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71.关于将所有肿瘤消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21 浏览
建 议 人:
李纲;徐建英;
建 议 号:
371

标    题:

关于将所有肿瘤消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建议

建议内容: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家庭、社会负担的重要策略。近几年肿瘤消融技术发展迅速而成熟。射频、微波消融与氩氦刀属于温度消融,都是利用温度产生的能量破坏肿瘤,前二者为热消融,后者为低温冷消融;由于这些消融术目标明确,作用强烈,对正常组织不产生明确毒副反应,有人甚至把这种原位灭活技术称为不需要动刀的“刀”,如射频刀、氩氦刀等。其治疗效果类似于外科手术切除,但治疗费用更节约。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射频、微波消融已经被国际最权威的肝癌治疗指南(BCLC指南)和国内“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推荐为与外科切除、肝移植同等疗效的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对于肝转移癌、肺癌、肺转移癌等也被国际权威指南推荐为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
  我市自2005年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实体肿瘤,自2012年开展了氩氦刀超低温治疗术,最近几年我市多家医院开展了微波消融术。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市早将有关肿瘤消融术的治疗费用列入医保范围。
  目前我市第一个将专用电极针列入医保的消融项目是氩氦刀超低温消融专用电极针),定价为13800元(自费30%,医保编码为107657)。去年微波消融项目也列入我市医保范围,而临床使用最成熟、超过10年而已经被国际、国内广泛接受的肿瘤标准治疗方案的肿瘤射频治疗还没有列入医保项目。目前,在国内的很多省市肿瘤消融治疗都进入了医保报销目录,周围的浙江、安徽可以报销,甚至边远贫穷的新疆也可以报销;省内的南京、无锡等经济情况好的城市可以报销,而镇江、泰州、南通等经济情况一般的城市也可以报销;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太仓、张家港、常熟都可以报销,就苦了苏州市区范围内的患者,必须自费接受这个治疗,使很多患者被迫放弃了这种治疗方法。这种情况与我市的整体经济和健康城市发展并不匹配。
  综上所述,射频、微波消融是被国际、国内广泛接受的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它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已经得到公认。其费用相对合理,目前我们认为:在我们这个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国内前列的城市是完全可以将所有消融项目进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惠及患者本人和家庭及社会。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
会 办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24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71号提案的答复 
李纲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将所有肿瘤消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建议”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
  您提出将射频消融项目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建议。对此,我们将相关政策和已经开展的工作整理如下:.
  一、江苏省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相关规定
  根据《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诊疗服务项目、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依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和支付比例的不同,执行分类管理,共分为三类。
  (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服务项目(丙类)。
  (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部分支付费用的医疗服务项目(乙类)。
  (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诊疗服务项目(甲类)。
  其中,自费治疗项目使用的医用材料,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二、我市诊疗项目执行情况
  我局和社保中心与政协委员及医院积极沟通,了解到提案中提到的射频消融项目是指医院目前已开展的“冷循环射频肿瘤灭活治疗术”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射频针”。
  我市诊疗项目库按照省医保局相关要求制定,经核对医保目录,苏州市已将“冷循环射频肿瘤灭活治疗术”(编码107079)纳入到医保诊疗项目库中,也已将“射频针”(编码107280)纳入到医保材料库中。结付等级按江苏省诊疗项目库要求,设定为“丙”类,故费用由参保人员自费。
  三、工作打算
  新增和修改诊疗项目医保支付标准相关政策由国家和省研究制定,我市无自主增补和调整权限。我局也会积极向上级反映政协委员所提建议,在省医保部门出台统一的支付标准后,我市医疗保障部门将会主动贯彻落实,使更多肿瘤患者及早受益,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
                                                                                      2019年5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