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14.关于优化古城区交通管理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3:41 浏览
建 议 人:
徐寄洪;
建 议 号:
114

标    题:

关于优化古城区交通管理的建议

建议内容:

  随着苏州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上路,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姑苏区作为古城、中心城区,由于道路交通狭窄,人流车流集聚,空间承载能力几近饱和。特别是近年来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建设频繁,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更为突出。古城区道路、停车资源有限与机动车日益增多的矛盾客观存在,如何进一步优化交通管理,更好地保护、提升古城的整体风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是苏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提几点建议:
  1.试点区域性限行。对于古城内重点区域,可探索实施“单双号限行”、收取“交通拥堵费”、提高车辆停放收费标准等形式予以管控,合理控制古城区内的交通流量。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绿色出行。
  2.实施精细化交通管理。减少道路硬隔离设施,根据交通流量高、低峰时段,采取阶段性红绿灯、借道通行等多种方式,最高限度的利用好现有道路。优化交通疏导,合理设置微循环交通线路;尤其是遇到道路施工时,提前调整通行安排,保障施工期间交通平稳有序。
  3.强化违章违停处置。进一步标明导向标识,严禁在路口等待区变更车道;增设监控设备,对于违章行为记录处罚。严格处置机动车违章停放,对于影响道路通行的违停车辆,及时予以拖离。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公安局
会 办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6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答复
徐寄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古城区交通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市当前机动车新车上牌量为每个工作日1500辆左右,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09万辆,其中汽车399万辆,位居全国第四、地级市第一位。而与之对应的道路、停车场建设,由于涉及历史、资金、场地、规划等多方面原因,进度相对缓慢,行车、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市局交警部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通过车辆换乘,缓解古城交通压力
  为缓解古城,特别是拙政园、虎丘、寒山寺等景区周边的行车、停车压力,市局交警部门于2018年“五一”起在古城外围相城婚纱城试点建立了临时旅游换乘中心,并与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公司合作,引导游客将车辆停放至换乘中心(免费停放),再通过“苏州好行”车辆驳载至相应景区(免费驳载)。去年“五一”、“十一”,包括今年春节、清明期间,共发驳载巴士1900余班次,分流停放自驾旅游车辆13400余辆,疏导游客71000余人次。
  二、提前谋划,精细化管理
  轨道6号线施工后,古城区域特别是东北片区部分主干道如齐门路、临顿路等等仅能维持双向10米宽路幅,2车道通行。根据现有交通流量及通行模式,道路服务等级将降为最低级F级,百姓基本交通通勤需求将难以保障。为了保障道路基本畅通,市局交警部门在与轨道公司对接后,迅速组织专家学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轨道6号线施工期间古城交通组织进行集体会商,并在民意征求基础上,提出了“六行换通行”的优化方案,即通过“施工路段车辆绕行、施工区域车辆单行、古城区域非苏州号牌小客车(蓝牌)限行、施工重点区域非苏州号牌小客车(蓝牌)禁行、旅游核心区域车辆控行以及社区巴士公共出行”6种交通出行管控措施换取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该方案经交通仿真模型推演,能基本满足施工期间百姓日常交通出行需求。
  三、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市局交警部门结合“交通大整治”和“百日攻坚”行动,坚持严管违法和堵疏并举,全力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四场攻坚战”,铁腕治理各类交通“顽疾”,铁帚清除交通“积弊”,切实持续改善苏州道路交通环境。2018年,已累计现场处罚路口变道、不按导向标识行驶以及车辆违停等各类交通违法375.9万余起,人均现场处罚1876起。
  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该页无正文)
                                                                                  苏州市公安局
                                                                                 2019年4月3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