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82.关于碳纤维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指导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21 浏览
建 议 人:
许文前;
建 议 号:
382

标    题:

关于碳纤维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指导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列。碳纤维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运动休闲、建筑加固、电子电气、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汽车和轨道交通、风电、压力容器、船舶、石油开采以及其他工业领域。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碳纤维都可以用到。
  作为国家的战略先进性材料,最近一段时间,各级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等政策,其中都明确提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相关产业的鼓励措施!今年一月份召开的国家科技大会上,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主持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个和碳纤维相关项目都获得了一等奖,可见国家的重视。
  苏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产业链齐全。在中国的碳纤维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是大张旗鼓,但是也没有缺席。而且有多家企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引起了行业的重视!例如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在在运动休闲、建筑和桥梁加固、医疗器械、3C电子、风机叶片等行业具有优势,特别是其开发的基于高效率工艺的风电用碳纤维拉挤板材,成功后迅速占领市场。2018年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纤维用量预计将达到3500吨,仅次于首个碳纤维行业上市企业光威复材。张家港富瑞特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氢能装备项目,利用碳纤维缠绕工艺生产氢燃料电池需要的高压储氢瓶,提供给国内的氢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目前已经批量化供应。苏州前途汽车开发的K50跑车,是国内首个可量产的碳纤维汽车。前途K50整车应用了29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覆件,总质量仅46.7公斤,并且开创性地探索出碳纤维批量生产工艺,成功在其苏州生产基地打造出了世界第二条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条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而这个生产线所高度自动化生产的零件的碳纤维含量也达到了更高的标准,轻量化效果更显优势。
  上述是近些年在碳纤维产业链上取得比较显著成绩的苏州优秀企业,其他还有很多苏州企业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为主要开发对象,正在努力中。
  目前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原来面临的国外封锁、卡脖子的问题。而这些成绩最主要是民营企业取得的,说明民营企业可以解决国家战略性问题。下一步碳纤维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广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以2017年为例,中国碳纤维的总产能在2万多吨,但实际产量在5000多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碳纤维下游应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打开。目前苏州多家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的不错的成绩和突破。
  但目前相关的企业的成绩都是通过自身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摸索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有优势,也有不利之处。优势就是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路和产品,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利之处,就是企业自己单打独斗,没有相关政策扶持。
  苏州的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如何更好的做大做强,需要整体性的出台政策,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这样可以保持苏州在碳纤维这一国家战略先进新材料发展上的优势。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会 办 ;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27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8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许文前委员:
  您提出《关于碳纤维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指导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苏州市新材料产业的关心支持。根据市政协提案委安排,我局作为提案答复主办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一、苏州市新材料产业基本情况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壮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了新材料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依照国务院和省的规划要求,结合苏州现实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在内的八大产业。
  2018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919亿元,同比增速7.8%,总量列全市八大新兴产业首位。全市新材料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纤维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光电新材料、建筑新材料、陶瓷新材料等领域,您在提案中提出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也是我市新材料产业的重点细分领域,该材料应用范围广泛,是重点发展方向。
  二、关于政策扶持的问题
  您在提案中指出:目前相关企业都是通过自身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摸索出发展之路,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结合我局实际工作,就涉及该领域的相关政策解释如下:
  目前,国家、省、市一级暂未就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一细分领域单独出台相关发展政策。经梳理,近几年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国家层面政策主要有《中国制造2025》、《稀土行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及由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开展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我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了多个产业推动政策,其中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有:《中国制造2025苏州行动纲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意见》、《关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根据市政府要求,上述所有政策意见在中国苏州网站、市工信局部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均对外信息公开。
  为落实相关政策,我局每年都会设立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市级财政专项,用于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节能利用、信息化提升等,自2015年至2018年支持企业资金分别为2.3亿元、2.7亿元、3.5亿元、4亿元,用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三、下一步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及举措
  “十三五”期间,依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建成最具苏州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1、加快发展先进基础材料。①高品质钢材料。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超薄板材、大型锻件、高档棒材和线材的深加工、大批量生产。②高端合金材料。重点发展高质量不锈钢、高档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烯土合金等高性能复合材料。③功能玻璃材料。重点发展光功能玻璃、电子功能玻璃、机械功能玻璃以及功能玻璃薄膜等。④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烃、特种橡胶、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特种助剂等。
  2、培育突破关键战略材料。①光电材料。重点发展光学玻璃、光塑料、光学晶体、半导体光电材料等。②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无碱玻璃纤维、氨纶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生物质纤维等。③其它关键材料。重点发展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硅衬底LED材料、电子化学材料、锂电池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
  3、积极开发前沿新材料。①纳米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光电子、纳米硬质合金、纳米膜、纳米晶金属和石墨烯材料等。②增材制造材料。重点发展合金、塑料和陶瓷为主体的增材制造材料。③半导体材料。促进以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铝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
  结合您在提案中发展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以下举措:
  1、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材料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本地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共建新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开放式研发平台等,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引导产学研各方对自身利益合理预期,尽快实现多方合作,加速新材料重大科研成果本地产业化步伐。
  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各地新材料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助推新材料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掌握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企业集聚和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新材料细分产业链,加速提升我市新材料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影响力。
  3、完善政策机制,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和培育。结合科技孵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园和各类创业园的建设,制定、完善并落实系统配套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引进优惠政策。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引进必须与项目相结合,注重项目引才。立足产业发展、前沿技术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团队。
  4、强化金融服务,引导风投创投对新材料领域的投资。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使其大规模地介入新材料产业,确保新材料产业的长期稳定增长。鼓励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快速壮大有潜力、高成长性的新材料企业。鼓励和支持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加速做强做大企业。
  5、引导支持传统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引导有条件的传统企业主动对现有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发挥自身资金、人才和资源等优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加快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新材料产业重点产品扶持资金,各地政府在资金、技术上也给予必要支持,取得转型升级先发优势。
  最后,感谢许委员对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关注,望今后继续对我市产业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2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