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关于促进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0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黄志刚; | 建 议 号: | 191 |
标 题: | 关于促进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农业生产垃圾中量最大、也最难以处理的便是秸秆。秸秆除了可以作为传统的家庭生活能源外,还有多种处理方式,如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作为有机肥、饲料、转为固体成型燃料、通过发酵转为能源物质、燃烧发电、真菌培养基质、加工为装饰品等。政府也非常重视其合理了利用,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秸秆,自2016年以来,国内已举办多次“中国国际秸秆产业博览会”或高峰论坛。在展会上,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各类新型技术、机械、技能得到展示。目前,苏州市农作物总产约97.63万吨秸秆,相当于48.5万吨标煤。处理方式是大部分秸秆直接还田,少部分被开发利用,比如太仓用于制作饲料。 一、秸秆开发利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秸秆资源化处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处理的意愿不足。目前,在收割季节,各地政府均会采用宣传教育与分区责任监督秸秆焚烧情况,秸秆直接焚烧的已经逐年减少。目前,虽然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每亩田给予50到200元不等的人工费。但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意识到,秸秆也是农民自己的资产,应该开发利用,将其卖给能开发利用者,体现它们的价值。另外,秸秆离田还存在人工费的问题,至少需要人工费140元/亩。面对秸秆较低的回收价格,农民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多数秸秆都是采用直接还田的处理方式。 2、直接还田有两面性。优点是:减少了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少量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营养成份,防止土壤板结等。缺点:直接还田后,秸秆在田中发酵降解的过程较长,经过2到4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同时秸秆还田,杂草野稻也较多。全部还田与不还田的比较,轮作后产量下降100-200斤/亩地。 3、秸秆开发利用成本高,相关处理企业每吨秸秆到厂价格约300元左右。秸秆质地蓬松,密度小、体积大,每车运输的重量小,需要多次运输和运输前秸秆打包。而因秸秆热值较低,因此需要较多的秸秆原料。造成成本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田地分散,每家农户只有4至5亩地,收割时不统一,影响秸秆及时收集,同时也影响机械化收割。为了运输方便,秸秆打包费用也不低。成本高,利润相应的就较低。因为成本较高,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许多公司打着利用秸秆的名义,改用制作家具边角料等为原料。 4、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对象,首先是秸秆使用公司,而且其购买秸秆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因为秸秆产品的成本较高,为了获得高收益,产品价格相对会提高。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产品销量降低,导致此类秸秆发展公司无法生存。此外,对于秸秆是否真正用于生产产品,利用比例等的监测还不充分。 5、调研期间,问询了几家颗粒燃料生产公司,由于在制备颗粒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同时,技术含量不高,被环保局和相应的科技部门强令停产或搬迁。但抑制灰尘的设备已经有生产,每台价格在10万-100万之间,我们国家常用的是40万左右。相对于小公司而言,成本较高。 二、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以下建议: 1、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垃圾开发利用意识。面对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面对石油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寻找可再生资源代替石油资源已经提到日程。为了让农民了解此类信息,将要到收割季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同时政策上也要给予补助,每亩田,至少将人工费补起来。 2、加强耕地流转,降低秸秆流通成本。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方便收割、秸秆机械打包、收集秸秆,减少秸秆回收成本。采用机械化打捆装卸作业,会大大降低收集成本,提高收集作业效率;运输作业过程中,采用高承载量的卡车,自购车辆比租用节省费用;贮存作业中,一方面要选择价格低廉废弃的土地,另一方面要加速秸秆的预处理增值流转速度,降低秸秆的贮存损失率。 3、秸秆部分粉碎还田,其余用作它用。为了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好处,避免其缺点,需要将少量秸秆粉碎,有利于秸秆降解,防止土壤板结。剩余的秸秆分类使用,但都要离田。用于堆肥或饲料的秸秆也需要粉碎,放在各家田边,或集中放置到当地政府指定地点,保证适当通风,发酵。用于工艺品、能源等的秸秆则需要即可打包,不切碎,尽量少处理,且堆积时间不宜超过1h,减少收割后暴露于空气的时间,确保只脱水不糖化,需要控制pH、温度、防止霉变。 4、统一政策,提供公平有效的补助。如果采用以秸秆进公司的量给予相应补贴,无论什么秸秆使用公司,规定相同标准。严格执行《江苏省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指导意见》。对于秸秆产品的使用量,也要鼓励。比如,对于发酵法,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等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量需要强迫规定,同时给予使用者一定补助。促进这些秸秆发展公司正常运行。对于农民售出秸秆价格,应有所提高,至少一亩地价格在240元以上,140元人工费,100元秸秆费。补助需及时到位。目前苏州对于直接还田的补助是50-100元/吨,每亩田大约产0.5吨水稻秸秆,即每亩田补助100-200元。对于回收利用的,比如太仓,给予150元/吨秸秆。 5、政策支持秸秆公司合理选址。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秸秆使用公司应在农田的有效范围之内建立。在农田较多的村落周围重点扶持一两项秸秆使用公司,以便满足其秸秆需求量。这需要政策支持,提供场所。政策上支持企业提高秸秆使用技术,增加产物纯度与量,改进技术,提高公司产量与质量。同时,降低或不产生新的污染。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 |
会 办 | 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30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答复 黄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焚烧的实施意见》。通过全面推广“1+X”秸秆利用模式,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探索形成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多种利用形式,切实提高全市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18年,我市全年秸秆总量93.88万吨,利用92.5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62%,比全省93%的综合利用率高出5.62个百分点。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苏州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市辖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不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组织领导和技术支持。制定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出台《苏州市“十三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改变现有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简单秸秆利用模式,因地制宜展开多元化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新格局。 2.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连续多年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市级引导资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回收企业及示范推广部门实施补贴,2017-2018年省市两级财政下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577万。支持开展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示范点建设,对收购或利用秸秆及相应发生的人工费、运输费、机械设备购置、场地库房建设等进行补贴。推动秸秆资源规模化、深层次利用,突出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秸秆收集服务体系的扶持和引导,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企业,落实国家现行的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政策性贷款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购置农机具、收贮秸秆等给予贷款支持。配套完善农村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秸秆收贮堆场用地给予支持。 3.注重宣传示范。制定《苏州市辖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组织召开技术培训及现场推进会等,利用宣传车、宣传横幅、标语、电视、广播、板报和印发告农户书、家长书、各类技术资料等手段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着力发挥示范典型引领效应,太仓市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批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启动稻麦秸秆全量利用探索与实践,借助项目推进,形成秸秆饲料化、基质化、肥料化齐头并进的局面。东林村现代农牧循环农业模式成为全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典型,为我市通过秸秆资源全面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4.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火点监测通报机制,成立秸秆综合利用督查组,在夏收、秋收作业期间加大巡逻督查力度,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联合巡查执法,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坚决制止秸秆焚烧行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签订年度《苏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责任状》,将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列入政府对乡镇、村的重要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农机具配备、秸秆还田率、综合利用率、秸秆禁烧等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人员,并与年终绩效奖金及评优评先资格进行挂钩。 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提出的建议十分中肯,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采纳,并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构建长效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抓好责任落实,拓展秸秆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门将继续支持开展秸秆资源合理利用,推广秸秆粉碎旋耕还田、秸-饲-肥种养结合等成熟适用的综合利用模式,发挥好各级财政秸秆利用项目资金的绩效;三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四是发挥“互联网+”管理效应。通过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形成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对我市农作物秸秆产生与利用状况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和监管。 感谢您对我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并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21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