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关于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完善眼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8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王振欣;赵鹤鸣;张仲清;陈新建; | 建 议 号: | 356 |
标 题: | 关于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完善眼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多种疾病的窗口。近视已成为威胁青少年眼健康的第一杀手,眼底疾病也已成为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随着中国人用眼负荷的不断攀升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形成,眼病发病率不断上升。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指示,要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共同呵护眼睛健康;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而中国有1亿多各类眼底疾病患者、3亿早期眼底疾病患者。由于现阶段眼科疾病早期筛查方式的缺失,早期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及医疗干预,致使其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至中、晚期,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损伤,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基层诊疗水平不足,患者在三甲医院大量囤积,加剧了医患矛盾;治疗费用高昂,给医保带来了巨大压力。眼病的高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为此,致公党苏州市委以苏州为重点,开展了有关眼科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发病情况的专题调研,就实施青少年近视防控与人工智能居民眼病早筛工程,完善眼病防治体系提出了建议,供参考。 一、苏州市致盲性眼病以及青少年近视发病情况 苏州市目前有常住人口1068万,目前市各级医院眼科社区筛查主要开展的是白内障筛查等,青光眼等其他致盲性眼底疾病筛查缺失。根据省卫生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主要致盲性眼病已经由白内障转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病理性近视眼等眼底疾病。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病理性近视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达1.4%,50岁以上的超过2%等。早期眼病的患者数量更加巨大。调研项目团队在苏州市社区和企业进行了超过6000人的早期眼病筛查活动,结果显示,18-80岁人群眼底病平均患病率达23.4%,其中50岁以上患病率超过43%;2017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总体近视率为75.4%,目前江苏小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达30%-40%,初中毕业生过半,高中生、大学生近视率达80%-90%。 二、苏州市眼病防治体系现存问题 眼病通过早期的筛查得以发现后,可以通过及时的干预治疗或改进生活习惯对病情进行控制,从预防与治疗效果以及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优的选择。但目前由于早期筛查手段的严重缺失以及眼健康管理系统的缺位,绝大多数青少年缺乏对近视发展程度的了解;绝大多数眼底病患者的病情虽然已经达到了需要临床治疗的程度,但是自身却不知道已经患上眼底病,因此延误病情。目前苏州市缺乏成体系的青少年近视管理系统,没有定期检查、及时应对的机制;而承担眼科疾病早期检查的机构主要是公立医院的体检部门和私营体检机构,绝大多数的体检机构眼科检查仅有视力、裂隙灯等简单检查项目,无法在早期发现眼病;部分医院牵头组织糖网筛查项目,目标人群主要为糖尿病人群,筛查范围较小,病种单一,对糖网之外的如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等其他高发性眼病筛查作用有限。而在基层医疗单位如基层医院、社区卫生站中,由于医生诊断能力的普遍不足,光学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简称OCT)或眼底彩照等用于全面检查眼科疾病的设备无法得到普及,制约了眼科疾病分级诊疗体系的真正落地和完善。 三、实施居民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完善眼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鉴于青少年近视以及眼病的高发病率、高普及度,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医保开支、降低三甲医院压力、完善和健全眼科分级诊疗体系,有必要建立一套面向人群广、可早期、全面地防控近视与筛查眼科疾病的体系,建立人民眼科健康档案,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及时监控近视的发展情况,对普通群众在眼病的早期即开始有效监控、防治,实现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及最经济的治疗目的。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眼科医生匮乏的有效手段,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可以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眼健康管理系统。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到青少年近视防控与眼病的早期筛查项目中,可以由人工智能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智能读片,生成定期的青少年眼健康情况报告;对眼病人群的初筛,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眼科大数据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和预测眼病风险,在病人病情发展到需要临床治疗时及时通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地完成青少年近视与眼科疾病早筛早治的目的。 建议: 1、完善儿童青少年定期眼健康检查机制。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由于高度近视易引发眼底病变,在矫正及治疗时需合并考虑眼底情况,本方案建议,在常规的视力检查之外,对已经患有近视学生进行额外的眼底检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眼底影像进行判读,结合专业医生诊断,形成更为完善的眼健康档案,对进行下一步的矫正或治疗十分必要。 2、建立人工智能信息化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可以对多时间点的眼健康信息进行观测,观察近视的发展情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受检者的过往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近视发展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工作。对每一次的现场检查,由系统自动录入每一位青少年的眼健康信息,进行自动归档、存储和管理,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如预测近视发展情况,给出详细建议,由学校、家长配合孩子注意近视的防控。 3、完善基层的眼科疾病诊断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单位、体检中心引进眼底彩照、OCT等先进眼科检查设备,鼓励各级医院与高校研究院、眼科人工智能企业合作,用眼科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OCT和眼底彩照影像的诊断,全面提升基层的诊断能力,推动眼病分级诊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2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56号提案的答复 王振欣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眼健康筛查完善眼病防控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健康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大力普及用眼卫生常识,持续开展视力筛查和眼病防控工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3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控制在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控制在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25%以上。 我局及市卫健委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持续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监测工作,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免费体检政府实事项目,制定了《苏州市中小学生免费体检实施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学生健康检查,要求体检机构及时将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提示家长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变化,注意学生用眼卫生。 2017年,我市启动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开展学生常见病跟踪调查,制订《苏州市学生常见病跟踪调查方案》,督促学生家长和学校重视学生用眼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保护学生视力。2018年底,我市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近视专项调查工作,检测项目包括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发现中高度近视的学生,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眼底检查,纳入随访管理。 同时,卫生部门要求专科医院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医联体,发挥专科医院的技术优势,加强培训和指导,提升基层诊治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构建互联网医院,开展疑难病种的远程专家会诊,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积极拓展健康监测内涵,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开发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模块,定期更新学生的体检数据,建立动态智能化健康档案。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体检中心购置先进眼科检查设备,鼓励各级医院与高校、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全面提升基层的诊疗水平。 苏州市教育局 2019年5月17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