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总工会 | 建 议 号: | 002 |
标 题: | 关于加强苏州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引领关爱的建议 | ||
| 建议内容: | 近年来,苏州大力推动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呈现出“直播+特色产业”的鲜明特征,吸纳了大批劳动者。2022年,苏州全市直播电商零售额达550.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六。全市现有MCN全产业链机构60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发展现状,课题组对我市直播电商从业人员职业现状、工作环境、现实满意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行业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研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直播主播、直播电商企业管理人员、直播后台工作人员等对象,线上共收集有效问卷1440份,线下先后赴常熟市、吴中区、高新区等产业聚集区、直播电商园区(基地),面对面访谈103人。调研显示,全市直播电商从事服饰、美妆等行业最多;其次是碧螺春、鸡头米、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再次是传播江南文化的非遗产品、景点民宿等特色文旅资源。 当前我市直播电商从业人员队伍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队伍年轻,女性比例高,职业稳定性弱。144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559人、女性881人,分别占38.8%和61.2%,女性从业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年龄在21-40岁之间的近八成,其中90、00后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基于业内激烈竞争、人员来源多元、技能水平差异等因素,大多数劳动者从业时间较短,工作不到1年的占44.8%,工作1-3年的占36.8%,3-5年、5年以上分别占11.3%、7.2%,职业稳定性较弱。调查显示,25.8%的调查对象表示近期有意向离开本单位,选择自主发展或者创业,从业人员对企业的依附感较弱。 2.学历不高,思想前卫活跃,急需正向引领。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从业人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比例为37.9%,专科为35.6%,硕士及以上高学历占比仅2.3%,低于高中、初中学历从业者。总体上看,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理性务实是从业人员价值观的主流,6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77.1%看好直播行业整体发展前景,55.1%表示会继续深耕直播电商行业,62.9%对目前行业相关支持与政策表示满意。现场访谈中注意到,随着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实际上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或多或少影响着社会舆论和价值取向,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3.工作强度大,权益保护缺失,技能参差不齐。调查发现,超过半数调查对象服务于私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者占比达60.8%,直播团队规模以3-15人左右的小型团队为主,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权益保护措施执行落实不够全面,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尤其是夜间工作时间长等问题突出,常常一人身兼数职,行业内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有38.5%,甚至超过12小时的有4.4%,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任务重”的占28.0%。54.8%认为目前直播行业“竞争激烈”,有30.3%的从业人员对失业表示了担忧,超过八成的参与调研者表示会因为工作(生活)而感到压力或焦虑。直播电商行业涵盖直播运营、助播、场控、拍摄剪辑、设计等多类专业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在职业技术资格方面,从业人员“无技术等级”的高达65.6%,初、中、高级持证人员分别占比16.6%、11.2%、6.6%。调研反馈,41.3%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的职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4.收入满意度低,两极分化明显,渴望改善待遇。直播电商收益来源多元,复杂且不透明的收入分配机制导致收入两极分化严重,且月度波动较大。尽管有少数顶级主播能够实现高收入,但逾七成的从业者月平均收入不足8000元,主要集中在5000-8000元,不足5000元的占比达39.2%,甚至2000元以下的还有6.2%。相对而言,月收入超过12000元的只占8.6%,大部分从业人员的月收入并未达到其理想水平。31.1%的调查对象表示,选择直播行业是看中它的高收入,但从收入满意度看,“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的,占比分别为46%、15%、5%,合计超过66%,而对收入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8.0%。有36.2%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收入不稳定。 1.强化组织引领,重视从业人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建议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直播行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应建尽建,切实将劳动者组织起来。加强直播电商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广泛组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从业人员自觉抵制低俗、恶俗、违法等不良内容,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加强直播行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直播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注重挖掘和宣传直播电商行业中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树立行业标杆和榜样,强化典型示范引领。 2.加强行业监管,为行业的发展创设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一步明晰直播带货相关行为主体法律属性界定、责任认定等问题,明确直播人员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机制,明确直播内容的标准与界限。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建设直播电商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评价机制,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严厉打击违法侵权等不良内容。推动直播平台制定更加公平、透明的分成规则,引导行业形成良性竞争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关注权益保障,打造素质高活力强的从业人员队伍。建议针对行业特殊性,适时制定、修订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相关从业人员身份属性及适用的劳动标准,设定适应网络直播特点的工时计算方法和休息保障措施。指导和督促直播平台和相关企业担起社会责任,与所有从业人员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落实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探索优化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路径方法,多渠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网络直播行业的培训体系,加大对优质内容创作、互动与节奏把握、自我推广与粉丝运营等专业技能培训。 4.力促融合创新,推动苏州特色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大对知名直播电商企业的招引力度,构建多场景、多产品、多行业的直播服务生态,提升电商直播的区域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建议做强直播+跨境电商,相关部门牵头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发挥苏州品牌集团军的国际合力,助力直播电商从业人员适应市场环境、国际物流体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加快拓展市场。同时,苏州独特的文化传承,也是网络“流量密码”,在行业生态建设中,建议更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巧借网络流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 |
| 协办 | 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5-06-30 15:08 |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 答复内容: | 〔A〕 〔可以公开〕
苏网信复〔2025〕11号
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002号提案的答复
市总工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苏州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引领关爱的建议”即第00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市总工会对我市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工作的高度关注。你们的提案调研充分,分析准确,建议具体,为我们在今后开展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引领关爱工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网络直播行业作为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直播电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苏州相关部门抢抓数字经济和直播经济发展机遇,聚力党建引领、聚焦关心关爱、聚合创新动能,在强思想、优措施、促发展等方面为直播电商从业人员积极赋能,助力打造“苏州直播强市”新名片。 一、聚力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一)推进“两个覆盖”。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用网、管网、治网全过程,确保互联网行业党建不走样。成立苏州市互联网企业行业党建专委会,作为全市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单位,统筹推进全市互联网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指导辖区10个县级市(区)成立了互联网行业党委,实现了市县两级互联网行业党组织全覆盖。并先后指导成立市网络直播行业党委、市MCN产业联盟等。辅导培育苏州市MCN产业联盟党群服务中心、大禹集团党群服务中心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层行业党建阵地,形成了“1+10+N”的党建矩阵。 (二)注重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网站活动,邀请专家、教授为行业从业人员讲授党的前沿理论知识。每年举办互联网行业(网络直播)党组织负责人示范培训班,邀请网络达人、网络主播开展红色基地行等活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引导直播电商行业从业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选树典型。积极培育先进,选树正面典型。指导策划行业党建网络传播作品,大禹网络主播肖遥的“致敬老兵”仿妆短视频,在快手、抖音、小红书、B站平台发布,全网播放量超8000万,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并获得了中央网信办的通报表彰。推选网络主播安娜妈咪获评“苏网先锋”先进个人。积极吸引王丽娜等优秀的头部网络代表人士到工、青、妇、统战等重要团体中参政议政,在网络安全、舆论引导方面展现正能量。 二、聚焦关心关爱,凝聚新兴力量 (一)保障身心健康。以心暖新,开展“一网吴前,暖‘新’慰问”活动,为新就业群体送上暖心关爱和美好祝福。举办“海棠花红,健康E企”党建助力新就业群体健康服务活动,开设新就业群体女性HPV疫苗接种专场等,为网络主播群体提供免费健康咨询、身体检查、颈肩推拿、中医推拿、疫苗接种“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开展党建惠企EAP帮扶计划,为互联网(直播)行业从业人员提供职场、社交、婚姻、家庭、亲子等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在常熟服装城直播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耳鼻咽喉科特需门诊,每月定期特邀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为网络直播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科学建议,为主播的咽喉健康保驾护航。 (二)优化社保服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引导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2022年6月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实现“跨省通办”,搭建新业态灵活就业线上参保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就业登记、养老保险参保、医疗保险参保、公积金开户、银行签约委托扣款、社保卡申领、工资发放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一站式”服务,构建“一次申请受理、部门联动办理、结果内部反馈”的服务新模式。开展“一对一”合规指导服务,从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进行用工指导。 (三)强化人才保护。市商务局会同市委人才办起草并出台《苏州市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首次将电商人才纳入了苏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支持范围,根据发展能力、贡献度、影响力、专业技能水平等市场化人才评价标准,择优认定直播电商领军、拔尖、重点人才,每年在薪酬补贴、住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经认定,全市共计18人入选2024年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电商人才专项),分别获得30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薪酬补贴。首次打造“开Mai苏州”直播达人选拔赛,以此培养一批带货达人,推动直播电商做优做精,获奖选手可获得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术证书。 三、聚蓄创新动能,助力人员发展 (一)建立机制保障合法权益。网络主播作为新就业群体代表,与其他群体相比更具多样性,合作形式包括公司雇佣、机构经纪合作、机构商务代理、自由走播等多种类型。为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组建苏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加大劳动权益救济力度,建成全省首家MCN(网红经济运作)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打造“一窗式”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平台。市委网信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多部门签订《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依法规范新就业形态用工,支持新就业形态企业健康规范发展,促进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召开“新经济业态下MCN机构与网络红人法律关系”研讨会,推动出台《MCN机构与网络红人示范性合作协议文本》。指导常熟直播产业带和大禹网络等主要直播服务品牌公司,研究推行自由走播工时账户协同机制,有效维护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劳资双赢。 (二)提升职业技能助力发展。举办网络红人(主播)个人所得税政策专项宣讲活动、“税企添动力 E企向未来”主题沙龙活动,分析偷逃税处罚案例,并就网络主播常见收入情况分析、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解读、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填写等方面进行指导,让税务知识深入人心,培养行业从业人员及企业依法纳税的良好意识。开展“E法助企 同心同行”——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法律风险防范网络普法活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直播)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升其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开设直播电商实务与运营、短视频制作与运营、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工种)培训课程,全面增加直播电商相关专业(工种)培训资源供给。 (三)强化日常监督促进规范。聚焦直播电商领域常见法律纠纷所涉及的全流程问题,加强平台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督提醒。每年召开产业联盟发展会议,发布《年度苏州市直播产业发展白皮书》,精准排摸行业发展数据,掌握苏州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发展趋势,监测排查不稳定因素。依托苏州市互联网法庭,联合苏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联盟发布《苏州互联网直播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从直播平台、品牌方、MCN机构和主播、消费者四个维度梳理出20个法律风险点,深入剖析直播电商领域涉及的民事法律纠纷、纠纷解决途径,详细厘清相关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为从事电商直播营销活动各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供指引,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下一步,根据你们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引领,加强行业监督,持续探索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引领关爱新路径与创新举措,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融合发展等方面,联动更多部门搭建服务平台,通过技能培训、权益咨询与心理关怀等举措,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实际诉求,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中共苏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姓名:吴金根 联系电话:0512-68610215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商务局、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