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046.关于倡导养老服务中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3:59 浏览
建 议 人:
民建苏州市委员会
建 议 号:
046

标    题:

关于倡导养老服务中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建议

建议内容: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现代家庭小型化结构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近年来,苏州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呈现增幅加大、老龄化趋势加重,高龄老人增多、老龄化差别加大等特点。截至2017年底,苏州市户籍人口约691万人,其中老年人口17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8%。
  为积极应对苏州市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持框架;建有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各类养老机构,打造了“互联网+居家服务”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养老服务新模式。
  当前,我市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在养老服务中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城乡矛盾,尚未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均等化。总体而言,城市居民享受的养老服务优于宁村居民,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低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在服务体系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明显滞后于机构养老服务,居家老年人享受的养老服务获得感低;三是机构养老服务中,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医护康复服务功能相对较弱,出险床位“一床难求”和“空置率高”并存的现象。
  2.养老人才队伍专业化人才缺乏的矛盾突出。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大部分都是依靠社区内的义工来承担,针对特殊的残疾、生病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持续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义工缺口较大。社会上,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室、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室等专业人才匮乏。
  3.养老服务社会力量的潜力未能完全挖掘出来。养老服务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微利行业,由于养老服务设施难找,养老机构许可证难办等原因,由非政府组织创办养老机构十分困难。加之房租、员工薪酬、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等运营成本因素,导致非政府的养老机构盈利难,使得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全球许多国家养老采用的“时间银行”模式,是一种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社会互助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这个服务储蓄模式中,通过一定的线上线下平台为志愿者和服务需求者建立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平台安排志愿者上门需求者提供服务,同时向志愿者发放“时间银行卡”,志愿者每次的服务时间计入志愿者的账户;当志愿者因年老或疾病等需要被服务时,可以凭“时间银行卡”兑换服务时间,得到免费服务回报。在当前,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高问题,而且有益于引导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为此,我们建议:
  1.制定鼓励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等创新做法的法规、政策。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积分制养老为支点,社会各界参与的养老模式。鼓励养老服务形式创新,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政策,做到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加快立法,健全法律,确定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基本框架,明确保障形式、保障范围、实施规范和监管机制,将保障的运行机制引上法制化、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2.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同步、跨区沟通。
  运用政府现有的养老信息数据系统、官方APP、政府官网、微信微博等大数据资源,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化和一体化,提高宣传、联络、运行、管理和监督的效率。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积分信息管理平台,确立公正公平的兑换标准,由此解决由于各地标准要求难以统一,使得志愿服务积分互认互换困难,从而导致的跨区域兑换困难,不能有效实现积分跨区域通兑问题。
  3.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构筑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志愿互助”的良好氛围。养老服务积分制的核心在于激励,在“时间银行”这类志愿服务积分制的社会互助模式中,精确地使“服务供给”有效置换为“服务获取”,结合“时间银行”的服务储蓄模式,将积分兑换成物质奖励返还给志愿者,用储蓄形式使志愿服务得到合理的劳动回报,并辅之于一定的精神激励,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和推动尊老爱老社会氛围的形成。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民政局
会 办 苏州市委宣传部;;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9-5-31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46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苏州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倡导养老服务中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在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3.1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6.02%,老龄化趋势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大局统筹谋划,并把养老列为民生八大体系之一,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考核目标。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医养相融合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率先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由政府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率先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和游览公园风景名胜区,率先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和实行养老补助服务;率先为低收入和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援助服务。目前,已基本形成“三优四免三补贴”的普惠化老年福利待遇。(“三优”即行业、窗口单位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水、电、气、通讯等服务行业为特殊老年人上门提供优质服务;涉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四免”即免费游览旅游景点,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健康体检,免费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补贴”即为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援助补贴、体验补贴)。
  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养老服务中,积极倡导并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或养老服务志愿积分制,引导有时间、有能力、有爱心的社会人士或团队积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养老服务,如张家港市锦丰镇试点循环养老模式,社会组织利用社会富裕人力资源,在政府指导支持下,按照运行管理市场化、服务价值公益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性志愿服务的养老模式;常熟市虞山街道北门大街社区发挥社区里社会力量作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地为社区有服务需求的高龄、空巢、独居、困难等老年人提供志愿养老、助老服务,志愿者获得相应积分后可以及时兑现;姑苏区杨枝社区实施“红杨时间超市”,构建了“组织搭台-企业融入-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兑换机制,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志愿服务提供者可以用“志愿服务时间”兑换荣誉、服务、实物等等。同时,市民政局研发了苏州市为老服务志愿平台,并在姑苏区试点,通过在线注册申请、发布服务需求、对接提供服务,实时记录为老志愿服务相关情况,通过沉淀一定养老志愿服务数据为后期制定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或“时间银行”机制等提供参考。当然,目前我市“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或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等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面临诚如提案中说的一些政策制度、专业化服务、运行机制等瓶颈或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一是进一步探索试点实践,完善相关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政策体系。我市出台实施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要求,“扶持和发展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志愿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登记制度,加强志愿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市和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凭服务积分换取相应的养老服务或者公益产品。倡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学生参加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倡导邻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服务。”为积极落实条例要求,我市及各市、区结合实际探索试点养老志愿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相关人员赴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考察学习他们开展“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的经验做法,制定规范我市养老志愿服务的积分管理相关制度文件。
  二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用科技手段助推养老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目前,我市志愿服务平台系统比较完善,并在此框架基础上研发了苏州市为老服务志愿平台,让为老志愿服务人员或团队通过平台给老年人提供相应养老为老助老等志愿服务,并且平台实时记录他们志愿服务内容、时长等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苏州市养老数据资源中心及应用服务平台二期研发应用,将为老服务志愿平台嵌入市中心平台,并根据养老志愿服务的工作实际完善平台功能,同时开发门户网站、官方APP、微信端,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养老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信息,实现全市养老志愿服务智能化管理,便于志愿者注册登记、养老服务发布、养老志愿服务监管、养老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兑现等。
  三是进一步激励社会参与,壮大养老志愿服务的队伍和资源。目前,我市志愿服务有系列激励奖励措施,如志愿者星级评定、优先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等。同时,各市、区也充分营造敬老、养老、助老氛围,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协调相应社会资源为养老服务志愿者提供需要的积分及时兑现的产品。全市大多数镇、街道都成立了养老志愿者队伍,并且张家港市还成立了养老志愿者协会,对各类养老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姑苏区也委托苏州市夕阳红俱乐部对每个街道的养老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下一步,一方面是加大为老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氛围,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有爱心有时间有能力的人员及各类社会人士登记注册成为为老服务志愿者,并推动各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不少于100人的为老志愿服务团队,使全市为老志愿服务队伍逐渐壮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为老志愿服务团队及相关志愿者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志愿服务平台的使用,并提升他们为老志愿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发挥社会企业积极参与,为获得一定志愿服务积分的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的公益产品;同时,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或掌握的公共服务资源,用于为老志愿服务者的积分及时兑现,使为老志愿服务得到合理的劳动回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养老服务特别是为老志愿服务方面的关心和关注。
                                                                                  苏州市民政局
                                                                                 2019年5月3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