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73.关于消灭外来螺(福寿螺),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4:15 浏览
建 议 人:
李君图;
建 议 号:
273

标    题:

关于消灭外来螺(福寿螺),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议

建议内容: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食量大,主要咬食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农作植物杀手,另外福寿螺的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福寿螺除威胁入侵当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因每只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我市河流、湖泊、湿地多,是种植水生作物和农作物重点地区,目前福寿螺爆速增长,对我市水生作物和农作物已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议:加强对外来螺(福寿螺)的灭螺工作,重点抓好越冬成螺河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控制外来螺(福寿螺)对水生作物和农作物的危害。在我国携带吸血虫的丁螺已被消灭,相信在现有的科技力量的支撑下一定能消灭福寿螺。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会 办 苏州市水务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30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73号提案的答复
李君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消灭外来螺(福寿螺),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福寿螺属于江苏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自传入我市以来,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更是在市区河道蔓延开来,影响了河道生态和市容环境,引起社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防控难度也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控制其发展与危害,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局植保植检部门积极开展监测与防控,大力争取行政支持,加大公众科普宣传,探索多元化防控,有力控制了福寿螺的发生与为害。
  一、发生情况
  根据2018年监测和调查,目前福寿螺发生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发生面积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统计,福寿螺总发生面积3.96万亩,其中农田发生面积1.70万亩,河道、湖塘等其他发生面积2.26万亩;二是发生更趋分散。由于在水域发生,发生点容易分散,各地乡镇和河道有所增多。目前苏州市区河道北起望虞河,南至团结桥河,都有福寿螺分布,主要为沿枫桥路河段(西园寺)、沿彩香菜场河段、沿葑门横街河段、冬青路杨枝塘路段、阳澄湖和金鸡湖等河湖四周驳岸;三是发生持续时间长。我局植保植检部门4月初就陆续在外围河流监测到卵块,冬季监测部分河道驳岸有少量产卵痕迹,水体中有福寿螺活动且打捞上来的成螺仍有活性,这表明福寿螺在本地越冬能力在增强。
  二、防控工作
  1.高度重视。针对福寿螺防控的严峻性,2016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福寿螺防控专题会议,2016、2017年市政府连续两年下发了福寿螺防控通知,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务必认清福寿螺防控的严峻形势,遵循“防除并举,综合防治”的策略,因地制宜,分类开展防治。农业部门要做好防除技术的指导和后续考核工作,加强与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和借助多头力量,采取联合行动,全面控制福寿螺在我市的扩散、蔓延和危害。
  针对福寿螺疫情的防控,农业部门积极利用财政资金开展专项防除,2018年市级福寿螺防控经费28万元,用于补贴防除物资和人工费用,重点在吴中、昆山、吴江、相城等地,用于鼓励农户人工摘除水生蔬菜田间卵块,并且在水生蔬菜采收后,排干水对成螺及幼螺进行人工捡除,再集中深埋处理,全市共计灭螺八万多斤。同时利用防控经费购买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专业防除队对福寿螺在市区部分河道进行打捞清理。
  2.加强宣传。为普及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知识,让市民科学认识福寿螺并自觉自动加入社会防控工作中去,农业部门一是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做好福寿螺的科普宣传。同时印发福寿螺发生与防控手册四折页材料,明确简单易操作的防控方法。2018年相城区黄埭镇在福寿螺发生区,树立防控技术牌,引导村民科学辨螺、积极防螺。二是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专题设立福寿螺发生与防控知识版块,对咨询的市民做好科普宣传。对12345转来的福寿螺处理工单,农业部门除积极联合水务部门河道保洁开展定点清除外,也对反映问题的市民做好面对面宣传和交流,帮助市民走出福寿螺认识误区。三是利用检疫宣传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题培训。每年9月在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月期间,积极进行户外宣传,同时通过专题培训进行防控知识宣传。
  3.农田防控。针对福寿螺农田为害特点,防控方法主要有:一是利用水旱轮作自然灭螺。因本地粮食生产多为水旱轮作,旱作期一个月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田间残留福寿螺,减少第二年发生基数;水生蔬菜田应在冬季休田期,积极开展脱水工作,减少田间成螺越冬。二是继续以“密达”(6%四聚乙醛食饵诱杀剂)作为针对性防治药剂。针对水生蔬菜区难以轮作的特点,我们利用“密达”药剂,对田间成螺进行引诱并辅以水沟拉铁丝网拦截和人工灭杀,达到防除目的。部分地区运用水产清螺剂结合河塘清淤进行福寿螺化除。三是人工灭卵和捡除成螺。利用福寿螺产卵的特点提倡在水田中人工插些木桩、竹片引诱产卵并铲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除成螺,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有效降低福寿螺发生基数。
  4.河道防控。由于市区河道水域不同于农田,无法应用农业上的监测与防治方法,使得市区河道的福寿螺防控工作更为复杂艰巨。2018年农业部门与水务部门就对市区河道水域的福寿螺进行日常清理开展了座谈,明确了借助河道保洁力量,处理点发河道的福寿螺。葑门横街段由于是市区内最早的发生点,且发生量大,日常的河道保洁无法清除,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与专业防除队签订协议进行日常清除,缓解了葑门河、冬青路、觅渡桥等沿岸河道福寿螺清除矛盾。
  5.防控探索。2018年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植物源材料进行除螺效果探索,经过现场试验,利用茶籽饼在不同水域浸泡,其浸出液中的茶皂碱对沟渠、水田的福寿螺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可对水生蔬菜田及周围田间沟渠以及废弃水沟中的福寿螺进行杀灭防控。通过联合南农大科研力量,对全市河道取水样,进行实验室的定性检测,以探索用试纸检测法检测河道是否有福寿螺存在,便于标记上图,明确疫情分布,科学指导后续福寿螺的阻截和防控工作。
  三、下一步打算
  1.强化联合,提高协防能力。按照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福寿螺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照属地管理和长效管理的原则,农业部门将积极做好防除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加强与财政、水务、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充分发挥和借助多头力量,采取联合行动,全面控制福寿螺在我市的扩散、蔓延和危害。
  2.突出重点,提高防控成效。由于福寿螺的发生和繁殖特性,发生地点主要为水域,对一些重点水体要进行日常严密监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组织防除。因地制宜采取专业队统防、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确保防除覆盖面,提高防控效果。
  3.加强宣传,提高群防水平。防除福寿螺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专题培训,讲清福寿螺有害无毒,传授福寿螺科学防控知识,引导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福寿螺防控行动中来。
  4.开展科研合作,探索防控手段。目前,福寿螺的防治仍是以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局部单一的防治并不能彻底根除福寿螺,只要少量的福寿螺存在,就有可能导致福寿螺灾害的重新爆发。因此,福寿螺的防控迫切需要对疫情加强监测进行准确预测,探索整合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多层次、多阶段的综合防控。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2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