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38.关于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黄刻松;
建 议 号:
238

标    题:

关于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连续发生多起因抑郁症引发自杀事件,给学生家庭造成重大创伤的同时,给社会、学校也造成很大影响。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跟踪调查,目前超过30%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且数量递增快,年龄越来越小。一个抑郁症患者就是一个家庭的伤痛,如果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导致一个生命逝去,也可能将一个人推向社会的反面,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当前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已纳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范畴,相关部门也提供了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但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目前国家对各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置标准没有明确和强制性的文件要求,我市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置明显不足,大部分学校仅有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心理辅导和学生心理档案管理,难以满足学生心理辅导需求;还有的中小学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室,但配置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日常心理辅导工作需求。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情况不如人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主要科目,相对升学率这个硬性指标而言,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个软性指标,国家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多是建议和希望而非硬性规定,因此心理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多,实际落地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行其道。据调研,各中小学校开课年级、课时安排从半个月一次到几个月一次不等,中小学也没有专门心理健康教材,大部分学校未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
   三、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良莠不齐。目前规定高中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是心理专业毕业,但对初中和小学没有这项要求,配置上以教育相关专业为主,因此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同时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科研活动的比例偏低,在心理辅导技巧的实际操作方面仍然十分薄弱,应对中小学生厌学、逃学、校园暴力事件,常见的教育手段多为体罚、转嫁(勒令退学、休学或变相劝退、转学,往各种戒网、封闭式教育机构推送),而没有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辅导。
   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让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提出建议如下:
   1.制定刚性措施,明确机构配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评价中的权重,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学校区域和性质明确相应专兼职心理教师的配备人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出台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标准基本要求,为心理辅导教师设立专门的教研组。
   2.重视音乐、美术、体育以及其他人文学科对青少年心智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此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首先,健康的身体对紧张的学习有更强的耐受力,体育活动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等能有效缓解压力,减轻学习的疲劳。其次,适当的兴趣爱好和文体活动有利于平衡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最后,这类活动也能培养青少年实践技能,以备未来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培养“阳光少年”为目标抓手,将抑郁症扼杀在襁褓中。
   3.引入和调动多方力量,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将家校协作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支持途径。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展家庭教育情的问卷调查,建立“教师-家长”定期心理健康沟通,并记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采取有效措施辅导已经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建立档案进行跟踪。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教育局
会 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5-25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