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18.关于促进已引进人才团队和科技项目落地后平稳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8 浏览
建 议 人:
崔锦江;叶亚新;玄振玉;龚震;谢剑峰;严红艳;朱雪珍;徐中华;毛勤勇;王德山;朱雁鸣;徐科;杨学兰;孙春华;程江;陈林森;金成昌;韩蓓;陈广祥;陈清;王小梅;吴四月;
建 议 号:
318

标    题:

关于促进已引进人才团队和科技项目落地后平稳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在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引领带动下,苏州市、区两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200多个。2007年省“双创计划”实施以来,苏州累计已有782人入选,连续十一年列全省第一。苏州市已经在近十年的人才资源引进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后,接下来如何让已经引进的人才团队、科技项目落地之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凸显出来。目前各地都在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力度引进具备高质量项目的技术团队,如果不再直接面对已有存量科技人才团队的本地发展问题,将很有可能面临已经通过人才引进的项目由于资源匮乏而无法真正落地,以及通过人才项目经费投入后,人才团队在资源消耗殆尽之后转投他所的风险。虽然引进、失败和流失的问题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是在科技产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部分矛盾将日益成为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需要分析解决的课题,需要基于较高的产业敏感度,正视问题、调查分析和策划解决。
  基于以上问题剖析,建议政府组织部、人才办及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一、将科技创新原动力关注点从增量扩展转移到存量挖掘上来。
  1.收集、分析已落地项目的发展现状并形成个性化报告。政府应将已有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作为培育企业的重点,组织行业交流并收集他们面临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设法制定通用解决对策;对于个性问题进行记录并关注其发展态势。
  2.对已落地3年内的项目从“全面支持”转向“重点培育”。在我市已初步落地的项目中选遴高质量项目重点关注并培育,相关部门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待项目进入到瞪羚--独角兽发展轨道后,再共同制定符合我市科技版图规划的行业引导规划。
  3.加快构建企业分级分类支撑体系。根据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援助、支持和服务。加强对科技中小企业的支持,真正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市场拓展需求,构建存量企业的内部合作长效机制,由政府做牵引将内部科技服务合作、科技产品合作、市场渠道资源合作带动起来,打造完整的新经济企业生态圈。
  二、关注已引进人才团队和科技项目落地后的发展情况,增加对不同阶段项目和已有人才的后续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真正意义的、全链条各环节助力成果产出。
  1.科技管理部门对已引进的人才、团队、科技项目3年内的发展情况给出统计情况汇报,全面系统的掌握已引进人才和项目的成功、失败、流失情况和问题分析,为后续科技创新资源合理分配和投入提供参考。
  2.取消或放宽姑苏领军人才项目对来苏时间的限制,鼓励本地科技人才经多年积累后产生的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避免成果外流。
  3.放宽对已持有居住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只能买一套房的购方政策,满足海外人才落地后对住房改善的实际需求。
  4.对工程化和小试生产等不同阶段项目设立符合其需求的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助力成果产出。
  5.关注来苏多年的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贡献,设立相应的奖励和专项经费支持。树立典型,增加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鼓励人才真正落地扎根苏州,为本市科技创新工作源源不断的积累和产出成果。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会 办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23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18号提案的答复
崔锦江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已引进人才团队和科技项目落地后平稳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苏州坚定不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驱动创新的能量逐步释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打造引育并重政策体系,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不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通过优化紧缺人才“倍增工程”,夯实人才梯队中坚力量。在积极做好“引”的同时,不断完善“育”的举措。对于立项的姑苏领军人才,3年项目承担期结束后,择优选遴高质量项目给予60-100万元的滚动支持。聚集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加快构建企业分级分类支撑体系,制定出台了雏鹰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瞪羚企业计划、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全链条、全过程服务人才企业发展。目前,姑苏领军人才创业企业达1090家,其中有32家企业营收过亿,34家企业上市或挂牌。540多家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占全市有效高企业总数的12%;27家人才企业入选今年我市首批独角兽培育企业名单,占培育企业总数的71%。
  二、优化完善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加大对优秀创业人才支持。按照不唯年龄、学历的选才导向,今年在姑苏领军人才计划的申报中,取消对申报人年龄的限制。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可放宽来苏时间、学历等要求,鼓励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启动实施区域重点产业人才专项,按照一区一重点的理念,在重点产业方向明确、人才项目基础较好的地区,以市、县联动的方式组织,引导各地加大产业链定向引才力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强化绩效导向,做好政策梳理“回头看”工作。2015年对2007-2015年姑苏领军人才政策实施情况作了全面深入的绩效评估,涉调企业超500家,分析数据超万个,最终形成评估报告1篇,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今年拟再次进行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发展绩效的评估力度,以绩效导向指引政策路径。同时,通过召开领军人才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充分征求人才对姑苏领军人才政策的意见建议,并不断消化吸收,成为政策制定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资源对接,促成本土资源与引进人才的融合发展。依托创业周、人才社团、行业协会等汇智平台,发挥本土企业资本、市场资源和人才项目技术、科研优势互补,通过嫁接、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人才项目成活率,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发展。张家港规上企业骏马集团与引进人才周炳联手开发的“高效功率开关器件”项目创造了市场佳绩;以元禾创投为首的本土创投机构积极参与投资引进人才项目,促成了旭创科技、盖亚环境等一批人才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外地、外籍人才源源不断地到苏州企业扎根发展,到本地高校院所执教科研,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身处万物互联时代,人才流动与开放共荣已成为苏州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全面提档增质,提升各类人才的服务保障水平。苏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服务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对高层次人才非户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待遇,妥善满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需求。苏州市卫计委在苏州定点医疗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医院“绿卡办”固定专人为持姑苏英才卡的高层次人才看病就医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健康顾问,延伸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健康干预等服务。出台《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实施意见(试行)》(苏委办发〔2018〕54号),实行普惠性、差异化限购限贷政策,分层分类向各类人才提供安家补贴、租房补贴,以货币化、市场化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尊重人才贡献。定期开展杰出人才奖、科技魅力人物等评选,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容才的雅量,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从苏州的发展路径和未来需求来看,无论海归精英、本土精英、行业骨干、青年学子、蓝领技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城市进步的有生力量,都是苏州需要积极争取和吸引的战略资源。今后我们会进一步重视各支人才队伍的引育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打造高效便捷专业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感谢您对苏州科技工作的支持!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5月2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