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关于在苏州市中小学校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5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姚传德; | 建 议 号: | 230 |
标 题: | 关于在苏州市中小学校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案由: 为了避免十年“文革”出现的大范围毁坏文物的劫难,为了加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对青少年展开世界遗产方面的教育,让青少年自幼养成珍视文化的意识。苏州作为国内世界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尤其需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与学习。这样做,也可以在国内起到表率作用,从而更加提升苏州的人气。 建议: 第一、编写中小学用的有关世界遗产方面的教材,既要有面向小学的教材,也要有面向中学的教材,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编排教材内容。要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世界遗产的评定,如何利用与保护世界遗产,濒危遗产介绍。其中要重点介绍苏州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介绍基本知识之外,尤其要重点介绍传承至今的不易,这样才能更好地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第二、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世界遗产课程。在论及本地区的文化遗产时,多组织一些讨论课,重点要讨论面临哪些保护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三、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本地区以及国内已经列入名录以及未列入名录的文化遗产。虽然身处苏州,大多数学生都去过那些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但是对各处世界遗产的具体情况与价值,不要说中小学生,即便成年人,也知之甚少。组织参观之前,要做好功课,列出提纲、在重点地点要由专人讲解、开列课后思考题等。 第四、专门进行濒危遗产的教育。要专门介绍世界各地因为战争、愚昧、旅游等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介绍分析,能够有效地加深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第五、由教育局会同园林局牵头组建面向青少年的、由苏州市各中学参加的世界遗产知识网站。网站要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还要介绍国内外世界遗产的保护情况,各地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经验,实时报道各个学校所采取的措施与开展的各种活动。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六、进行国内外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方面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在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活动的开展方面,日本奈良县相关教育部门有一套系统的办法,可以派专家赴日本奈良县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遗产,避免文化浩劫,功在千秋,吾辈责无旁贷。只有从青少年抓起,做好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全社会养成珍视文化遗产的风气。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15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30号提案的答复 姚传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苏州市中小学校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州是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2个(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中国传统村落14个,以及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81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昆曲、古琴、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端午节6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个。2014年,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是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城市。 世界遗产价值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某国一项文化遗产一旦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超越了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保护、延续状况也就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世界遗产教育,将会让青少年认识到世界遗产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懂得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全人类共同保护,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意识,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保护世界遗产行动中来。近年来,我们在中小学生世界遗产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理念,逐步推进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探索 早在2004年,我市部分中小学就开始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探索,苏州市三中、四中的几位老师还参与过《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宣言》的撰写。于2011年成立的苏州市教育学会世界遗产教育专业委员会则开创了全市中小学世遗教育的新局面,第一批就有60所中小学加盟,32所中小学成为亚太中心命名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校,有4处社会场所成为世遗青少年活动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的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在中小学基地校进行实验性推广和教学。经过数年努力,苏州市中小学逐步确立了多元化的世界遗产教育理念,探索出多样化的世界遗产教育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遗产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州中学、苏州十中、苏州一中、市三中、市四中、市五中、市十六中、市实小、市附小9所百年老校还发起成立“苏州中小学校史馆育人联盟”,共同充分挖掘百年老校传统文化、丰富和完善世界遗产教育,促进青少年文化自觉和自信。 我市每年举办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发展论坛,交流中小学世遗教育经验。教育部门与关工委、文广新局、苏州书画院等合作,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活动。“全国首届世界遗产教育师资培训班”“全市中小学生世遗书画大赛”“行走环古城河步道,体验大运河遗产魅力”“我身边的文化遗产”摄影大赛等活动影响深远,今年还将推出《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等系列活动,值得期待。市教育局关工委“老园丁”讲师团是我市世界遗产教育指定宣讲组织,定期为广大中小学校进行世界遗产保护宣讲。 多年的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实践,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开展世界遗产教育,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以世界遗产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改革,也更好挖掘和发挥了世界遗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二)着眼世界文化的理解。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特点是跨越时空、跨越学科的教育;和平、共享、多元文化等,都是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核心概念。 (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世界遗产教育是让学生对《世界遗产名录》上例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如吴文化、乡土乡贤文化、古镇文化等,让学生系统接受文化熏陶,增加知识厚度。 二、探索多样化途径,积极建设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课程 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2004年6月,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和教育部联合提出把世界遗产教育纳入部分重点中学教学课程计划,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进行世界遗产的教育,包括设置世遗教育的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世遗教育,以及利用校园文化进行相关教育。根据要求,全市已经有一批学校在积极构建世界遗产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探索世界遗产教学模式,编写世界遗产校本教材,世界遗产教育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学的校园文化特色。苏州外国语学校编写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编写的《世界遗产——苏州园林》双语教材、吴江区同里中学编写的《仁美文化》、苏州市三中编写的《世界遗产》、苏州中学园区校编写的《相见运河》、昆山实小编写的《乡贤文化》等,都深受学生喜爱。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是全市第一所“世遗教育”课题立项学校;市六中的“园林文化行塑高中生”案例上榜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 经过探索和努力,苏州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活动的途径更加多样化。除了积极参与由亚太中心组织开展的世界遗产主题夏令营、世界遗产青少年论坛、世界遗产主题赛事、世界遗产主题绘画、模拟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主题游历和扮演活动等,传承世界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教育活动已成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常态,如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的“小院士”“昆曲班”,苏州中学园区校的“自然之子——湿地保护”活动、苏州市立达中学的“运河考察”夏令营、苏州一中的校园汉服文化节、高新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承办的“第五届中英两国十二校模拟联合国大会”、苏州外国语学校举办“世界遗产嘉年华”活动、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开展的“世界遗产文化节”等,都在学生、家庭、社会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近年来,苏州中小学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世遗教育和社团活动结合,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不同类型的世界遗产保护主题的社团是学生们的热选。每年的“模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英学生模拟世界遗产大会”等,更是使青少年经历模拟的申报过程,设身处地地去解读一项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掌握文化遗产申报的知识和程序,增长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知识和能力。2016-2018年间,就有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姑苏区平江实验学校、平直实验小学、桃坞中心小学等学校的世界遗产相关社团喜获“苏州市十佳学生社团”称号。 同时,世界遗产教育交流也在苏州蔚然成风。就2018年间,就有景范中学校在第七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校传承范仲淹“先忧后乐”风范,利用校史文化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经验;苏州中学联手苏州碑刻博物馆赴南京中国科学博物馆举办“苏州文庙府学历史碑刻拓片展”,异地传播苏州千年府学的优秀传统文化;苏州十中依托苏州市档案局等举办“世界记忆项目进校园”活动仪式,主动对接世界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市三中高中生积极参加姑苏区非遗文化之旅,担当姑苏青少年文化大使,与德国同龄人开展文化分享活动;苏州外国语学校在五国(中、韩、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第十届青年领袖峰会上,苏外学子因为世界遗产相关主题展示成功加冕了最佳学校展示大奖。 三、整合丰富的资源,积极建设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基地 苏州中小学非常重视世界遗产、传统文化等青少年教育的硬件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在校内建设各种形态的世界遗产、吴文化教育场馆,使世界遗产教育既生动丰富又直观持久。如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校的“世界遗产展览馆”、苏州中学园区校的“西马博物馆”、市一中的“吴文化课程基地”、市三中的“苏州中小学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展”、工业园区车坊小学的“水乡文化展示馆”、高新区镇湖小学的“苏绣课程基地”,都非常有特色。还有许多学校以其它各种形态展示世界遗产教育内容和成果。 2007年,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新局联合成立了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传播指导中心,积极开展“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十多年来,一共组织了一千三百余场公益演出和昆曲讲座,三十余万大中小学生走进古色古香的沁兰厅和在学校近距离接触、欣赏了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和魅力,聆听了昆曲知识介绍,并积极参与互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同时,为更好的推动昆曲传承普及、弘扬和发展、培养更多昆曲爱好者,15所中小学校相继建立“昆曲教育传承基地”,十年来,昆曲传承中心派出的专业老师和学校的老师组成强有力的辅导传承班子,辛勤耕耘,为传承基地学校培养业余昆曲后继人才努力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3年,市文明办、教育局等在碑刻博物馆联合建立苏州市德善书院。德善书院的宗旨是“传播文化经典,弘扬德善风尚”,常年公益举办传统文化少儿传习、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外传统文化交流等。尤其是传统文化少儿传习班,每年春、夏、秋三季面向6—10岁孩子,公益举办传统文化蒙学课程,系统传授中华经典文化,涵盖书法、太极、京剧、昆曲、刺绣、茶道、射道、青花瓷、虎丘泥人、剪纸等三十多项文化传统技艺,尤其是评弹、桃花坞木刻、缂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广受赞誉。目前书院已陆续下设了80多个学堂。2014年,德善书院被评为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 2017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家在苏州•e路成长”项目,是由市文明办牵头、教育局联合实施、通过社会公益单位共同组织的苏州市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教育系列活动。目前已命名128家单位为“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共分“红色印记、时代精神、名人先贤、历史文博、艺术品鉴、苏作工艺、科普创新、绿色生态、生命健康、志愿服务、职业体验、法治宣传”12个不同类型,其中大部分和世界遗产、地方传统文化相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借助“教育e卡通”、“体验护照”“手绘地图”“实践任务卡”等载体每学期2次开展公益自主实践。在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平台预约选择体验站,在体验活动站用“教育e卡通”刷卡登记个人信息,领取体验任务卡,按照任务要求开展体验活动。学生到站体验,都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接待讲解,引领互动体验。“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自实施以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加强课题的研究,不断提升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水平 科研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我们鼓励学校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关于世界遗产教育的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了遗产文化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园区星海实验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苏国外等一批学校已顺利完成了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导的专项课题研究任务,获得奖励。2014年以来,世遗专委会会同苏州百年老校协会组织学校申领的市教育局战略性课题“百年老校保护与文化传承”、“校园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研究”“吴文化与世界遗产文化校本教材研究开发”和“苏州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物型课程研究与开发”等课题,也在陆续结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成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考察、观摩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成果明显。在他们的带动下,各学校立足苏州,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各种本土本校文化资源,生动活泼开展世界遗产教育,在做好“一校一品”基础上,逐步在形成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的区位发展和区域特色,初显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样板”。 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的提案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我们将在下一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系统编写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教材,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使世界遗产保护深入人心、落实行动;二是推进中小学世界遗产社会实践,在苏州市不断扩大中小学世界遗产实践网络;三是加强中小学世界遗产媒介宣传,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相关的知识介绍,以及保护经验和主题活动的交流。去年我市上线的“苏州文物”微信公众号,专设了“世界遗产”栏,已经在积极推进苏州的世界遗产宣传介绍,今后将进一步扩充丰富;四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做好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 苏州市教育局 2019年5月15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