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关于鼓励化药高端仿制药研发,快速推动苏州医药产业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0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玄振玉; | 建 议 号: | 170 |
标 题: | 关于鼓励化药高端仿制药研发,快速推动苏州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生物制药产业是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创新药物的研发难度逐渐加大,投入费用也急剧上升,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成功研发一个创新药,平均需要10~15年,花费26亿美元(数据来源:PhRMA)。我国2013年医药总产值2.17万亿元,是年开始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其中药品的实物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制药企业共4800家,其中化药占49%,2017年,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占总药品市场约40%的份额,远高于全球的23%。 2015~2017年,为提高国内化药产品质量,维护百姓健康,CFDA连续出台二十余个法规,高调推动化学药物的一致性评价工程,预示着化学药物领域将面临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重新洗牌,已上市化药所有品种均处于“死缓”状态,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一致性评价,将不予再注册或者参加招投标。由于化药仿制药研发周期短(三年左右),可以尽快投入市场产生效益和税收,而且可以按照国家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不需要建立工厂既可以以委托生产的方式的方式实现产业化,可以有效回避苏州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最重要的在物价和招投标方面也有利好的政策。我市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医药技术类人才集聚,各类研发技术平台齐备,因此,目前在我市加大扶植化药高端仿制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是极好的机会,抓住时机,可以尽快实现我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弯道超车”。 对此,建议如下: 第一,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可以做化药高端仿制的技术平台,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第二,在我市各类引进的领军人才或重点引进人才计划中,有必要倾斜性引进化药仿制药人才,比如高端的制剂人才,分析质控人才,甚至生产方面的人才,打破年龄、学历限制和拥有专利创新项目等条件的限制; 第三,加大对已经批准的化药仿制药(通过化药一致性评价的标准)项目的后补助,目前各省市地区基本都出台了补贴鼓励政策,最多的如四川泸州为每项800~1000万元,深圳市最近出台的《关于促进深圳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将补助提高到最高1000万元每个项目,每个企业每年最高享受3000万的补贴,大部分地区在300~500万元左右。 目前苏州市为200万元,显著缺乏竞争力,有可能会导致我市高管仿制药项目外流,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建议加大支持力度。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医疗保障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21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玄振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化药高端仿制药研发,快速推动苏州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多点布局、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集聚生物医药类企业3000余家,产值约1300亿元,其中198家列入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34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全市共有54家企业正在开展198项临床试验,其中进入二期、三期临床阶段的27项,大部分为创新药品种。苏州市已有麦迪斯顿、浩欧博等一批优秀医疗器械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全市生物医药领域累计引进各类高端领军人才近400人,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千人最集聚的城市。同时,有13位各国科学院院士和顶尖人才在苏州创业。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基金和资本,如富达基金、礼来亚洲基金、软银中国、新加坡淡马锡、奥博资本、君联资本、通和毓承、启明创投等等知名VC投资。2018年5月,基石药业再次完成2.6亿美金的B轮融资,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B轮最大的融资案例。2018年底和2019年初,信达生物和基石药业先后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苏州市已形成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昆山小核酸、太仓生物制药、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优势明显,苏州高新区、昆山、太仓、常熟、吴中、吴江等地专业化水平较高。单抗药物、小核酸药物、医疗影像设备等领域技术领先,有望带动相关产品服务实现爆发式增长。 二、我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18年,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全市四大先导产业之一,从体制机制、产业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一项工作机制。2018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苏州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府办〔2018〕299号),建立了由王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陆春云副市长和杨知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板块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明确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职能分工。 二是出台一个指导意见。2018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府办〔2018〕298号)。指导意见提出“明确重点方向,聚焦关键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合力;做优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生态,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打造“1”核心区和“N”个增长极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提升临床试验能力相关举措。 三是编制一份政策措施。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委在多次走访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基础上,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板块,编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19年4月4日,《若干措施》经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讨论通过,4月15日以苏府办〔2019〕69号文件公开发布。其中明确,“对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同时也明确了对包括仿制药技术平台、高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四是创建一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目前,我委正在推动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体、与其它板块合作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构建生物医药创新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金融协作平台和投融资体系、健全国际科技和经贸合作渠道、树立苏州生物医药创新品牌和加快企业集聚。 五是实施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市科技局2017年以来组织实施市级医疗器械与新医药后补助项目共98项,2019年正在组织申报市级医疗器械与新医药后补助项目。市工信局2018年在“苏州市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中单列出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对11个项目扶持资金达1155万元。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也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从推动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地产仿制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强化工作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在鼓励化药高端仿制药研发、推动苏州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在苏州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上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调各板块间的利益,推动和帮助企业在板块落户,形成集群集聚效应,树立苏州品牌。 二是加快推动政策执行。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快制定政策操作细则,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库,细化完善“1+N”发展模式,挂牌命名一批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支持一批化药高端仿制的技术平台,推动苏州医药产业整体跃升。 三是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市级有关部门将会同相关板块,在临床试验资源、伦理委员会、加快审评审批、地产新药(含仿制药)和医疗器械招投标及纳入医保、龙头企业引进、本土企业培育、设立大健康产业基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和工作推进力度,为推动全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苏州市发改委 2019年5月20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