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55.关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8 浏览
建 议 人:
张春;
建 议 号:
355

标    题:

关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议内容: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苏州也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苏州发展的战略产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重金引进的世界人才是中国最多的,建设了中国排名前几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有了很好的产出,但在布局方面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1、把握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干细胞,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苏州在免疫治疗方面有很多企业,但在干细胞,基因治疗产业方面布局明显不够。这将造成内部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错失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机遇。
  2、引进产业的评审步骤和方法,必须去除一些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已经拿过什么人才,不能再申请什么人才,等规定会阻碍人才项目的引进。
  3、公共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些公共平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公共仪器平台,病毒载体平台,等。苏州有很好的公共仪器平台,但,病毒载体平台等,还没有规划建设,要知道,像病毒载体这样公共服务平台将带动整个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行业的发展。
  4、眼前产出和长远发展的合理分配,引进和支持的企业中既要有能快速产出,尽快有收益的企业,也要有好的研发,有大的潜在实力,潜在市场的企业。苏州目前重视眼前产出比较多,着眼长远发展比较少,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5、要重点扶持和支持发展方向正确,有自己创新研发的企业。对于有人才,有创新,有重大发展前景的研发企业,苏州要重视,支持,要引导投资基金进入这样的企业,让这些企业有机会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导者。苏州已经抓住生物医药产业这一世纪产业,通过重点布局,积极引导,支持创新,苏州必将能够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苏州的一大支柱产业。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会 办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财政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24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55号提案的答复
张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产业现状和主要特点
  1、持续推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6月份市政府颁布了《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9月又出台了《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跨越发展工程》,明确提出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医药及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我市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重点培育。2016年发布《关于实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大行动计划的决定》(苏委发〔2016〕18号),把生物制药明确为苏州先进制造业“126”发展体系中未来2大技术高地之一(另一是纳米技术)。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又被确定为苏州未来重点发展的四大先导产业之一,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苏州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至2018年底,全市集聚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类企业3000余家,实现全部口径产业产值约1300亿元,其中198家列入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21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
  2、重点突破,产业创新发展。苏州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了以化学药为基础,以医疗器械为重点,以生物制药为引领的基本态势。近年以推动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为引领,全力支持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支持了信达生物、康宁杰瑞、泽景生物、纳微生物、朗润医疗、盛迪亚、亚盛医药等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苏州纳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类生物药新型工业分离纯化介质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获批国家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2000万专项扶持资金,利穗科技的“新型生物药高效分离纯化系统的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2014年度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480万元资金,获得省转型升级切块资金扶持1100万等。当前,共有54家企业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其中进入二期、三期临床阶段的27项,大部分为创新药品种。苏州市已有麦迪斯顿、浩欧博等一批优秀医疗器械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自2014年以来,全国128个产品进入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绿色通道以来,其中江苏15个产品,10个在苏州。
  3、一流服务,全方位助推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支撑项目及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016-2018年,市科技局针对医药类发展实际,对苏州相关企业取得的国家新药证书、新药临床试验批件等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后补助支持,有重点、分阶段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看,共支持项目128项,投入专项资金4867.03万元。市人事局积极选派高层次医药行业专业人才深造和积极吸引我市医药行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以满足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分别颁布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重点针对科技领军型人才或团队及其创业项目给予最大可能的支持:给予科技领军人才20-100万元的安家补贴,或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免租期为5年的公寓住房,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免租期为5年的工作场所;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少于100万元的创业或科研启动经费,一次性给予不少于20-30%的风险投资等等。当前,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8人,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千人最集聚的城市。同时,有13位各国科学院院士和顶尖人才在园区创业,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DavidWeitz,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及国内顶尖科学家施一公、贺林等。
  4、核心引领,产业集聚加快发展。2018年10月已出台《苏州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全市已初步形成“一核多极”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昆山小核酸、太仓生物制药、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苏州工业园区集聚近1200家生物医药企业,从业人员达4.5万人,人均年产出超过130万元。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如信达生物、基石药业等),聚集了一批产业创新人才(16位中外院士,64位生物医药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富达、淡马锡、礼来亚洲等)。前瞻把握生物科技与新医药领域技术动向,持续聚焦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规模生产核心竞争力,聚力培育一批关键技术、优秀企业和特色产品,形成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错位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活力,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将苏州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省会城市陆续出台大力扶持、强力招商和全力服务的政策措施,使得我市既有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优势逐渐降低;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尚有缺失。集中在产品研发公共平台、产业配套机构、产品应用推广中心三个领域;人才结构有待优化。表现为领军人才仍不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两方面;发展要素制约日益显现。体现在土地要素不足、资源环境制约、监管体系稍显滞后和周边地区招商力度大带来的压力等方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落实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在2018年已出台《苏州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今年由发改委牵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颁布,由工信局牵头制定《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已基本成文,也将会很快颁布实施,将有力支持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快制定政策操作细则,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库,细化完善“1+N”发展模式,挂牌命名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跃升。
  二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核心引领作用。以工业园区作为苏州创建“国家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集中优质创新要素,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在基础研究、产业研发、会议交流、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强化科技型初创企业集聚优势,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发展再求更大突破,引领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苏州市范围内打造“一核多极”的合作发展模式,支持各板块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聚焦细分领域,加快提升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目标奋力迈进。
  三是加大对生物医药重点企业精准支持。2012-2014年,我市在全省首先设立医疗器械与新医药专项,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该专项共支持项目130项,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带动企业总投入超过12亿元。2016-2017年,针对医药类发展实际,对苏州相关企业取得的国家新药证书、新药临床试验批件等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后补助支持,有重点、分阶段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共支持项目82项,投入专项资金2140万元。2017-2018年,市级工业经济升级版专项资金在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中共对14个生物医药类企业专项扶持2千多万元。2019年将依据即将出台的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方位全链条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持续扶持,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从投入期向产出期过渡,一批创新的成果开始涌现出来。
  四是加快建立完善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结合即将编制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上争取和沟通汇报,切实解决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借助中新合作理事会等契机,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产业创业中心、临床资源建设等方面,力争取得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支持。市科技局积极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载体和平台建设,共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6家,包括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化学药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干细胞和纳米生物制剂加工与质量检测试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平台的建设。该局还对全市GCP机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组织了相关参与医务人员开展了文件学习与业务培训。接下来将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支持苏州的临床医疗能力提升,拟在2019年第二批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申报时组织。市卫健委全力推动苏州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和长三角(苏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已与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进行了交流对接和实地考察,形成了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方案初稿并征求了部分专家意见,现正在修改完善中。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通过建立产业转移互惠机制,推动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重点园区科研项目在苏州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找准定位,协同互动,使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
  五是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苏州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作用,细化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议事规则和联动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上加强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重凝聚各板块共识,推动和帮助各类生物医药企业在对应板块落户和发展,形成集群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苏州全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1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