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关于巩固综合整治成效实现多元共治长治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21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陈红霞; | 建 议 号: | 385 |
标 题: | 关于巩固综合整治成效实现多元共治长治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2018年5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实施“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社会大众无不拍手称快,并希望持续巩固综合治理成果。刚刚举行的全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在讲话和报告中强调要巩固深化“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成果,着力实现从刚性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 城市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其工作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户外广告,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工程渣土车抛洒滴漏,违章建筑等100多项事务。苏州现行的城市综合执法重心下沉到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局下设联动中心,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联合处置,有利于动态长效管理。但城管执法中尚存在编制少特别是具有执法资质的人员少,收入水平低,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一般城管人员是街道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约派遣的形式聘用,成员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大龄再就业人员;二是退伍军人。他们工作辛苦收入低(基本工资+加班夜班+五险一金+年底绩效等)年总收入7万余元,实际到手的年现金收入4万元左右,部分老队员对商户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城管中队仅配置1到2名编制人员,平时执法大多不符合至少两名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进行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没收商户物品时不开清单不由商户签字现象还非常突出。一些城区对城管队员有每日基本工单数量的要求,工单处理还有时限的规定。实际工作中也存在部分城管中队和队员做虚拟工单(自己拍照自己回复)的现象,一旦完成工单则不再常规巡查和管理。此外,流动摊贩屡禁不止,本土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渠道疏通问题等均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 建议: 1.借各地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机,充实城市管理力量,规范执法行为。城管执法应符合执法时两名有执法资质的人员进行执法处罚的规定。如若不能增加编制,则建议考虑借鉴法院的法官助理设置,通过地方培训考试认可发放城管执法助理证,赋予执法职能。其收入应在编制成员和一般队员之间,给一般的城管执法人员特别是年轻的队员一个向上发展的空间。 2.城市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善治与共治。目前苏州有部分城区的城市管理实行信息化联动执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共管。通过城管队员拍照上传,联动中心专设巡查员拍摄上传,鼓励群众举报上传图文和定位等产生工单,再由联动中心将工单下派到相关部门(环卫,城管,绿化,养路队等)处置完成后再上传图文。这样的闭环系统权责清晰效率高,但要防止“虚拟”工单的现象,并应在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基础上给予奖励。当然,最好的管理目标是没有任何违法现象的零工单,而不是简单的数量考核。 3.部分城区借鉴厦门试行的门前三包app管理系统,以微信公众号形式让每家商户进行个人信息(营业执照,市容环卫责任书,手机号)绑定,对相关违法行为试行倒扣分制度,同时与征信系统挂钩,减少了城管队员与商家之间的直接正面冲突,提高了商家对门前三包范围管理的自觉性,应予推广复制。同时,建议开通商户上传图文监督投诉城管人员的不法行为,实现双向互动和良性善治。 4.设立“小贩中心”和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区,给流动摊贩和本土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一个合法的渠道和空间。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 |
会 办 | ;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9-5-20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85号提案的答复 陈红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综合整治成效,实现多元共治长治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更有序、更干净”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城市管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市容环境面貌水平,努力为苏州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全市“3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既定方案和“三张清单”,开展涉及“331”整治火灾隐患的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做好局专项行动督查小组工作,组织配合督查小组赴各县市区等地展开专项督查,加强对各县市区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监督,积极督促协调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对涉及“三合一”场所、出租房等突出火灾隐患的违法建设重点攻坚,配合做好对违规的室内隔断、铁栅栏、防盗窗等火灾隐患的全面整治。2018年,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共拆除“三合一”场所、群租房等违法建设26370处,面积达862.8万平方米。配合拆除、清理室内可燃(易燃)材料分隔141.7万平方米,铁栅栏35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工作范围十分广泛,牵涉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远郊地区纳入了城市管理的工作范围。然而,相对上千万的常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全市城管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不到一万人,数量偏少。对此,市城市管理局根据城市管理的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力求网格化管理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各区城市管理局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工作任务,优化人员配备,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完成拟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拥有执法资质人员缺乏的情况,昆山市城市管理局引入非接触性执法模式,以原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构建“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系统派单”的监督指挥体系,每天2次标准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内部微信工作群,派单通知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各单位再通过微信工作群,以图文形式反馈办理情况,2018年开始,在上述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行为识别技术,沿街商户一旦出现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系统可自动报警并抓拍、录像、存档,并同时通过勤务指挥平台将违规图片、信息自动推送给执法人员和责任商户,提醒执法人员依法调查处理,通知商户落实整改。太仓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推广律师驻队模式,召开律师驻队工作现场会,由律师对执法进行全流程介入和指导,此做法不仅提升了执法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目前,市及各区城市管理局一方面努力工作,加强考核,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积极向各相关部门争取人员编制。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成立了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不仅把原数字城管平台进行了整合,还把卫生监督、安全监督等纳入其中。巡查员、城管执法队员、热心市民对违法行为进行拍摄取证,通过联动中心上传产生工单。吴中区城市管理局、高新区城管大队试运行“门前三包”管理系统,对辖区15条达标示范道路实行“门前三包”实名绑定登记。我局与苏州市信用办征信系统合作,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在积分入户入学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方面扣分,有效遏制各类违规违法行为,2018年有两名市民被扣分。 为给本地农民农副产品自产自销一个合法的渠道空间,吴中区针对时令瓜果如杨梅、橘子等销售,在东山、金庭镇等地开辟了疏导点,方便广大农民销售。高新区城管局还在何山路等地开辟了“小贩”中心,通水通电通煤气,方便用户经营,较好地维护了环境卫生秩序。工业园区城管局还在东振路投资500万开辟了夜排档疏导点,繁荣市场,方便群众。 2019年,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下功夫”的指示精神,把“绣花”的精细化思维贯穿到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各个方面,重点抓好全市城管执法队伍负责人、中队干部以及业务骨干等培训工作,以市区城管执法队伍网格化管理考核为抓手,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评分标准,创新考核方式,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机构的作用,引导城市管理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合力和部门协同的运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努力使城市环境更有序、更干净、更雅致、更有品质。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5月15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