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关于构建我市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8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程江;朱凤兰;陈国锋;刘标;闻彩芬;陈丽波;陈广祥;茅联群;李根华;唐文;徐晓文;崔锦江;徐军;蒋玲;马奇翰;徐建英;张力元;李纲;叶志坚; | 建 议 号: | 351 |
标 题: | 关于构建我市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儿童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也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往往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据2018年苏州首个《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知,全市范围抽样调查的26871例0-14岁儿童中,发生意外伤害儿童2588例,总体意外伤害发生率为9.64%,令人震惊!该调查发现: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6岁组;家中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年龄越大校内发生意外伤害的占比越高、中重度意外伤害的比例也越高、最易留下“后遗症”;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越高。伤害类型中溺水、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意外窒息、意外中毒等更是给一些孩子及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儿童意外伤害是应该避免的,是可以预防的,我市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多年来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面向家长、孩子、学生、教师、医护这些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关键人员开通并建立了许多宣传、教育、科普、培训的途径与平台,如:学校及幼教机构的“安全教育平台”,苏州卫健委的“苏州健康”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网上直播的“健康云课堂”、医院科普的微信公众号、培训急救技能的志愿团队等,各个点、面的预防工作都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缺憾,最大问题是各自为阵、不完整、不互通,有疏漏、有盲点。如:家校之间的“安全教育平台”,主要内容是预防火灾、交通意外、防止诈骗等,缺乏其它常见类型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医学科普;儿童医院专业、科学、规范的科普平台,跟学校的安全教育平台不关联,没有被家长、师生所熟知;不少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仍然毫无防范意识,教师及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相对缺失、救护能力有限。 因此,针对我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护的现状,为更好的推进实施苏州“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有关重点人群伤害干预,建议: 家庭、学校、专业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应多方协同,共同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紧密型的我市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 1.家庭:父母和其他家庭教养人应对孩子尽到保护和教育的职责,主动学习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护能力。从小培养孩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安全健康。 2.学校(及幼教机构):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设意外伤害防护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寒暑假等意外伤害高发期前,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学校教师也应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学习并具备必要的防护知识及基本的急救技能。 3.专业医疗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救治的专业医务人员,最清晰了解意外伤害发生的实情,能最准确把握预防的关键点,应责无旁贷的传播专业、规范的医学科普知识,通过科普平台、公益讲座、志愿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和提高市民的应急处置常识和能力。各级医务人员也应不断提高儿童意外伤害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应不断优化、畅通应急救援机制及渠道。 4.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家、校、医各方,把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各关键环节联通起来,形成防护的合力和闭环,构建全方位、紧密型的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将学校的“安全教育平台”与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普平台”联通起来,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通起来,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宣传和传播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知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共同参与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医学科普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支持医学科普的推广和传播。规划组织市民健康科普教育、医务人员的专项救护技能培训。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15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51号提案的答复 程江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我市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成长过程所具有的一般现象,少年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虽然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可因生活、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或遗传等因素而出现各方面的个体差异,但是由于年龄偏小,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意外伤害发生率相对偏高,“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往往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一、积极联系卫计委,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经了解,我市卫计委高度重视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将其纳入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的精准措施,组织开展了苏州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基线调查,进一步了解我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类型和广泛存在的危险行为因素,进而探索建立系统、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模式,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我市卫计委2018年发布的《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9.64%,分析苏州市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儿童中,近7成年龄在6岁以下,意外伤害的发生地点发现:家中是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地点,男童在校内与校外发生意外伤害的占比高于女童,而且年龄越大,家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占比越低,校内发生意外伤害的占比越高。跌落伤、器具伤成意外伤害主因,溺水导致儿。所有这些伤亡事故发生都令人心痛,也给一些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二、提升儿童意外伤害防控能力的相关政策 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关注儿童健康成长一直是永恒的话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出台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七、八条明确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从校舍硬件的建设提出了安全要求。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涵盖了中小学和幼儿园(班)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及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同时强调部门协作,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必须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陈宝生部长在今年的全国学校安全工作大会上指出:安全稳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稳定,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无从谈起,教育“奋进之笔”无从写起,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无从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化红线意识。李克强、王沪宁、孙春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也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对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 经了解我市卫计委通过走进社区、学校,广泛开展儿童、家长及教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现场急救技能培训及“我是小医生”体验营活动,帮助家长、老师和儿童掌握基本的意外伤害自我救治能力;开展“做自己的超级英雄”——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宣传主题绘画比赛,在全社会营造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良好氛围。 苏州市教育局也历来重视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就校园安全工作均建章立制,每年所有学校校长、所有教师均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安全工作责任到人。自2015年开始苏州市教育局投入大量资金开通“安全教育平台”,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提供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途径。我市医疗卫生、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针对儿童意外伤害情况,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针对《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所统计的儿童意外伤害在低龄段、在家庭里的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们将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实施苏州“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积极配合构建学校、家庭、专业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多方协同,系统全面的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 与卫计委协作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监测。2011年,我市启用“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平台”开展因病缺课监测,2013-2018年,该平台增加了常见病管理、教学环境监测、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和意外伤害监测等内容,实现了学生健康监测全覆盖。2018年,我市卫计委委组织开发医疗机构门急诊伤害监测软件,明确报告流程和内容,更加准确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和特征。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部门做好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指导工作:一、要求各校主动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到校,以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长学习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护能力。让家长学会从小培养孩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家庭生活境、生活方式的安全健康。二、要求学校幼儿园(及幼教机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开设意外伤害防护的安全教育课程。每年的寒暑假前,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三、对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加强儿童安全防护知识及基本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 同时,我们积极邀请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护人员主动送教到校、到社区、到家庭。我们期盼政府积极统筹协调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社区各方,把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网建立起来。针对校内实际,我们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广应用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在中考、高考前后等关键节点,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要加强安全应急演练,把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防地震、防水灾、防火灾、防校园伤害等作为重点,通过综合演练与专项演练相结合、全校性演练与区域性演练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师生应急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学生游泳课教学,让学生识水性、会求生,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我们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儿童意外伤害是应该避免的,是可以预防的。教育行政部门将积极配合我市相关部门制定苏州市儿童安全预防控制的行动计划,建立常规的儿童伤害事故记录和报告制度,同时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平台”的相关内容,让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提供给老师和学生学习。加强儿童意外伤害救治宣传和教育建设,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培训与宣传普及家长、师生安全应急处置常识和能力。动员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和家长开展应急演练、操作技能竞赛,提高家长和教师的专业急救水平。 我们也呼吁各类媒体积极联动,宣传和传播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知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共同参与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将我市的儿童意外伤害防护工作控制到最佳状态。 苏州市教育局 2019年5月15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