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侯晓锋;王卫成;王雪春;严晓芳;毛小松;奚灵威;施卫兵;王东军;吴静;陈瑞近;李红;刘佳;赵羽;黄涛;姚立;罗敏圣;徐珊;陈丰;许瑛;王建军;俞玖林;孙小青;陶文东;陈兴南;毛锡荣;陶勇杰;胡磊蕾;袁牧;袁小良; | 建 议 号: | 251 |
标 题: | 关于积极引导苏州玉雕行业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玉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苏州玉雕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同时苏州玉雕行业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玉雕艺人。仅以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为例,协会拥有1300余家会员单位,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和中高级技术人才就有近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苏州古城区从事玉雕行业的人员超过三万人。特别是相王弄一带,多年来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和田玉加工、销售和集散中心,有力地带动了旅游、餐饮、酒店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去年年底,姑苏区多个部门对相王弄及周边开展安全隐患综合整治,打通消防通道、规范经营秩序,提升长效管理水平。相王弄一带玉石从业人员积极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目前已全部有序搬离。不可否认,相王弄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较差、道路错综复杂、私拉乱接严重,极不利于城市安全。但是,在这里经营多年的玉石从业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整治工作,并未作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多个区域不允许从事玉石加工的政策下,更是无所适从。 相王弄及周边区域整治工作开始后,河南省南阳市政府迅速来苏召开招商会,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力邀苏州玉雕人才前往南阳发展,力求将“苏工”技艺融入当地玉石产业,打造“苏工”一条街,可见苏州玉雕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玉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苏州玉雕更是中国玉雕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苏州大批玉雕人才外流,对传承与发展“苏工”玉雕技艺是极大的损失。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相王弄从事玉石行业的人员,大多在苏州工作多年,对苏州这座城市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苏州玉雕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浓厚的感情。同时,他们对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行业品质也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合理引导,寻找一处符合城市规划的场所,合法有序经营,继续为苏州玉雕产业辉煌而努力,继续为苏州城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们建议: 一、请苏州市政府本着保护苏州玉雕文化发展的宗旨,及时出台苏州玉石行业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为苏州玉雕从业人员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重振信心、重燃希望,把苏州玉雕产业发扬光大。 二、请苏州市政府及时规划一处适合玉雕行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引导相王弄、南石皮弄一带玉石从业人员合法有序经营。 三、玉雕产业园区可将经营、雕刻场地分别集中,改变前店后坊的传统模式。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注重雕刻过程中废水的处理与排放,为苏州玉雕产业创造一次转型升级,从传统作坊式生产“进阶”为现代化经营的机会。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会 办 | 姑苏区政府;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6-2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5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侯晓锋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积极引导苏州玉雕行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的关心支持。根据市政府办安排,我局作为提案答复主办部门,姑苏区政府、市自然规划局为协办部门,各部门结合实际,对相关情况认真梳理,现答复如下: 苏州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苏州玉雕是我市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我市传统苏作工艺的代表之一。苏州玉雕始于新石器时代,盛于明清;九十年代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玉雕行业从国有、集体为主导向私营、个体转型,整个行业由此进入低迷阶段,当前则处于回升起步的状态。 一、关于“出台苏州玉石行业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的建议 市、区两级政府对苏作传统工艺先后都出台过一系列的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 市级层面,2018年我市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由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发布了《苏州市工艺美术(丝绸)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其中,建立了我市传统工艺重点振兴项目目录,玉雕位列其中,从政策层面上对玉雕行业进行动态管理,予以重点支持。特别明确从人才培育力度、产学研生态体系建设、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普及、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载体作用等全方面多角度促进玉石文化产业发展。市文广部门还设立非遗专项资金,保障苏州玉石雕刻技艺的文献记录,编撰完成《当代玉雕研究》一书。 区级层面,姑苏区政府针对玉雕人才在内的乡土人才,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上持续发力。为了鼓励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授、技术攻关、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姑苏区出台了《姑苏区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办法》、《关于加强姑苏区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试行)》、《姑苏区非遗文化人才培育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姑苏区老字号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试行)》、《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与管理办法(修订稿)》等多项政策,引导非遗传承人履行传承责任,积极带徒授艺,鼓励乡土人才开展项目研发设计、展示销售和品牌推广,形成从事业到产业、从保护到开发、从开发到运营的全链条乡土人才扶持体系。依托技能(专技)名师工作室评选,重点围绕科技创意、特色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努力建设一支“手艺有底气、作品接地气”的传统手工技艺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已评选各类技能工作室23个。其中,瞿利军玉雕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获评2019年苏州市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 二、关于“规划建设玉雕产业园”的建议 姑苏区开展“331”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城管、公安、住建、规划、街道、社区和物业等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对相王弄地区进行了安全隐患和市容管理专项治理,切实加强该地区违法建筑的管理力度,打通消防通道,改善了周边居住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无证照经营行为的执法取缔,规范市场秩序。在整治的同时,区政府一方面引导相王弄地区玉雕从业人员向苏州艺都玉器古玩市场、苏州古玩城和中国工艺文化城等场所转移,另一方面加快开展城区的产业规划和城市优化设计工作。 2019年姑苏区出台了《姑苏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以古城核心区为中心,以历史城区为界,打造古城旅游和文化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以“一城两线三片”为内容的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为核心,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平台构建,推动产业化挖掘力度。扶持、鼓励本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企业,引进、支持外来龙头企业,整合文化、旅游、商贸和玉石雕刻等“苏工苏作”传统手工技艺、老字号等资源,加强横向联动,做大产业平台,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化转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以历史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平台、以特色商贸为表现形式的文旅商深度融合、高度一体化的文化新经济产业体系。 针对相王路现状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苏州古城49、50、54号街坊城市设计》,设计方案将相王路周边街巷中民居商用的作坊做整体搬迁,还原生活性街巷空间。结合已有苏作玉雕工艺业态基础,引入玉石讲堂、鉴别培训、苏作工艺创作教室等创意培训业态,打造相王路苏作工艺展示带。同时,还对建筑外立面、植被风景、市政设施、停车规划等相王路街道界面进行了提升设计。 三、关于“苏州玉雕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王弄的整治无疑也为苏州玉雕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使玉雕行业走出了以往那种粗放、无序、隐患四起的状态。在整治的同时,市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为进一步促进玉雕行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苏作玉雕的多方位宣传,每年都举办“触动”——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体验、“寻踪”——苏州非遗传承人进故宫、“艺见”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面对面等非遗品牌活动;2019年联合苏州电视台拍摄完成《天工苏作》纪录片,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受到广泛关注。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我市还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架起苏州玉石文化走出去的桥梁,鼓励园林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博场馆在公共空间内开展玉石文化文创产品的展销活动,促进玉石文创产品融入全域旅游项目;为推介苏作玉雕产品,我市还搭建了“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和“中国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两大会展平台,在每界的展会上都有苏州的玉石文化手艺人、玉石文化文创产品和优质的玉石文化企业大放光彩,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有效地推动了玉石文创产品的转型升级。 姑苏区在产技融合方面进行了有关探索。围绕特色产业方向,弘扬专注、坚持、精进、创新的姑苏匠心精神,举办“匠心传承•筑梦姑苏”乡土人才传统技艺创意创客大赛,为苏绣、雕刻、缂丝、苏扇等多个极具苏州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人才搭建互学互比的平台,将传统技艺与文创IP相结合、创意设计与品牌需求相匹配,以“姑苏见面礼”、“品牌伴手礼”为题,让乡土人才技艺和才能转化为贴近群众生活、受群众欢迎的产品,走出一条产业技能融合发展的新路。 当前,苏州玉雕已经出现转型升级的新态势,如姑苏区的园林路、十全街、齐门路等街巷的玉器作坊、商铺,吴中区的苏州古玩城都成为展示当今苏作玉雕技艺的窗口,这其中就包括从相王弄走出来的一批大师工作室,代表了苏州玉雕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创意的发展过程。我们相信,在广大苏州玉雕人的共同努力下苏州玉雕之“工妙”定会再次走向辉煌。 衷心感谢你们对苏作玉雕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6月5日 联系人姓名:邓舸 联 系 电话:68616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