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关于建设户外球类运动场地,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3:41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谢剑峰; | 建 议 号: | 073 |
标 题: | 关于建设户外球类运动场地,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青少年身体健康是人民健康的基础。但是根据我市疾控部门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中小学生视力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居高不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令人堪忧。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达26.85%,视力不良率达53.97%。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不足。虽然我市高度重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健康步道1968公里,晨晚练健身站(点)721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9平方米,但是健康步道和健身站(点)的健身器材比较单一,主要适合中老年人使用和锻炼,中小学生喜爱的户外球类运动场地,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小足球场等几乎没有,中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可以进行体育运动,放学回家以及周末几乎没有时间以及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 为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彰显城市活力,建议: 1.以实施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抓手,结合住建部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将市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和居民区健身场所等体育设施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范畴,特别是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户外球类运动场地。 2.选择现有的、场地规模较大的公园、广场、健身站(点)和居民区作为试点,如桂花公园、桐泾公园、广济公园、环古城步道等,调整健身场地结构和绿地功能,适当建设一些球类运动场地,如羽毛球场、篮球场、五人制小足球场、乒乓球台等,运动场所设置透视栏网和附属管理设施,构建相对独立的运动空间,避免与其他休闲群体的矛盾。 3.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建设。根据《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彩票公益金支出可以包括援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捐赠体育健身器材等项目。因此,每年可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定向用于户外球类运动场地建设和维护。 4.体育等相关部门针对因开展户外球类运动可能造成的青少年运动伤害和意外伤害,编制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为开放场地购买相关保险,以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体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15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73号提案的答复 谢剑峰委员: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关心和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户外球类运动场地,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综合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体育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是提升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持续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户外球类、健身休闲类场地建设,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逐步走出一条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路子。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先行,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启动《苏州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规划提出结合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等配置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青少年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等,便民利民、按需配置,满足市民日常健身锻炼需求。推动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任务,今年“建成笼式球场等便民体育设施25片”列入市委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正在落实推进中。出台扶持政策,2016年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苏州市便民体育设施建设补助办法》,对建设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等给与经费补贴,充分调动了基层的建设积极性,截止2018年底,共补助各类球场54片,共计500余万元。 二是做好示范引领。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在原有开放性城市公园中增加体育元素,配建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一站式解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需求,打造我市公共体育服务的新型载体。目前全市建成各类体育公园52个,东园2017年改造提升时规划建设了笼式足球场、篮球场;即将向市民开放的运河体育主题公园设置了轮滑场、笼式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等。苏州湾体育公园、潜龙渠体育公园、广济北路体育公园等均是体育公园建设的典范工程。通过《苏州市体育公园建设推进办法》,对评定出来的三类体育公园进行补贴共500余万元。利用城市建设产生的金角银边,因地制宜插建球类场地,在路边建成润益巷体育设施、采莲路体育设施等多处嵌入式便民体育设施,这些设施建在住宅区边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就近健身的需求。 三是做好整合利用。2016年,市教育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方案》,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活动安全的需要,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分为按时开放和预约开放,极大提高了学校体育设施使用效益。建立了由政府、教育、体育、财政、公安、规划、民政、街道、学校等部门组成的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形成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求各管理单位在体育设施区域显著位置标明体育器材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安全警示等标志,并定期对场地、器材等进行保养及安全性能检查。市教育局统一购买“公众责任险”和在校学生“意外伤害险”,场地维护、器材检修等费用由各市、区政府予以保障。目前,各市、区开放学校比例达80%以上。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大力推动各类球场等便民体育设施建设,通过以下举措增加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更好的为市民健身服务。一是规划先行,制定好体育设施发展规划,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布点,合理布局。目前《苏州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已基本完成编制,从规划层面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二是结合体育公园建设,增加笼式球场等场地设施。加强与园林绿化等部门的协同推进力度,在公园、小游园中增加体育元素。按照《苏州市体育公园建设推进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别体育公园进行评定并进行补助。三是根据《苏州市便民体育设施补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多功能运动场、笼式球场进行补助。四是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实现体育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体育设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搭建平台等诸多形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 以上是对您建议的答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苏州市体育局 2019年5月15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