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关于将苏州冬至民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0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孙春华;张焕强;吴晨潮; | 建 议 号: | 180 |
标 题: | 关于将苏州冬至民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过冬至的传统之所以能够在苏州保持几千年不衰,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祭奠祖先,二是感恩天地,三是遵从节令。冬至民俗在苏州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每到冬至,各种庆典数不胜数,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议把苏州冬至民俗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组织力量对冬至文化、冬至民俗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在苏州逐步恢复冬至夜的庆典和纪念活动,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庆文化提供载体和平台。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会 办 | ;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2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80号提案的答复 孙春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苏州冬至民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苏州人历史上过冬至的节俗,起始于“泰伯奔吴”的历史。在苏州古城的中心,民间一直传承至今,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苏州城中才有“冬至大如年”的民间说法和习俗礼仪。 从2015年开始,苏州市姑苏区着手筹备第一届“冬至大如年”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主办过三届以“冬至大如年”为主题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活动围绕“姑苏、冬至大如年”的主题,体现“道、孝、祭、礼、俗、乐”的人文意义,全面向世人展现姑苏的民俗文化、字号文化、群众文化和商贸文化。 2018年活动共有五个主题活动,分别为贺冬大典、消寒大赛、群艺大会、冬至大礼和冬至大集。包含有如下特色活动:祈福法会、贺冬祭祖、二十四节气图集、爱心送暖等。其形态、内容、主题、活动方式、活动种类都能够在遵循主题、尊重民俗、原生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动脑筋,在民俗、民风基础上,讲究突出人文特点和特性,体现“冬至大如年”特有的区域性、人文性、民俗性。为传统的地方文化注入了历史传承、历史沿革、民俗保护,为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文化基础。 2015年4月,姑苏区组织开展了姑苏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经过各街道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名单公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核等程序,确定苏州冬至习俗项目为第二批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7月,我局开展了第七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经姑苏区文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确认苏州冬至习俗为推荐项目,保护单位为平江街道文化站,现处于公示期结束阶段。 苏州冬至习俗作为苏州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在通过公示后,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苏州冬至习俗的保护传承工作。并从市级非遗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传承活动、展示展演等方面的资助。与此同时,我局将积极向省非遗相关部门申报,进一步凸显苏州冬至习俗的重要性。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5月20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