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关于在我市农村(城中村)推广普及微型消防站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0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章明珠; | 建 议 号: | 158 |
标 题: | 关于在我市农村(城中村)推广普及微型消防站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家庭起火,拨打119,消防车呼啸到场。这个反应速度快不快?快,但还可以更快!“火”要救早、灭小,否则小火会变成大火,损失更大。危难时刻,拼的就是速度,微型消防站就此应运而生。微型消防站是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社区(村)和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加上经济适用便捷的电动消防车,建立起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社区建设的最小消防组织单元。一个“微型消防站”服务一个社会单位或小型社区,几个人、简单器材和电动消防车,却可以取得“防消宣一体化”的良好效果。它是志愿消防队伍的升级版,它的职能是多方面的,即“一队多用、一专多能”,既是灭火救援的先遣队,也是防火检查的巡逻队,还是消防安全的宣传队。我国公安部于近几年针对微型消防的建设,印发了《关于印发<微型消防站联勤联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公消〔2017〕237号)、《关于印发<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公消〔2015〕301号),对于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原则、人员配备、站房器材、岗位职责、值守联动、管理训练等方面做出了要求。 一、我市农村微型消防站建设运行现状 (一)整体建立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大市范围(含吴江区)共计628个社区、436个村,已建立名义上微型消防站723个,建立率67.95%,其中城市社区建立率76.59%,农村社区(村)建立率55.50%。为什么说是“名义上”,因为大部分所谓的微型消防站仅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设置了消防设施柜,柜内放置了一些基本消防器材,无专人维护,且工作人员均未进行过正规消防培训,一旦发生险情无法完成初期救援,而这样的消防设施柜组代替了微型消防站设置,不符合公安部对微型消防站所规定建设要求,因此苏州市区范围真正符合公安部要求的微型消防站不足20%,情况不容乐观。 (二)设备、人员配备情况农村微型消防站有固定值守地点,配备值班电话、值班人员。主要的灭火工具系依托电动消防车,配备能满足熄灭小、初期火情需要的消防泵、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器材;主要的人力保障系志愿消防队,由社区(村)或重点单位招募组建,一般3-5名,绝大多数系现有工作人员兼职。 (三)资金保障及后期运维情况微型消防站建立一般由社区(村)出资统筹建设,之后由社区(村)管理,更换维修消防设备、人员津贴补助等由社区(村)负责,纳入了预算。(四)微型消防站接警出动情况微型消防站感知火情并出动的方式通常有三种:辖区消防大队根据就近原则直接通知、辖区派出所直接通知,居民百姓通过前期宣传直接拨打微型消防站值班电话告知火情。微型消防站接警后立即至火情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根据基层调研实际,以吴中区为例,临湖、郭巷、木渎片区卫星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有火警出勤记录,其中郭巷姜庄卫星消防站出动11次、临湖浦庄微型消防站出动8次、临湖牛桥微型消防站出动7次、木渎沈巷卫星消防站出动3次。 二、微型消防站在农村(城中村)发挥的作用 (一)增强专业消防队的地域辐射密度城乡相比较,农村整体人口密度较城市低,所以乡镇的管辖面积一般较城市街道更大,按照一乡镇一中队的建制要求,农村消防中队的管辖面积也相应较大,地理位置偏远的火情等待专业救援的时间更长。微型消防站具备地理距离近、机动灵活的优势,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执勤人员可迅速出警处置,以确保达到“3分钟到场”的要求。企业或重点消防单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组织成小型战斗力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及人员疏散撤离,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二)契合农村(城中村)道路状况降低救火难度农村(城中村)道路狭窄,再加上部分居民违章搭建、路边堆放等原因,大型消防车辆无法进入,消防队员铺设水管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而20分钟足以烧毁一切。而微型消防站解决了农村(城中村)道路狭小,大型车辆无法进入的情况,可以及时进入火灾现场,将火灾进行控制,更多地保全群众的财产。 (三)防消宣一体化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微型消防站除了灭火,平时还可以开展火灾防控和消防宣传。农村特别是城中村居民,消防意识更为薄弱,火灾隐患也更为突出。目前,基层防火宣传、隐患排查的任务重、难点多,“微型消防站”作为消防宣传、防火控火的有益补充,服务一个社会单位或小型社区,几个人简单器材,可以取得“防消宣一体化”的良好效果。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微型消防站布设不合理以吴中区为例,共有社区(村)142个,建立卫星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79个,建有率为56%。其中建立卫星消防站3个、微型消防站76个。目前还有63个社区(村)由于村财政不足或无场地或人员配备等问题,未建立微型消防站或微型消防站建设不符合标准,无法得到解决。相城区、高新区、吴江区与吴中区存在同样问题。而姑苏区的微型消防站大部分设立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内,以消防设施柜代替微型消防站,无兼职的专业消防人员,一旦附近老旧街区发生火灾,无法配合消防队完成初期火的控制。换句话说,由于政府未能统一规范微型消防站的布设要求,因此各区对于消防站的布设不统一、不合理,无法满足我市消防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调度指挥体系缺失,缺乏有效管理目前,我市安监、消防、环保、交通已纳入“网格”调度体系,而微型消防站并没有纳入管理范畴,发生火情,往往需要由消防片区负责人发起联系,或者建立私人联系群通知相关人员,无法及时将及时扑救火情 (三)设备硬件配备不足,后期维护困难。目前,各村配备的微型消防站均由村财政支出,但是由于我市各村财政状况不一,造成部分各村无法建立微型消防站。且消防站后期维护费用居高不下,部分村委难以为继。 (四)人员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我市各村微型消防站人员有村委或者外聘人员担任,均为兼职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如何规范消防站人员管理,如何明确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 因此,我建议: 一、在农村(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地区增设微型消防站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口不断涌入,他们租住地基本上都会选择相对便宜农村或城中村,居住地楼道狭窄、地面潮湿、房间阴暗、人员嘈杂,往往一个楼层可以分成6-12个房间,每个房间居住1-3人,甚至更多。而这些住宅地原先是农民的宅基地,大多属于城市偏远地区,道路狭窄且情况复杂,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无法疏散,且救火困难,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部分村镇财政资金不足,无法配备足够的微型消防站。就算已经配备微型消防站的村镇,后期维护成本偏高。因此建议由政府统一建设微型消防站,村镇提供相应用地,将我市农村(城中村)微型消防站配足配全。此外,由政府每年统一采购消防设备,不但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也解决了各村后期“维护难”的难题。 二、建立有效地接警联动机制,严控“初期火”。 1、大队、各中队、各微型消防站相互之间要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切实完善联动调度工作,高效完成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并且统计全区可以接警出动并有值班制度的微型消防站,收集各微型消防站负责人、全体队员联系方式和各类器材装备配备情况。2、农村(城中村)辖区内建有多个微型消防站的,应实行统一调度,并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 3、指定消防大队某个部门负责专项调度,并且建立联系群,将所有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拉入此群。当发生警情时,可由指定辖区派出所或辖区消防中队通知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也由指挥中心发短信通知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立即派员前往处置灾情。 4、农村(城中村)微型消防站须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分班编组值守,每班不少于3人。 三、配齐配全消防硬件,提升整体救援能力 1、农村(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应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的场地、设施,设置在便于人员出动、器材取用的位置,房间和场地应满足日常值守、放置消防器材的基本要求,设置外线电话。 2、农村(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应根据扑救本社区初起火灾的需要,配备消防摩托车和灭火器、水枪、水带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具备条件的,可选配小型消防车。 四、根据要求配足培全人员,满足最低要求。 (一)人员配备方面 社区(村)微型消防站应确定1名人员担任站长,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村)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担任队员。 (二)人员培训方面 1、社区(村)是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主体。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应向辖区消防部门备案。 2、社区(村)微型消防站应建立日常管理、排班值守、训练和灭火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熟悉本社区(村)情况,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建立的微型消防站应达到“三知四会一联通”,即知道消防设施和器材位置、知道疏散通道和出口、知道建筑布局和功能;会组织疏散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穿戴防护装备、会操作消防器材;消防队与微型消防站、消防控制室与微型消防站队员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3、可以由区消防大队统一定期开展培训,每季度进行考核,每年开展技能大比武。 (三)人员编制方面 1、社区(村)微型消防站应确定1名人员担任站长,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村)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担任队员。 2、站长负责社区(村)微型消防站的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掌握人员和装备情况,组织开展业务训练,组织指挥扑救初起火灾。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参加扑救初起火灾。 3、可以服务购买方式,聘请第三方保安服务公司人员兼任微型消防站队员。其实“救火”并不难,难的是“救人”,我们建立微型消防站所救的不是“火”,而是“人”,并且最大程度的保全他们的财产。所以,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迫在眉睫,使外来务工人员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为苏州发展“添砖加瓦”。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消防支队 | |
会 办 | ;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31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关于在我市农村(城中村)推广普及微型消防站的办理意见 章明珠代表您好: 政协苏州市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您提出的158号提案:关于在我市农村(城中村)推广普及微型消防站的建议,市消防支队通过调研走访,有关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及成效 目前全市共建成微型消防站7323个,微型消防站队员人数41245人,配备简易消防车757辆、消防摩托车62辆、水罐消防车25辆、泡沫消防车9辆、消防船艇1艘、消防机动泵743台以及灭火器、水枪、水带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其中2018年新增微型消防站1607个,全年累计投入经费5756.7万元。 2018年全市微型消防站共出动315次、1654人次,抢救群众13名,抢救财产310.78万元。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救早、灭小”作用,有效处置初起火灾,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减少居民财产损失,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二、进一步推动农村(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实体化运行 为确保农村(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广普及微型消防站,推进“量的扩张”,更保证“质的提升”,进一步提升灭火救援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立足网格,覆盖全面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村委会等现有场地设施,积极整合物业管理人员、治安联防队员、村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多种力量资源,运用基层“网格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辖区情况熟、反应迅速、机动性强的优势,在社区、农村(城中村)推动建立“防消宣一体化”微型消防站。按照“多建站、建密站、建小站”的原则,在全市铺开站点建设,努力推动消防力量从中心城区、社区到农村(城中村)的全覆盖。积极开展日常消防巡查、入户防火检查、消防安全提醒和“面对面、手把手”宣传培训,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快速到场处置,救早灭小,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探索建立劳务派遣企业、保安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推进全民消防和消防公益事业发展。 (二)标准先行,职能整合 提请市政府专门发文明确建站要求,并将工作进度纳入全市工作目标考核,充分发挥市政府消安委平台作用,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问效。政策、经费等方面强化保障和激励措施。积极提请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达到标准、具备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给予一定补助,为培训合格、登记在册的微型消防站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对优秀队员和骨干力量发放特别津贴,树立先进典型,强化示范效应,调动微型消防站队员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认同感和工作荣誉感。对在火灾预防、火灾扑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微型消防站或队员,及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三)多点联动,协同作战 推动形成多点支援的区域联防协作局面。为确保联动机制有效运行,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向辖区消防部门备案,由辖区消防中队对微型消防站开展灭火救援、调度指挥、防火巡查等业务培训,并将微型消防站纳入市119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实施统一调度,参与辖区初期火灾扑救工作。逐步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邻里互助,协同作战”,强化区域消防安全保障。按照“位置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划定范围组成一个消防联防区域,建立区域联防制度和通信联络、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调度、联合作战、战斗支援等方面的演练,提高区域联防协作能力。 三、加强指导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针对农村(城中村)消防工作特点,依据《微型消防站联勤联训工作指导意见》、《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按照“1分钟邻近员工先期处置、3分钟灭火战斗小组到场扑救、5分钟增援力量协同作战”的基本要求,确定1名人员担任站长,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担任队员。 建立多元化、课程式的消防业务培训制度。推动村(居)委会制定每季度或每月消防业务培训计划,组织微型消防站队员熟悉消防设施器材、安全疏散路线和辖区火灾危险性、火灾蔓延途径,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技能训练和消防演练,掌握常见的火灾特点和扑救技战术措施。 充分利用消防培训基地、消防中队,有计划地分批次组织微型消防站骨干队员开展原地着战斗服、空气呼吸器配戴、射水技巧、水带连接、消防设施器材操作以及单兵和班组作战等业务培训,提高实战能力。结合实际制定微型消防站队员培训课程,从火灾燃烧常识、消防设施操作、火灾扑救技能、人员疏散组织、安全防护自救等方面,明确简单易懂的培训内容,逐项内容组织培训授课、实战演练和实操训练,确保微型消防站队员具备基本的灭火和自救技能。 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分班编组值守,每班不少于3人,同时明确微型消防站岗位培训、队伍管理、防火巡查和联勤联训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巡查队、灭火救援先遣队、消防知识宣传队的作用,实现三队合一,职能整合。 每年举办全市微型消防站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内容涵盖灭火救援实操技能、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等各个方面,有效推动建站进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微型消防站工作业务水平。 特此回复。 苏州市消防支队(代) 2019年5月20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