯。且在环境教育上加强家校合作,无论是家长到学生的积极教育还是学生对家长的影响,都应该有利于将环境教育理念更深入推展到生活的点滴。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03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详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