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关于缓解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5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姬云; | 建 议 号: | 208 |
标 题: | 关于缓解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2018年8月份,根据苏州广电总台对苏州城区停车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近年来,苏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380万辆,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机动车的迅猛增长,给不少市民带来了停车难。特别是在姑苏区一些园林景区、商贸区和学校医院周边,车位较紧缺。仅以姑苏区为例,姑苏区规划配置停车泊位26.4万个,目前缺口约为10.4万个,停车泊位缺口率达到39%。机动车数量与停车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些停车难得问题,在城市的重点地段,如古城区,景点,园林,或重点时段,如上下班时段,用餐时间,周末等娱乐节庆日等,问题会表现的更加严重,甚至表现为造成马路上交通瘫痪的情形。 造成了停车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苏州市区能提供的公共停车位(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位)数量有限,根据2018年11月公布的《道路停车泊位明细表》显示,市区公共停车位共有5630个,与目前10.4万个停车位缺口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一些原本用于公共停车位被(指道路上划定的停车位)被一些商家,单位,个人通过放置障碍物的形式,长期占用,造成这些热点地段的车位一天只能为几辆车服务。如凤凰街沿街两侧路段的停车位常常被各商铺,单位,个人当成自家车库,是公共车位的流转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三、市区有很多的老新村,这些老新村初期建设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规划,导致围绕老新村周边交通拥堵,居民们找不到合适的停车地点,进而引发邻里纠纷,拥堵占道。危急时刻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快速抵达现场等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四、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截止2018年12月的数据,目前苏州市车辆保有量为四百万量,位列全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第5位,随着大量持续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根据2019年1月苏州交警的数据,最多两年苏州市将面临无机动车牌照可发的境地。可见为了苏州城区更合理持续化发展,应当对机动车的数量应进行一定的限制了。 现状与问题: 苏州机动车的增长和拥堵问题,一方面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启示了未来苏州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性。首先机动车的保有量增长迅速,给汽车相关行业的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机遇。然而城市发展规划应从多方面考虑,多产业的发展。以苏州的城市资源和交通管理承载能力来说,如果不对机动车的数量进行限制,任凭如何不断的增加停车位,与人口基数相比,单纯通过增加停车位的办法,基本等于“扬汤止沸”,无法长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其次从经济发展的策略来说,苏州市区本身的文化特点,足以发展一个产业,如果能把这张“名片”深挖做好,让游客,外商感受到苏州青山绿水,文化和历史美景,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使得苏州的美好形象口口相传,更能给苏州带来高新技术投资的群体,进而可能会影响苏州市产业转型的速度。都知道在高新技术云集的美国硅谷,就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苏州的地理特点与之相比不遑多让。最后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的畅通问题,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 建议措施如下: 1:通过科学化的统计,计算出保障苏州市区正常通行条件下,可以容纳的最大机动车数量,作出交通提示。可部分参考拙政园林对最高参观人数的管理方式。 2.统计出“市区可容纳机动车最高数量”后,可通过交通的监控设施,系统化读取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在高峰时段,比如上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期间。 3.严格限制超出最高数量的机动车进出。信息可以通过路口电子指示牌随时更新。借由先进的城市交通监管通道,加强不同部门协调,可尝试错时借道停车,充分提高道路利用率;增加交通的人力资源,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停车监管,随时出警,疏堵结合,更科学化的管理。 4.充分开启重点路段,学校等周边的大型办公楼,厂商的停车场在高峰时间对外开放,减少占用道路的行为。 5.在凤凰街等市区重点拥堵道路,增加城市管理的力度,减少单位,店铺和个人对公共停车位的长时间占用,使得的公车停车位能有效率的利用起来。 6.考虑到城市的容量和科学管理,可参考周边城市如南京,杭州等对不同地区的车牌分时,分地区的限行政策;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交通压力,不可避免的需要将苏州市限购限牌的政策预案提上台面。如深圳、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都已逐步采取限牌限购的政策,2014年前主要是一线城市限购,现在二线城市也不断加入,汽车限购已成为一种趋势。从苏州市汽车保有量380万辆,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的数据来看,限牌限购的措施也是苏州市政府在未来几年不得不为之考虑的大事。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公安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6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8号提案的答复 姬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城区停车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市当前机动车新车上牌量为每个工作日1500辆左右,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09万辆,其中汽车399万辆,位居全国第四、地级市第一位。而与之对应的停车场建设,由于涉及历史、资金、场地、规划等多方面原因,进度相对缓慢,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停车难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在交委会名下成立停车治理专业委员会 为保障全市停车治理各项措施的有序开展和整体推进,去年,在市级层面,交委会专门成立了停车治理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全市停车问题的综合治理。在停车治理专业委员会的牵头下,今年初,市政府层面出台了《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明确了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为全市停车治理的全面稳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全市停车资源进行摸底,实现智慧停车管理 通过对全市停车设施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停车资源数据,构建“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停车智慧化管理。去年,先期试点对姑苏区的停车资源进行了摸底调研,精确掌握了旅游景区、商贸区、学校、医院以及老旧小区等区块的停车资源,结合区块机动车保有量,按紧急程度不同,制定了“红橙黄绿”四色态势图,对处于紧急的红色区块停车问题首先开展治理工作。如拙政园景区周边孔雀电视机厂、北仓街闲置地块2处停车场(共计约1000个泊位)在去年相继取消,而规划的苏站路停车场(小型车位550个,大型车位145个),东汇公园停车场(小型车位500个),还有2年左右完工,景区周边停车压力巨大。市局交警部门依托交委会,将外围相城婚纱城设置为临时旅游换乘中心,游客车辆停放在换乘中心后,通过“苏州好行”免费驳载至景区,有效缓解了景区周边停车压力。当前,“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了共计2582个停车设施、325029个停车泊位的基础数据普查及数据导入,下一步,将在继续扩大平台停车数据覆盖范围,在为政府科学化、智慧化停车管理提供决策和依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停车资源信息应用,通过手机APP、城市诱导屏等媒介进行实时发布,引导市民快速找到就近停车泊位,实现停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打造城市智慧停车。 三、根据道路交通实际状况,制定缓堵保畅措施 为保障市民刚性通勤需求,市局交警部门结合轨道建设、断面改造、道路大修等市政府实事工程,在对当前交通流量、流向、市民出行需求等因素充分考量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部门意见征求、交通仿真等措施,对全市范围特别是姑苏古城制定分时段、分区域、分车种交通管控措施,目前相关具体方案已成形,待时机成熟适时推出,以最大限度减少市内停车需求。 四、持续推进P+R停车场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P+R停车场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目前已完成24个P+R停车场,超过10000个停车泊位的建设任务。3月1日起,第一批16个P+R停车场优惠换乘已实施,吸引了城市外围地区私家车利用轨交换乘出行,减少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缓解古城区交通拥堵。同时,苏州慢行交通网已初步建成,低碳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今年,将继续拓展公共自行车无桩和有桩技术,试点蓝牙锁和电子围栏技术,丰富公共自行车借还手段,并以300-500米为半径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公共自行车覆盖率,畅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缓解停车难问题。 五、大力推广错时停车制度 通过鼓励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内部停车场非工作期间对外开放,缓解停车压力。以姑苏区为例,近两年,已先后有26家单位共2500个泊位实施了错时停放。该项措施得到交委会包括市民百姓的一致认可,并以条文形式列入《苏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公安局 2019年4月30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