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075.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河道综合管理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3:41 浏览
建 议 人:
邹英姿;李翠梅;王京;薛国骏;王燕仓;邹一敏;
建 议 号:
075

标    题:

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河道综合管理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显著加大了对河道湖泊的治理力度,不断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在长效治理和保护上下功夫,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身边的水环境越来越美,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在乡村、在老旧街区、在小型作坊式工厂周围,零星污水排放仍然存在漏洞。有的是习惯性的,一些乡村居民素质不高,只图自己一时方便,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到家门口的河沟里;有的是恶意的,有些小型作坊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偷排到小河沟里;有的是缺乏严格制度和现场监管责任导致的,个别大型施工野蛮粗暴,现场泥水和建筑污水直排,甚至压坏污水管道,造成二次污染。
  苏州只有唯一的母亲湖,那就是美丽的太湖,太湖水滋养了苏州几千年。好土、好水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我们亲人健康的必需护佑。然而,我们身边的小河小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富营养化、重金属或其他生产生活的污染,这些污物污水几十年聚少成多,最终都会沉积到泥土和流水里,并最终汇聚到太湖里。这对于太湖流域的整体治污,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太湖边的大片良田也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地,土地一旦被我们污染,上百年都很难恢复过来。
  为此建议:
  一是将现有的管理模式有序向下延伸,把每一条支流水渠都逐步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近期在七浦塘巡查河长制工作调研有关要求,夯实河长巡河、治河、护河责任,把握截污控源这个关键、支河治理这个重点,努力实现水清河畅碧波美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议抓住重点,市、区两级政府对重点河道的支流、水渠也尽早确定河长、渠长,不作“一刀切”,但在关键河段路段要加强电子监控管理,开展不定期抽查巡察管理,落实人员责任,
  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财政部门安排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各镇、街道落实奖惩经费,通过乡规民约和行政制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政府托底负责、村镇日常负责、部门监管落实、生态补偿完善的长效监管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随时监督和提前管控污水、杂物的排放与抛洒,减轻管理成本,又定期清理淤积,逐步消灭监管死角,完善监管制度,还乡间以纯净;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最终要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选择发展生态友好型的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我们身边的金山银山。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水务局
会 办 苏州市财政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28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75号提案的答复
邹英姿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河道综合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州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构成了“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素有“东方水城”“江南水乡”之称。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始终把治水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
  一是河长网络全面覆盖。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第一总河长)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总河长)为组长的苏州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0个市(区)、101个镇级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全部出台了工作方案。全市共落实20名市级河长、20名河道主官、183名县级河长、1346名镇级河长、3557名村级河长,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四级河长网络。建立了河长制工作交办、会办、督办、查办工作机制,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
  二是巡查考核常态高效。坚持专人巡查、专项检查、第三方评估“三结合”机制。全市5106名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20万人次,落实市、县、镇、村“一事一办”任务清单1.3万余份。各级河长结合河湖巡查、“263”暗访、群众举报,采取专题会、现场会等形式,加强专项检查,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聘请独立第三方考核单位对全市十个板块以及市级重点河湖进行日常巡查评估,做到巡查与第三方评估有机结合,确保对板块的监督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开展“双百优秀河长”评选。组织实施苏州市“双百优秀河长”(百名优秀村级河长、百名优秀民间河长)评选活动,评定靠得住、信得过的优秀村级河长、优秀民间河长,并在苏州市主流媒体公布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河湖治理管护工作。落实河长考核通报制度。对照“按月报送,按季通报,按年总结”信息共享要求,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年通报履职不到位镇级总河长6人、镇级河长10人、村级河长20人,年底对10个市(区)河湖长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总河长审核后全市通报,并抄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水岸同治有机结合。加强控源截污,注重点面覆盖,做到水岸同治。注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水生态文明规划体系;与“两减六治三提升”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上下同治;与“两路一河”沿线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水岸同治;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城乡同治;与黑臭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其他治水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合力同治,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社会引导全面发动。全市竖立河长制公示牌12000余块,公布各级河长名单和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民间河长,发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河湖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制作宣传折页、设计LOGO图标、推行河长制手机APP、拍摄微电影专题片、制作河湖整治视频,形成“电视有影像、电台有声音、纸媒有报道、网站有信息、微信有推送”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格局。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阵地作用,举办了征文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把河长制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不断凝聚全民治水合力。
  五是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做好我市河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河道长效保洁等资金保障工作。在河长制工作方面,近三年,市级财政共计投入1.1亿元(含对各区县河道保洁的奖补经费);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市级财政累计投入4.3亿元,带动全市投资62亿元,累计完成4792个村庄治理,受益户数29万户;在生态补偿方面,全市财政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85亿元,共有103.88万亩水稻田、29.24万亩生态公益林、165个湿地村、64个水源地村、8.97万亩风景名胜区纳入了补偿范围;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总投资约15.8亿元,累计完成整治城镇黑臭水体426条、农村黑臭水体225条;在农村河道疏浚方面,“十二五”以来,年均投入约4亿元,全市疏浚整治各级农村河道1.2万条、1万公里,建成生态河道1100公里。
  下阶段,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河长职责,加强水污染防治,我市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细化举措,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河长履职的通知》,对村级河长的巡河任务、巡河要求、巡河重点、巡河分工、问题处理、河长制公示牌设立等都进行了规范和明确,进一步发挥基层河长在治河阶段的作用,打通河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把压力传导到镇村。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培训,特别是加强镇村河长、黑臭河道河长的工作培训。自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以来,全市各级河长办已累计组织培训28次,参加人员2499人次。今年3月份,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基层河长和河长办工作人员培训班,全市共123名镇村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既安排了理论授课,又安排现场教学,让基层河长了解如何履职,掌握巡河治河护河要点,真正使基层河长成为河湖健康的守护员。
  二是加强控源截污。按照市县镇村一张网,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完成新建污水管网600公里以上任务,全市日处理能力新增30万吨,实施平江片680幢新村、11000户阳台污水收集。实施高质量推进长江、太湖、阳澄湖、七浦塘、望虞河及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系统治理418条通江达湖支流,以主岸线一公里、支流两岸500米为范围,治理5.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关停92家养殖场(户),收集2591家企业生活污水,治理302家码头船舶污染,整治884处“三违三乱”,对36座污水厂尾水进行提标改造。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入江通湖河流及支浜黑臭现象,主要入湖支流水质力争达到Ⅲ类。
  三是建设自动监控系统。为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经市政府批准,我们目前正在平江河上试点利用人工智能视频识别技术来抓拍沿河抛洒垃圾、乱倒污水等违法行为。选择平江河作为此次试点,一是平江河是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核心部分,河岸两侧店铺林立、游人如织。二是由于沿河商家、个人环保意识不强,向河内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破坏水环境行为屡有发生,每天平江河有4条保洁船、8位保洁员进行打捞,打捞垃圾达500多斤。考虑到垃圾抛洒地点具有随机性,日常巡查很难及时取证,此次在平江河沿线安装视频监控,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来进行违法抓拍,通过定点宣传和执法,减少直至杜绝垃圾、污水入河量。下一步将根据平江河试点的效果逐步进行推广。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把河长制纳入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同部署、同推进;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情教育活动;搞好志愿者服务建设,开展“民间河长”评选;利用我市企业种类多、门类全的优势,依托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结合“水效领跑者”等评比活动,逐步把企业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系。
  五是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市级投入1000万元奖补重点河湖管护,推动各地配套落实河湖管理保护资金。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研究优化相关财政政策,健全激励机制,为实现水清河畅碧波美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
  感谢你们对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水务局
                                                                                      2019年5月2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