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宫长义 | 建 议 号: | 010 |
标 题: | 关于以“好房子”建设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
| 建议内容: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就是其中关键一环。结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近期推出多宗低密度住宅地块,从供给端深入开展“好房子”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美好居住的需求,引导房地产行业从过去注重速度、规模,转向追求质量、科技、服务,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恰逢其时。 房地产行业仍处在深度调整、转型换档的关键时刻,对老百姓来说最关注的痛点就是“隔音、串味、渗漏”等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既有住房存在结构安全和防火安全隐患; (二)裂缝、渗漏、霉菌滋生等影响居住生活; (三)围护结构材料易脱落、结构构件与内装部品耐久性低,影响住房外观和内在品质。 (一)深化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房产居住实用与便利需求。以BIM技术打造高效建筑模型设计,通过精准化分析、精确化计算、精细化设计,统筹做好规划布局、平面组合、层高布局、采光通风、降噪隔声、无障碍设施、智能家居等多种要素的合理配置,确保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理念孕育其中,并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房产项目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基本单元。 (二)推广绿色节能技术,满足房产居住环保与健康需求。充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标准化装配构件和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严格把控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提升房屋质量监管标准。对符合高标准绿色节能技术的项目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方式,激励和引导房地产企业提升建设标准、注重内涵品质,倡导ESG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满足房产居住标准与质量需求。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以“客户下单、工厂定制”方式,将房子所需的各种结构构件、配件和围护结构均在工厂定制生产,施工环节推广使用智能升降机、建筑机器人等建造装备,创建智慧工地与人机协作。通过容积率奖励、税费减免等方式,激励和引导房地产企业将智能建造作为招标择优因素。 (四)构建智慧运维体系,满足房产居住安全与传承需求。新时代的好房子建设必须延伸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使用场景,采用智慧运维管理技术,对房屋及附属设施设备进行可视化动态管理,对房屋主体结构、外围护、设备管线及时优化提升,对各类安全问题及时预防处置。定期进行房屋体检,质量检测、结构检测、人防检测、消防检测、防雷检测与房子的安全、舒适紧密相关。 (五)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满足房产居住归属与幸福需求。加大对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智慧社区平台,集成安防监控、人脸识别、家居设备、环境绿化、停车人流、消防应急、物业服务、养老康养、商业服务等,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和丰富的社区活动。激励和引导房地产企业在打造高端产品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城市改善需求,促进区域社会民生发展。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 协办 |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5-06-25 13:33 |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 答复内容: | 您提出的《关于以“好房子”建设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针对提案中提到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结合我局推动“好房子”建设的相关工作,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明确方向 苏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两智一全”(智能建造+智慧品质+全生命周期管理)住宅建设,探索打造“好房子”的苏州路径。一是专班化协调推进。苏州市政府成立市房地产工作专班,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各相关部门和板块参加,将“两智一全”住宅建设作为专项工作重点推动,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议,协商推进事项和项目进度。二是组建智库研究平台。组建成立“苏州市住宅产业研究院”,由政府部门与全国头部房企、地方国资房企、地方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实行实体化运营,开展市场研究分析,推动科技创新与住宅产品研究相结合,贯通产业发展链条,为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三是政策支持激励。结合企业诉求,综合运用规划管理、行政审批、金融支持等措施,加强对“两智一全”住宅的支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改善提升住宅品质的若干指标优化政策》《苏州市改善型住宅项目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关于开展“两智一全”住宅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二、双轮驱动,多样化满足居民群众居住需求 结合国家关于“好房子”、江苏省关于改善型住宅相关要求,制定出台《苏州市“两智一全”住宅试点项目建设导则(试行)》。《导则》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从空间布局上强调配套设施提升,从建筑施工上突显绿色节能,从品质要素上突出智慧水平提升,从开发理念上体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打造“适老、友好、健康、智慧”等不同特色产品为主旨,引导试点项目在便利性、舒适度、安全性等需求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菜单式选择和叠加,建设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一项目一策”满足不同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力争让每一平方米都物尽其用、物有所值。一是以绿色低碳满足居住健康需求。不低于绿建二星标准建设并鼓励执行超低能耗建筑,从源头降低建筑运行能耗与碳排放,为室内恒温恒湿、低噪健康的物理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先利用太阳能满足地下室、公区照明等公共用电需求,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及其带来的空气污染;供暖空调系统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冷热源,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与运行成本;严选高强、耐久、环保的绿色建材,延长建筑全寿命周期,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污染,有效降低建材有害物质释放,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二是以智能建造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充分利用苏州推进建设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广智能建造技术,积极探索智能装备应用场景,全面推广应用整平、喷涂等建筑机器人,落地应用轻型造楼机和5G塔吊,推动智能施工电梯替代传统升降机,同时积极推动智慧工地管理,着力提升工程项目在提品质、降成本方面的实施效益。三是以智慧化手段打造特色住宅产品。对适老小区,提升室内外无障碍建设标准,加强室内外跌倒监测,完善紧急呼叫系统;设置从出户走道、区内道路到周边医院的生命急救通道;按比例配建医养一体的老年公寓。对智慧小区,加强便于机器人通行的室内外无障碍、梯控设计;建立全屋智能中枢,实现不同品牌智能产品的互联互通;建设“入住户、入楼栋、入小区”的无人机起降点及配套设施,引入无人机配送等低空经济服务产品。四是以品质生活为目标统筹小区内外资源。对9个较大乡镇的65个小区,制定“一片区一方案”,围绕小区“内”“外”,提升建筑设施品质,优化生活圈配套。在小区内,利用架空层、地下室等空间,配套建设更多服务设施,推动医、教、娱、体等服务进小区。在小区外,配套建设更完善的市政交通路网,更多的商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设施。 三、搭建平台,促进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 苏州市积极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智能建造、家居生产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开展全链条的产业发展研究,着力融通上下游产业全链条,培育构建“两智一全”住宅建设产业生态圈。一是实施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从设计、施工、交付、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由开发单位搭建数字管理平台,参建各方协同应用,推动跨阶段模型信息交换和传递,实现运维阶段应用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住宅BIM模型,提高物业管理质量,建立从好设计到好建造到好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二是匹配优质全生命周期物业服务。统筹周边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整合共享使用配套用房,为推动医、教、娱、购等公共服务进小区,养老、托幼、助餐等配套服务进家庭,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物业服务。联通物业服务端与智慧家庭用户端,方便业主线上投票、水电气功能监测、物业一键呼叫等。对小区内高空抛物、落水等进行智能化监测。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产业推广平台。筹建苏州市住宅产业联盟,推动全屋智能、智能家居、电梯、暖通等相关产品应用于试点项目,促进智慧家居等产业与住宅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试点引领,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彰显个性特色 苏州市在全市范围进行深入指导,培育梳理出首批25个“两智一全”试点项目,其中13个项目已上市销售(近三分之二的已售项目去化率超50%,销售价格较周边同类型产品普遍高出10%),6个项目已开工未销售,6个项目正在完善方案阶段,预计在2025年内全部上市销售,后续还将加力扩围推动建设更多的“两智一全”住宅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