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弘扬苏州传统梅文化 支持工业旅游微旅行发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8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顾建芳; | 建 议 号: | 325 |
标 题: | 弘扬苏州传统梅文化 支持工业旅游微旅行发展 | ||
建议内容: | 梅的原乡在中国,梅花梅子的应用与缘起,在我国有超过7500年以上的历史,我国的《神农本草》等很多古典药籍中,很多都详细记载了对梅的应用。梅,全身都是宝。梅是于公元前二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八世纪传入日本,公元十九世纪传入欧洲、澳洲和美洲。我们的习总书记上任后,已经多次用梅花精神来激励国人。 1953年,世界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颁给了------柠檬酸循环(TheCitricAcidCycle或KrebsCycle)细胞再生机制,这个发现揭开了人体细胞生化转机的神秘面纱。该发现告诉我们:“柠檬酸循环”是生命活动的根源,人体六十兆个细胞由该循环而获得充分的健康,驱动“柠檬酸循环”的核心关键是天然柠檬酸。这一世界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的获得,激发了西方人普遍喝起柠檬水来保护身体健康。而原生于我国的梅花结的果---一颗五分熟青梅果中所含有的天然柠檬酸含量,是一颗柠檬的30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食物之最。 在日本、欧美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地,梅子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了。在日本,与梅有关的“吃、喝、玩、乐、购”的产业链一年可达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以生产“青梅精丸”、“纯酿梅子酒”为主,以讲梅花、梅子的故事而著称的“梅子故事馆”非常有名,台湾很多人驱车数小时去阿里山脚下日月潭边这个偏僻的“梅子故事馆”,也许是为了去听一听一颗梅子的好故事;也许是为了去喝一杯“配料表上只有梅子和用于自然发酵的媒介---糖,每一滴都是梅子精华”的纯酿梅子酒;也许仅仅只是为了那一瓶用无污染的五分熟又酸又涩的青梅肉古法提炼而成的青梅子精华---青梅精。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人们,对梅的了解和应用,仍然很匮乏。 为此特建议如下: 建议一:建议助推苏州梅花梅子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青梅产品技术研发行销与梅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工业旅游IP目的地,致力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播苏州的梅文化。 建议二:在苏州工业园区扬云路及临近铁路旁的绿化带,大片的绿化用地已整好土等待种植绿化,建议政府出于助推城市微旅行产业观光的角度考虑,在这些待种植的绿化用地上种植白梅花树,在不增加绿化成本的基础上,既保护了苏州的梅花梅子文化,又让园区居民有了一个以“梅”为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目的地。 建议三:在苏州吴中区香雪海附近设立一个梅主题的博物馆,结合产业观光工业旅游,让梅花梅子文化得到深远传播的同时,又提升香雪海全年的人气和经济效益。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会 办 | 工业园区管委会;吴中区政府;;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22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25号提案的答复 顾建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苏州梅文化,支持工业旅游微旅行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苏州梅文化传播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因为清雅俊逸世人为之赞美,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德为世人所敬重,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予人励志奋发。苏州对梅文化传播有2000多年历史,近年来,致力于让梅文化活起来、强起来。苏州太湖梅花节已成功举办23届,吸引大批游客涌入香雪海赏梅。为持续扩大香雪海文化品牌影响力,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提升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成功举办了“香雪海杯”首届全国楹联大赛征联活动。还着力培育壮大梅花产业链,将梅文化与城市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做出规模和品牌,推出桂花酒、梅浆桂花、蜜饯等旅游产品。盛风苏扇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制扇技艺的传承品牌以及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将传统苏扇技艺与梅文化有机结合,创作出玉竹手绘折扇梅兰竹菊系列,深受游客好评。在太湖新天地公园新木器时代餐厅,更是以时令梅花入菜肴,延续古人花馔的饮食文化,用一席梅花家宴,飨江南食客,让梅花开在湖光山色中,开到杯中、餐桌上。 弘扬梅文化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梅产业链,用“梅文化+”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现有梅花观光、果梅种植、农旅结合基础上,全面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现代文创功能,培育衍生产业,进一步完善休闲度假产业与服务功能,发展婚庆、养生、亲子、文创、民宿、会务等项目,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旅游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同时,让梅文化源远流长,打造出新一张苏州特色名片。 二、关于梅花树种植规划及梅文化博物馆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扬云路及临近铁路旁的绿化带为铁路防护控制区范围,扬云路规划为至和路西延,与苏州市苏站路对接,对于完善北部片区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园区2017年度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扬云路动迁地块绿化整治项目由财政出资,娄葑街道负责实施,根据设计方案,该绿地在扬云路与跨阳路交叉口设置一块街头广场,服务东北侧居民社区。整个场地南侧适当堆叠地形,并种植色叶乔木为背景林,樱花、紫薇、桂花等花灌木都有科学设计配置,将打造成生态休闲与一体的综合绿地,供附近居民休憩使用。园区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也有种植梅树,在苏慕路高压走廊有成片梅林,在中央公园、湖滨公园、白塘公园、东沙湖公园以及一些街角小游园均有零星成片梅林,基本满足市民对梅这一高雅园艺植物的欣赏需求。为更好传播和发展梅文化,吴中区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光福镇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就光福香雪海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开展过项目合作,确定合作共建梅文化博物馆以及梅花香精的研发生产两个项目。在吴中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下,编制了《光福镇全域旅游规划》,规划将对香雪海景区进行全面扩容升级,其中也包括了建设梅文化博物馆、打造特色梅文化旅游产品等内容。 三、关于苏州市工业旅游及微旅行发展 近年来,苏州依托工业发达优势,将工业旅游作为推动“旅游+”和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省、市工业旅游示范区(点)47家,其中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1家,省级29家,市级7家,涵盖丝绸、纺织、苏扇、服装、食品、钢铁、家具、物流、医药、电梯、箱包等多种门类。去年,苏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接待游客量达450多万人次,创造旅游总收入12亿元。工业旅游大力促进了旅游消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为工业企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内涵。2017年,出台并实施《关于促进苏州工业旅游品质提升的指导意见》,助力工业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工业旅游“可学、可娱、可购、可闲”的工业旅游综合体,引导常熟、吴江等区域强化集群发展。 2017年底,借助全域旅游战略契机,以苏州古城的街巷和景点为主,我们打造了苏州城市微旅行项目。苏州城市微旅行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对苏州特别是古城内碎片式、散落化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转型升级传统旅游产品,丰富苏州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将苏州作为一个大景区呈献给市民游客,满足散客化时代游客新需求;更是有效传播苏州深厚传统文化,通过体验、分享,让本地市民重新认识苏州、中外游客深入了解苏州。目前,苏州城市微旅行已开发并成熟运营古城区内“小巷悠悠”“古城寻根”“民国风情”“昆曲人文体验”4条线路,正策划“红色摇篮微旅行”“盲人微旅行”“留学生微旅行”等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延伸开发了以乡村生活为核心的树山乡村微旅行、以现代人文为核心的园区金鸡湖微旅行两个子品牌。 通过采取政策引领、资金扶持、智力帮带等方法,鼓励和支持具有资质、积极性高的青梅产品研发行销工业企业,积极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待建设完成后,整合提升文旅资源,工业旅游微旅行项目适时进入,研发“梅文化”主题线路,通过讲故事方式传播历久弥香的苏州梅文化。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5月20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